推进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福建漳州市“四大新讲堂”的探索实践
【引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摘要】 当前,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深刻变化,信息传播渠道愈加广泛丰富,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多元多变,关注点、认知度和接受习惯各有不同,传统的理论宣讲方式,已经很难被群众接受。如何抓好面向基层群众的宣传教育,深入浅出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组织开展集中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2017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要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这一重大政治任务,福建省漳州市以全面兴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热潮活动为抓手,靶向对准理论宣讲力量薄弱、覆盖有限、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感染力、穿透力等问题,通过资源整合、力量下沉、阵地提升、形式创新等途径,探索设立新干部讲堂、新社会讲堂、新网络讲堂、新文化讲堂,走出了一条干部群众学理论、俚言俚语讲理论、网上网下传理论、文艺文化活理论的新路子,为创新开展理论宣传普及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同时也启示我们,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要不断树立众筹意识、产品意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 党的创新理论 基层宣讲 “四大新讲堂”
一、背景情况
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进入新时代,如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成为摆在宣传部门面前的一道时代考题。
为落实这一重大任务,漳州市委宣传部进行了深入的基层大调研大走访。调研中,一些群众的“逆耳忠言”传进了调研组的耳中:“理论离我们太遥远了。”“理论是说给干部听的,我们听不懂也不想听,听了还能当饭吃?”……让调研组困惑的是,深层次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在随后展开的专题调研活动中,干部群众对理论学习产生困惑的原因也随之浮出水面:一是宣讲途径较为单一,理论仍然有距离,基层干部群众学起来不够方便。二是宣讲方式太过枯燥和严肃,与现实结合不足,实用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存在“上下一般粗”、生硬满堂灌现象。
如何才能提高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和渗透率?漳州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带头深刻反思,“大道理,小道理,打通群众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才是真道理”。调研中,漳州市长泰县创办的龙津大讲堂引起了调研组的关注。当地采取定点、定题、定期和不拘形式、不拘内容、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人数的“三定五不拘”形式,通过定点与流动相结合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元化宣讲活动,深受基层群众欢迎,这给了调研组很大启发。经过充分论证、通盘谋划,漳州市委宣传部决定来个理论宣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全市性的理论宣讲资源进行整合,在提炼长泰龙津大讲堂工作模式及其他地区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设立新干部讲堂、新社会讲堂、新网络讲堂、新文化讲堂,构建起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理论宣讲格局,蹚出了一条理论深入基层、热在群众的新路子。
二、主要做法
漳州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突出全社会共建共参与、共享共发展,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创新手段,搭建起“四大新讲堂”,推动干部群众融为一体、线上线下讲堂合二为一,进一步解决好谁来讲、哪里讲、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
(一)打造新干部讲堂,让理论宣讲常下乡、常在乡
领导干部要做实干家,也要做宣传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把做好理论宣讲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本领、可大可小的本事、可干可不干的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观念?调研组总结出三个原因:一是不愿讲,个别干部认为业务工作比较重要,宣讲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会挤占时间精力;二是不会讲,平时学业务知识多、钻理论政策少,只会照着通稿念、指着课件讲,书面话连篇、大道理成章,没了稿子就慌了神;三是不全讲,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宣讲工作是上面的事、个别干部的事,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还做不到人人讲。为此,漳州市委宣传部决定精心打造“新干部讲堂”,让党员领导干部学在前、做在先,走出报告厅、沉到基层去,从健全制度倒逼讲、全面学习赋能讲、灵活嫁接全员讲三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领导干部不愿讲、不会讲、不全讲的困境。
1.健全制度倒逼讲。推动领导干部宣讲常态化,制度建设要先行。2013年,漳州市制定《关于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建立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大力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六项重点工作内容。2018年,漳州市出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宣讲工作方案、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等文件,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结合每年不少于60天的基层调研安排,深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同时,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考核考评的“指挥棒”作用,把学习贯彻、理论宣讲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意识形态工作专项巡察、党建工作责任制以及年终绩效考评等,切实把理论宣讲软指标变为对标对表硬任务。漳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把“新干部讲堂”搬进贫困农户、脱贫一线,设在民企台企、项目工地,带头讲党课、谈体会、议举措,带头赴基层开展宣讲活动,示范引领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宣讲近1000场,累计上党课1.8万人次。
