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富民强村
——福建南安市蓉中村以“四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引言】 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要抓住健全乡村组织体系这个关键,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
【摘要】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农村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环境日益复杂。特别是有一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甚至出现了“空壳村”,单纯依靠上级拨付,面临“无钱办事”的窘境。
蓉中村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理念,突出“党委领头开路引领发展、党员认领项目带头发展、各方联建联促借力发展、群众主动参与持续发展”,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一条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富民强村之路。蓉中村“四个发展”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一根本,注重选准带头人、配强班子,突出因地制宜、吸纳群众参与,强化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有效突破村集体经济“办不好、做不大、走不远”的瓶颈,实现了“村民富、集体强”的目标。
【关键词】 党建引领 村集体经济 “四个发展”
一、背景情况
蓉中村位于全国著名侨乡南安市梅山镇南部,全村土地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亩,分为1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274人,共693户。蓉中村不靠山,不靠海,资源少,曾经是一个耕种无土地、就业无岗位、生计无着落、创业无出路的“四无”小村庄。如何在“小村庄”上做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篇大文章,是历届村“两委”任务单上的重中之重。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蓉中村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四个发展”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消薄倍增”,其中“1+11”精准扶贫培训、“山海合作”结对帮扶等经验做法在全国宣传推广。目前,全村拥有20多家企业,2018年全村实现工农业产值17亿元,上缴税收52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30万元。这里是农村,村民却能像市民一样,住在有保安巡逻的小区里;这里是农村,村委会议录播,向村民公开,让村民充分享受知情权;这里是农村,却有600多名新农村建设志愿者,占全村人口1/5……蓉中村正在谱写一曲“小村庄做大文章”的生动乐章。
二、主要做法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政治问题。“四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思路是,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各占其位、各司其职,从组织上保障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党委领头开路——引领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徐州马庄村考察时强调,农村要发展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带头人,希望大家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把村“两委”班子建设得更强。面对村级组织发展能力不强、服务功能不完善、作用发挥不明显等深层次问题,蓉中村坚持抓党建引领工程,不断增强村党组织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的组织力和领导力。2007年,该村把村党支部升格为党委,将党支部分别建在产业和非公企业内,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商贸企业党支部、老年协会党支部等9个党支部,目前共有党员163名。通过村企联建,党建带群建,蓉中村形成了以党委为领导,村委会、村工会、村共青团、村妇联、村老人协会、志愿者协会和各村民小组等多元融合的组织体系。
1.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蓉中村注重把群众公认程度高,致富本领强的优秀人才选进村级班子,采取党委委员“传帮带”跟踪培养、安排项目实践锻炼等办法培养后备力量,让党组织的“领头羊”中不仅有经验丰富的老手,更有年轻血液的注入,充分丰富基层党组织成员年龄结构,党委班子更朝气蓬勃、干劲十足。村“两委”班子成员牢记使命和职责,提出“四小四大”(能量虽小、奉献为大,村庄虽小、民生为大,职务虽小、责任为大,事体虽小、国家为大)工作理念,敢于先行先试,勇于改革创新,在发展中谋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锻造了一支有理想、有信念、有能力、清正廉洁、乐于奉献、务实为民的“领头羊”队伍。
2.注重村党员干部素质培养。村“两委”班子搭建好了,如何提升班子成员,特别是村主干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则成为下一步思考的事。蓉中村致力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与福建电大梅山实验学院合办农村实用人才进修班,选送村干部、后备力量和企业经营、农业生产骨干人才等130多人参加行政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农村生产技能专业学习,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双带”能力。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培养脱贫攻坚本土专业人才,蓉中村创新“1+11”精准扶贫培训模式,“1”就是让参训学员在蓉中培训基地集中学习一个月,解放思想,提高创业技能。“11”就是用11个月的时间对学员回村创业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帮扶和指导,确保参训学员一年时间内能够让创业计划落地,两年创业发展,三年创业成功,该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其经验在全国进行宣传推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下党村的‘扶贫定制茶园’”两则案例入选《国务院扶贫办精选12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3.