2.全面学习赋能讲。不愿讲的问题解决了,不会讲的难题又该如何破解?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要想把新思想讲清楚、讲透彻、讲鲜活,领导干部首先自己要学懂弄通。漳州市印发《进一步兴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热潮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制订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每月分专题全面系统学习。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43次,带动各级中心组学习2000多场次,着力培育新思想学习示范班。把握“关键少数”,组织全市44名厅级领导干部和近1200名县处级干部通读熟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理论读物,并配套开展专题研讨700多场。分领域召开37场新思想学习汇报会,组织举办27期市管干部专题研讨班,举办集中培训1960场,培训处级干部1383人,科级以上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同时,注重抓好其他党员干部的学习,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学习交流,组织全市10932个基层党组织、9849个党支部、25万名党员开展专题学习研讨1.68万次。
3.灵活嫁接全员讲。通过健全制度、加强学习,领导干部有了想讲的动力,更有了讲好的能力,那究竟如何把广大党员干部都动员起来,扩大宣讲覆盖面呢?在漳州市全面推进“芗里芗亲”群防群治专项行动过程中,调研组得到启发。全市有388支、总数达27万多人的“芗里芗亲”平安志愿者队伍,他们天天活跃在大街小巷、乡间小道,通过自由组队和平安单位预约的形式,随时随地开展巡防,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志愿者都是领导干部。这不就是最好的“移动宣传站”吗?为此,漳州市委宣传部提出“理论宣讲+群防群治”的总体思路,以平安志愿者巡防活动为载体,采取一名宣传干部带若干名志愿宣讲员、巡防员的“1+X”模式,将领导干部走街串巷、上门入户的巡防工作与理论宣讲进行深度融合,累计200多万人次参与宣讲,实现巡防、宣讲两不误、两促进。
(二)开辟新社会讲堂,让基层群众愿意听、能听懂
理论宣讲是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实际工作中,每当有重大宣讲任务,大多是宣传部门唱“独角戏”,组织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开展集中宣讲,不仅宣讲力量捉襟见肘,宣讲时间也十分有限,宣讲内容无法面面俱到。在宣讲方式上,不同程度存在不分层次、不看对象、不接地气,东西南北一个稿、男女老少一个调、城市农村一套“嗑”的现象,群众不接受、心里也不乐意。漳州市委宣传部深入调研发现,其实基层很多热心理论事业的民间名嘴、乡贤能人等都在开展宣讲活动,很受群众欢迎。调研组认为,群众不是不需要理论,而是需要“适销对路”的理论,而百姓讲、讲百姓、百姓听就是打开百姓心扉的一把“金钥匙”。为此,漳州市委宣传部决定创办新社会讲堂,把活跃在全市各地的民间名嘴、乡贤能人等的作用发挥出来,把田间学校、乡村党校、红军党校等整合起来,依靠群众宣传教育群众,流动起来讲、创新方式讲,把党的创新理论用百姓视角、百姓语言、百姓故事润物无声、春风化雨传递到百姓心田。
1.组建“一个团”。全面启动一县一乡村讲师团建设,从漳州市基层906支宣讲小分队以及优秀村干部、富美乡村建设带头人、农村新乡贤、创业致富能手、专业技术人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对象中,把政治素质高、社会影响好、宣讲能力强的基层理论骨干宣讲员甄选出来,把蕴藏在民间的智慧热情激发出来,打造宣讲明星队。截至2018年年底,漳州市乡村讲师团共吸纳792名讲师,配套建设100多个乡村讲师团乡镇工作站,设立理论宣讲、农机知识、科技卫生等小分队,累计开展宣讲活动559场次、受众8.6万人,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达7万人次,帮助协调解决4000多个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难题。
2.培训“一班人”。针对宣讲员来自基层、缺少理论功底和宽阔视野的现状,采取集中学习和送教下乡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一系列基层理论骨干培训班、集中备课、经验交流座谈会,并免费赠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权威读本,制作理论学习口袋书,让宣讲员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练就一身真本领。制定《漳州市乡村讲师团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宣讲台账报送、候选宣讲员备课试讲、宣讲工作督促评比等制度,切实做到有组织领导、有经费保障、有服务管理。同时,按照不走调、不跑音、不延时的要求,组织人员对宣讲内容进行事先审核把关,不定期深入基层巡听,防止出现片面化、简单化、庸俗化宣讲,坚决杜绝宣讲中出现意识形态导向问题。
云霄县宣讲十九大精神“轻骑队”走进陈岱(作者提供)
3.讲好“一番话”。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性,以“方言+”方式宣讲,把书面话变为大白话、普通话变为闽南话。“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要逐字逐句去给理解,精神内涵你甲会都知(你才会都理解)”,“全党全民大家行动来,反浪费要节约才应该,让社会回归正常状态,健步昂首跨入新时代”……当一道道党的创新理论和本地话巧妙结合的“理论大餐”上线时,每个群众都“吃”出了“口感”和“营养”。对此,许多基层群众津津乐道,“卖莫(不错)”。
(三)开通新网络讲堂,让创新理论随时学、点题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漳州全市人口510多万,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接近420万,比例超过80%。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不在村里在群里、不在路上在网上”,他们大部分信息是从网上获得。漳州市委宣传部调研发现,过去本地的网上宣传大多集中在门户网站上,党媒官微生产的一些产品未能充分体现互联网思维,个性化、及时性推送不够,网言网语不多,用户体验不佳,吸引力不强,互动性不足。调研组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就是还不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来做网上理论武装工作,网上理论产品不能“适销对路”,无法赢得网上群众。为此,漳州市委宣传部决定设立新网络讲堂,主动适应移动化、碎片化、图形化信息传播趋势和接受习惯,加快从墙上、纸上、电视上向方寸屏幕转移、朝移动优先聚力,突出理论宣讲的覆盖面、“年轻态”,在搭建微平台、创新微样式、讲好微故事上下足功夫,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既有意思又有点“潮”,让群众在闲暇时光动动指尖即可学、轻轻松松便可懂。
1.搭建微平台。抢占网络传播制高点,必须拥有自主可控的微平台,才能增强网上群众特别是年轻用户的“黏性”。一方面,漳州市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加快推动主力军向主阵地挺进,投入近1亿元实施“1212”建设工程(即“一报两台一网两端”:《闽南日报》、漳州电视台、漳州人民广播电台,漳州新闻网和“闽南云报”“漳视新闻”客户端)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覆盖工程,开发建设“话说漳州”微信公众号、“看漳州”App等一批覆盖百万人次的网上学习微平台、理论传播微矩阵,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页首屏首条”工程,让党的创新理论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同时,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形式,漳州市参与学习党员人数近20万人。另一方面,延伸触角、扩大覆盖,推动芗城区、龙文区入驻“今日头条”,开通“抖嗨南靖”官方抖音号,漳浦县人民广播电台开通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新媒体平台入口,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阵地、宣传内容走进读者受众聚集的商业App、网站平台。
2.创新微样式。如果说有了众多的微平台,就打通了理论传播的“毛细血管”,那么坚持内容为王、创新形态样式、生产融媒产品才是实现“自我造血”的关键一招。漳州市注重党的创新理论故事化包装、生动性传播,运用抖音、动漫、VR、H5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新技术新样式,推出《与新生代共话新时代》等100多道融媒体理论“大餐”,创作《总书记的点赞》《“普法老人”的十九大情结》等“朋友圈”爆款宣讲微视频,制播《最忆漳州:一座“美颜城市”的花样年华》等“漳州一分钟”系列短视频,让网友主动看过来、真心点个赞。同时,开展“我学十九大 知识大闯关”等线上知识竞赛活动,吸引全市近30万名干部群众踊跃参与,有效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的到达率、阅读率、点赞率、转发率。
3.讲好微故事。想让“新鲜血液”流淌更快,就必须激活“因子”,而讲好故事就是一条有效途径。漳州市围绕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广大网友日常生活上的关注点、共鸣点,精心打造《发展改革大家谈》《百姓故事》等网络品牌栏目。依托闽南之声网络电台和漳州新闻网视频直播室,开展“百名村支书网络微讲堂”等系列活动,开辟“漳广主播为您朗读十九大报告”短音频专题版块,培育拥有千名网络阅评员、百名核心阅评员的网络宣讲队伍,让群众当主角,以身边小故事讲清楚治国理政大道理,让党的创新理论与网友“零距离”。“这样的对答形式太好了,让我能对着屏幕就能直接了解到十九大报告中涉及我们农业农村方面的大政方针了!”漳州市赤土乡浯源村村民在网络直播中了解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好料”(干货)时高兴地说。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漳州新闻网“闽南之声”网络电台
(四)搭建新文化讲堂,让党的声音融进去、传开来
如何让新思想宣讲与文化文艺有机融合起来?调研中有群众反映,理论宣讲千篇一律、枯燥乏味,不够生动鲜活、具体形象,缺乏沉浸式体验,听时易走神、听后记不牢。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群众经常沉浸其中、津津乐道、流连忘返,常常觉得体验时间太短,听不厌、看不够。调研组认为,要实现理论宣讲活动群众招得来、坐得住、听得进,又能同步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就应充分发挥文化文艺工作培根铸魂的作用,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植入、融入、嵌入文化阵地、文艺创作、文化活动中,集成打造“新文化讲堂”,通过“文化搭台、理论唱戏”的宣讲形式,让群众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熏陶教育。
在福建土楼南靖景区裕昌楼内,土楼红妹子宣讲队正在向游
1.植入文化阵地。解决好“哪里演”的问题,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上舞台、到末梢。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福建省重要的革命苏区老区,全市拥有文物登记点4700多处,革命遗址200多处。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群众聚集多、来往游客多,不仅是传承弘扬文化的绝佳场所,更是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好平台好阵地。为此,漳州市把漳浦“两帝师”廉政教育基地、龙海埭美古村家风堂、华安土楼齐家馆等传统文化传习所纳入宣讲主阵地,把毛泽东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东山谷文昌纪念馆等红色文化阵地作为宣传主战场,举办“红色基因·我们传承”“一镇一孝廉”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在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浸润中汲取党的创新理论精髓。
2.融入文艺创作。解决好“演什么”的问题,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走进生活、融入日常。漳州市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嵌入文艺创作生产中,融入歌舞、戏曲、电影、书画、摄影、诗歌等文艺形式,嵌入歌册、芗剧、锦歌、木偶戏等非遗创作,植入春联、灯谜、庙会、年画等民俗形式,使之具有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元素。从项目规划、资金扶持、人员力量等方面给予倾斜,统筹划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百花文艺奖评选、文化名家遴选等项目的重点扶持范畴,以鲜明的导向引导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聚焦新思想、潜心搞创作,涌现出芗剧《生命》、锦歌《昂首阔步新征程》、东山歌册《咱已步入新时代》、方言快板《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以及长篇小说《闽南井冈山》、电影《县委书记谷文昌》等一批为时代鼓与呼、传递正能量的文艺精品,让小戏小品更好地诠释党的创新理论。