突出村党委政治功能建设。面对烦琐复杂的村务基层工作,蓉中村突出党建引领,创新设立村干部考核领导小组、议事小组、资产采购管理小组、土地规划管理小组、财务监督小组、理财小组、便民服务小组等议事机构,完善便民服务大厅建设,让村干部在烦琐的村务工作中抓住工作重点,捋出工作主线,铺开工作台面,让精细化的任务小组成为村务工作中的“助推器”,从而使村“两委”更加高效地开展群众服务工作。同时,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并让村企共建的成果返利于民,村党委采取“四个一”(即确定一名村“两委”班子成员挂钩、建立一个市场信息库、提供一套好的厂房、开通一条绿色通道)服务措施,为入驻蓉中村的企业提供服务,企业纯利润的一部分归村集体所有,蓉中村将此部分收入全部应用于公共事业、民生发展等工作,力促全体村民共享村企共建成果。
(二)党员认领项目——带头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蓉中村在党建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员的主体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通过优秀党员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发展村级骨干企业,鼓励优秀的、具有较强致富能力的带头人挺身而出。
1.注重典型带动,打造龙头企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要抓好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蓉中村党委历来重视挖掘培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头人,特别是党员带头人,推动让资源变成资产、让项目资金跟着党员带头人走,党员带头人跟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走,探索一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好路子。村党委还充分利用村级现有集体资产,带头对土生土长、具有四十多年作坊式生产特色的蓉中石油化工厂进行改制,在“市场+创新”的品牌发展道路上不断创造年年爬坡的辉煌,从原来“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的石油化工厂,一跃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国最具规模的润滑油村办民营企业—莱克石化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莱克”牌系列润滑油产品获得“产品质量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目前已成为蓉中村的龙头企业。工业兴村带来的更大财富是为村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企业生产、销售、管理方面的人才,比如莱克石化有限公司已培养生产、销售等专业人才100多人,有的成为其他企业高管,有的已成功创业。
2.放大典型效应,带动梯次提升。有了榜样的引领,越来越多党员带头争当发展的使命担当者,也使得更多致富带头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党员“传帮带”使得蓉中村的经济发展时刻充满着活力。蓉中村与南安农商银行成立村级担保公司—南安蓉中惠农金融合作有限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公司将100万元的注册资本金存入银行的专用账户,农商银行扩大10倍变为1000万元担保金额,设立可盈利、可持续的新型村级担保基金,专为蓉中村农户、村办小微企业主贷款提供担保,解决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让金融为扶贫开发“造血”。在村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莱克石化、蓉中电气两家企业辐射带动下,村民积极创办企业,涉及石油化工、电气设备、塑料制品、五金汽配、针织制衣、儿童用品等不同行业的产业链,年产值16亿元以上,为村里60%的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办好了村里的最大民生,积累了发展集体经济的“第一桶金”。
3.抓好强基铸魂,发挥先锋引领。“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人才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第一资源。蓉中村党委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干,党员带头人合力,干群一心,拓宽发展思路,实现农民致富和集体增收。该村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组织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外出参观考察,开阔视野和思路。在“引进来”上,聘请有威望的退休干部、专家组建智囊团,共计20多名各行各业的党员精英担任智囊团首席顾问,用他们超前的眼光、独到的视角为蓉中村的发展和规划,出谋献策。在“走出去”上,村党委与台湾埔南村结对共建,积极借鉴台湾地区服务机制,组建青年、巾帼、老年人等多支党员带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家园清洁、帮扶困难群众等义工服务。同时,村党委认真开展全村党员“承诺、践诺、评诺”工作,2018年,全村163名党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主动认领1—2个实事项目,作出公开承诺,认领实事超190件以上。
(三)各方联建联促——借力发展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仅仅依靠自身资源和力量是不够的。蓉中村积极探索“村企联建”“东西帮建”“文化共建”等多元化发展途径,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坚持“村企共建”,铺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快车道”。蓉中村党委立足本村实际,创新“村企联建、合作经营”思路,与福建炼化集团公司、福建省电力集团公司、南安市农商银行、国家开放大学梅山实验学院等29家单位共建,巧借外力解决了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产品销路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做到资源共享,技术、市场、信息互通,经济发展互帮,创先争优互学。比如,与福建电力有限公司结对共建,成立蓉中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大量引进技术、人才,实现当年创办,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并将10%的利润作为村集体的收入。蓉中电气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在赞比亚建厂寻求更好的发展,2018年该公司在新三板成功上市。再如,与国家开放大学梅山实验学院共建,对村民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创业技能培训,使村民们至少掌握一项致富本领,有了长久发展的能力。目前蓉中村有规模企业20家,小微企业、家庭作坊、家庭加工点则是星罗棋布,遍布全村各个角落。
2.推动“东西帮建”,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外动力”。在自身发展强的同时,注重“东部带西部,先富帮后富”,与甘肃省会宁县钟家岔村、武山县北顺村、渭源县元古堆村和福建省寿宁县下党村等共建结对,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面对不仅距离遥远,而且在思想、观念、文化、民俗等方面差异很大的四个国家级贫困村,蓉中村坚持因地制宜,找准发展思路。针对甘肃省三个村的资源情况及存在的思想不解放、观念滞后、发展经济的主体被掏空、村“两委”软弱涣散等问题,提出“党建引领、养殖(种植)先行、商贸推进、项目科学、强村富民”发展思路,通过“换脑、育种、造血、夯基”指导三个村脱贫致富。针对下党村是革命老区,交通十分不便,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实际,提出“以茶兴村、道德立村、党建强村”和“产业扶贫+社会扶贫+消费扶贫”帮扶模式,使下党村结束“空壳村”历史,走出了一条“以茶兴村,一叶带百业”的发展路子,变“输血”为“造血”,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在帮助中西部村、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蓉中村的社会知名度和关注度进一步提升,获得的发展资源也越来越多,实现了互助互促,“双赢”联建。
3.注重“文化共建”,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力”。如何传承发展“乡愁”文化,将其融入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凝聚村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发展,是考验村党委领导能力的关键。蓉中村村民口袋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村里却开始出现了一些诸如赌博、迷信之类的陋习。村党委意识到,鼓了钱袋子、荒了脑瓜子是缺乏支持点和平衡点的发展,要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为此,蓉中村与中国东方歌舞团开展文化共建,把中国顶级的歌舞表演请上乡村大舞台。并以此为契机,连续举办了5届村级文化节,按照“小村庄也要有大文化”的思路,把乡村文化、侨乡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广场舞文化融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蓉中文化”。同时组建农民艺术团,组建威风锣鼓队、女子腰鼓队、广场舞队、管弦乐队、合唱团等多支文化队伍,并定期举办文化活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投入1500多万元完成“一屋、两馆、三中心、四广场、十走廊”和绵延一公里的蓉中文化圈,让群众学习有阵地,娱乐有舞台,休闲有去处。
(四)群众主动参与——持续发展
坚持把群众参与、群众受益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推动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1.发动群众参与,建立集体资源“共管机制”。蓉中村注重发动群众参与村里各项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在落实“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的基础上,蓉中村设置实物管理员、报账员、纪检委员和村民监督委员会,凡涉及村里重要事项均在村综合文化信息平台网上公开,打造了指尖上的“阳光”政务,并且聘请一批德高望重的党员和群众代表作为村廉政建设监督员,建立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台账,记录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切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进一步健全班子成员“双述双评”制度,每年组织村干部向村民代表大会和群众大会报告工作及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自觉接受村民代表和群众的审议和评议,努力营造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生动活泼的党内政治生活氛围。
2.抓好建章立制,建立重大决策“共商机制”。蓉中村党委积极推广运用“四议两公开”、“168”农村党建工作机制、“六要”群众工作法,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村民代表联系户、村务公开、民主理财、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十星级文明户等10多项规章制度,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规范开展。近年来,共实行“六要工作法”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21次,解决群众关心的大事31件。实行“村党员代表会议”制度,民主选举25名党员代表,采取“聚民智听证”“请专家听证”等办法,对山美小区建设、企业改制等重大村务决策实行民主听证,确保重大决策科学、民主。开展党员星级示范户“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活动,以“带头承诺践诺、带头增收致富、带头服务群众、带头促进和谐稳定、带头倡导文明新风”为标准,经民主评诺、群众参评、星级评定等环节,最终评出三星级党员示范户22人、四星级15人、五星级8人,共45人,通过党员以身作则、示范带动,激发村民推动发展热情。