3.嵌入文化活动。解决好“怎么演”的问题,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更富活力、更聚人气。从2017年开始,漳州市连续三年在全市组织开展“新时代新风采”、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文艺巡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巡演、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向人民汇报”文艺巡演等系列活动,紧扣新思想、一年一主题,确保力度不降、热度不减。“喜庆十九大·建设新漳州”、“三下乡”、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优秀电影戏剧进革命老区等6万多场文艺宣讲活动接连登场、好戏连台,实现了“县县有汇演、镇镇有活动、村村有行动”,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认同感。
理论如何与实践有效结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四大新讲堂”虽然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走心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还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客观有效的理论宣讲效果评估体系和受众需求收集反馈制度,对如何紧跟时代要求、改进宣讲方式、提高宣讲实效、保持宣讲活力,还需要更加深层次的统筹谋划和制度安排。下一步,漳州市将组织开展基层理论宣讲效果“回头看”,把理论宣讲效果量化出来,把群众最新的理论诉求收集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看菜下单”,进一步提高新思想宣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影响力。
三、经验启示
福建省漳州市盘活整合利用理论资源、媒体资源和文化文艺资源,从市级层面对全市理论宣讲资源进行“集成”和“总装”,以搭建“四大新讲堂”为抓手,深入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基层理论宣讲,有效破解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1.牢固树立众筹意识,组织有保障宣讲才长效。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阵地和平台是基本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要做到“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就要常常讲、时时讲、处处讲。这就需要运用“众筹”宣讲模式,在宣讲资源组合和整合上下功夫,改变以往开展宣讲工作由党委政府部门,特别是宣传部门单打独斗的尴尬境地,让各类宣讲主体参与进来,在确保宣讲内容导向“零偏差”的基础上,把宣讲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理念落到实处,有效提升基层理论宣讲常态化、长效化水平。
2.牢固树立产品意识,宣讲合口味理论才解渴。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能否走进群众、融入生活是关键。实践证明,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宣讲,只有“吸睛圈粉”、入脑入心,才能达到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聚民力的目的。这就需要立足精准传播,针对不同群体设计打造因人而异的理论产品,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讲。要着力增强理论宣讲供给结构对群众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社会生活、文化体验、信息服务中,在看电视、玩手机、欣赏比赛时,自然而然地把理论产品送到群众身边,达到润物无声、日用不觉的效果。
3.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宣讲接地气群众才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理论要接地气,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宣传思想工作进入了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实走心,重在守正、贵在创新。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平实务实的基调,防止排浪式宣传和简单的溢美之词堆砌,导致变调走样、简单片面。要选择在群众方便的时间,到群众聚集的地方,用群众喜爱的方式,讲群众关心的话题,采取灵活多样的宣讲方式,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在融入、嵌入上作文章,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嵌入各种文化服务、文艺创作、文化产品中,嵌入核心价值观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创建中,嵌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场合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生动形象。坚持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把“讲政策”和“演文艺”结合起来,多采取互动式、体验式、交谈式、文艺式等宣讲方式,使理论宣讲鲜活起来。
4.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宣讲解困惑理论才管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党的理论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回答普遍关注的问题,注重解答学员思想上的“疙瘩”。在开展基层理论宣讲中,要坚持走进群众,敢于直面问题,不回避矛盾,及时找准群众的关注点、共鸣点,廓清思想认识上的模糊点、疑问点,在理论宣讲的亲和力、影响力上求实效。对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科学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进行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讲解回应,把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髓讲清楚,把党中央的惠民利民政策讲明白,使群众从理论学习中掌握致富本领,让党的创新理论更有“亲和感”。
【思考题】
1.做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对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战略任务有何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
2.怎样结合“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
3.论述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工作中,本案例有哪些方面可以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