3.注重民生建设,建立发展成果“共享机制”。村民“口袋富了,脑袋也富了”之后,看病难、养老难、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等民生问题更加凸显。蓉中村党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医疗方面,村财政为全民缴纳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与泉州市光前医院共建,推动医疗单位送医送药进村入户,开展医疗咨询服务;每年组织年满50岁的村民接受免费体检。养老方面,村里每年定期补助低保户、贫困户、二女困难户、五保户,时刻关注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村财政每年为年满60岁的老年人发放年终慰问金。公共设施建设方面,采用以村集体为主,群众小量参与的方式,先后投入数百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全村村级道路硬化率达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到达100%;建立“一元长效机制”,每个村民每月缴纳1元卫生保洁费,用于组建一支清洁队,时刻保持农村的整洁。与武警南安消防大队共建,建立全省首个农村消防室,把党员消防志愿者服务队与村级巡逻队合并,开创警民共建的新模式。在全村主干道上安装电子监控,在南安市率先设立第一个24小时有线电视监控系统,成立全天候有线视频监控警务室,开通蓉中警务室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切实营造安定稳定生活环境。全村已连续多年实现三个“零案发”(零刑事案件、零越级上访案件、零封建迷信活动案件)和三个“百分百”(村民对民主法治的满意率达到100%,对社区治安满意率达到100%,村民事纠纷调解处理成功率达到100%)。
三、经验启示
“四个发展”模式是蓉中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强化党建引领基层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总结,是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径,为我们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经验启示。
(一)坚持县乡统筹,破解村集体“自身造血不足”问题
以县为单位,制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一条重要经验。蓉中村虽然曾经是个“四无”小村庄,但其位于集镇中心周围、交通也相对便利,依靠自身发展集体经济较易成功。该村在“强村带弱村”、结对帮扶过程中,发现对于一些地区偏远、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的“空壳村”“薄弱村”,存在缺人才、缺资金、缺发展条件等问题,依靠自身条件发展困难重重。这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局域限制,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推动县乡统筹、上下联动,全域统筹人、财、物等发展要素,推动长效发展。
(二)创新多种发展模式,破解“如何持续发展”问题
蓉中村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始终注重做好“借力发展”这篇文章,充分利用上级扶持项目、企业、结对互促等各方面因素,共同推动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以蓉中村所在的南安市为例,该市坚持市场化运作,借力助力,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种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如探索村集体购买优质国企股权,将全市197个年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的“薄弱村”全部纳入购买对象,实现持续稳定收入。再如,探索“国有企业+村集体合作开发”机制,针对一些村因无启动资金、无经营人才,导致重点项目“回拨地”长期闲置的问题,由国有企业先行投资,再将开发收益按约定比例分成给村集体,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双赢”效果。
(三)强化激励有为,破解村干部“动力不足”问题
村干部是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的直接参与者,然而当前村干部面临保障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教育和管理相对滞后、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直接制约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好的村“两委”班子不会自然而然产生,这要求我们必须探索积极有效的村干部激励机制,建立绩酬相符的激励机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如南安市探索村干部积分制管理,将发展村集体经济、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等纳入积分考评,积分情况与待遇直接挂钩,实行差异化奖惩,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
(四)发动群众参与,破解村民“主人翁缺位”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让农民充分参与,建立健全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凡是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集体土地征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重大事项,均由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另一方面,坚持集体收入集体受益,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蓉中村二十多年来,坚持每月向“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赠送大米、食用油,为困难户提供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多方面关照弱势群体;自2016年起,由村财政出资为全村村民缴纳医保、办理平安家庭惠民保险。
【思考题】
1.面对部分地域偏远、交通不便、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县乡统筹增加其“内生动力”的着力点在哪里?
2.组织部门如何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调动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以及乡镇、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3.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级党委、政府应重点在哪些方面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