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生产经营做活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政治基础和重要手段。尤其在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除了抓好机制转换和技术创新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找准结合点、增强实效性,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从我们油建来看,在去年经历了合并重组这个脱胎换骨的变革之后,面对队伍重新整合、扭亏脱困任务相当繁重的困难局面,之所以能够扭转危局,变被动为主动,使公司实现新的飞跃和发展,主要得益于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充分发挥。实践证明,围绕生产经营做活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一、围绕生产经营做活思想政治工作,是新形势下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产经营是经济实体的基本活动,在整个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改革开放和生产经营来开展,贯穿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和生产经营的各环节。”那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一定要围绕生产经营去做呢?仔细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由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决定的
党的十五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和改革开放的新方针、新政策,这些既涉及国家、企业,又牵扯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劳动、人事、工资制度等改革措施的出台,使企业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也使职工的思想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因此,要有效地解决这些思想问题,教育职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完成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离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不行的。
(二)由职工心理的复杂性决定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将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市场化经营,其经营业绩的好坏与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这就使企业职工普遍存在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能认识到搞好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的唯一出路和希望所在,另一方面又担心担风险。职工心态的这种复杂性,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增强针对性,如果千篇一律,搞“一刀切”,势必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三)由职工在新时期的需求特点决定的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职工尤其青年职工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需求和向往趋向多元化和高层次,职工的这些新的需求特点,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二、围绕生产经营做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基本规律,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只有掌握这一规律,能动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使生产经营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选准切入点,释疑解惑
企业在新旧体制转换的时期,许多改革措施往往是正效应与负效应并存,人们思想上容易产生种种疑惑和矛盾。受此影响,职工迫切希望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及改革的状况和重要决策,作为企业领导也需要了解职工的反映、意见和要求,职工之间在利益上也存在一些矛盾需要解决。这都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提供了机遇和舞台。公司做出实施“体制、机制、管理、技术、多元发展”五个创新的决策后,干部职工思想上产生了很大震动,特别是对体制创新的变革,职工思想上普遍存有疑虑和担心。针对这种情况,公司党委层层召开改革动员会、座谈会,编发宣传教育提纲,反复强化改革意义的教育,及时消除了干部职工的模糊认识和顾虑,统一了思想,振奋了精神,保持了职工队伍和工作秩序的稳定,高效率、快节奏地在所有三级单位实施了项目法施工。在分配上打破固定工资制,职工收入按项目和效益兑现。由于我们注重做细思想工作,无论是三级机关和后勤辅助单位的改革,还是“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工作,都进行地得平稳顺利。
(二)紧扣着力点,服务中心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能勃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否则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其着力点就是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去年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生产任务严重不足,整个经营一度陷入危局。面对困境,我们适时开展了市场意识和危机意识教育,实施压力传递,从而使职工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针对任务不足的矛盾,发动职工积极有效缓解了生产任务严重不足的矛盾。下半年针对生产任务相对饱满的有利战机,接连掀起“大干60天,产值2亿元,踏上年计划,国庆把礼献”及“决战四季度,拿下3亿元,完成年计划,跨入新千年”两次施工高潮,彻底扭转了生产经营上的被动局面。同时,我们还在职工中开展了“成本在我心中,效益在我手中”“反通病、创优质、夺红旗”“反违章、除隐患、压事故”,及“争创青年文明号工程、青年岗位能手”和群众性“五小”活动,都对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的完成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把握共振点,典型引路
选树典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和载体,离开了手段和载体,工作就难以深入有效地开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洞察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既要把典型的引路作用贯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又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善于从繁杂的现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通过典型引路的作用,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载体,达到上下共振,层层传递的目的,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职工,增强实际效果。如在管理方面,我们以成本管理为重点,通过现场交流会的形式,总结推广了项目目标成本控制、间接费用控制、机械油料费用控制、班组招投标控制等8类典型,促使成本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迈进步。此外,我们开展的以“质量、安全、工期、效益、文明施工”为内容的“五比五赛”活动、“选课题、抓实施、树形象、创效益”活动、“巾帼岗位建功”活动,都是坚持定期评比、交流、表彰,均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抓住根本点,以人为本
人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最活跃、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而思想政治工作是直接做“人”的工作的,因而,必须把最大限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点、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企业改革的深化,职工的个体地位和企业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和人格,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这种变化,有针对性地把工作做到职工的心坎上,最大限度地挖掘职工的个体潜能,把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创造性和爱岗敬业热情,凝聚成促进企业发展的合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三、围绕生产经营做活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最大限度挖掘职工潜力
相信和依靠职工是办好企业的根本途径,也是群众路线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职工的潜力挖掘得越好,企业的工作就会欣欣向荣,反之,企业就会毫无生机和活力。所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职工的潜力,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更是企业实现良性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从实践来看,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职工的潜力,必须了解职工的需求和他们所关注的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主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做出好样子
行为比语言更能感染人,也更能带动人。要激励员工有所作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领导和干部自身的模范行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严于律己,才会使员工心悦诚服,只有率先垂范,才有感召力和驱动力,只有这样说话才管用,管理才有效,教育才有人听。用正确的传导作用,影响带动职工,形成明辨是非、自觉加压、爱岗敬业、攻坚克难的良好氛围。
(二)会用好办法
好办法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如何将单位的压力层层传递给每个职工,形成人人肩上有指标,人人都为完成指标而努力的局面,单靠行政命令是不行的,要顺势利导,使其既能接受任务,又能自觉主动地完成任务,既有压力,也有动力,既有权力,也有责利,使其责权利相当相适。这样使职工感到重任在肩,就会在工作中既有计划性,又能发挥创造性,尽职尽责,出色地完成任务。同时,要注意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坚持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使职工谏言有渠道,干事有平台,落实有回音,最大程度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
(三)不当老好人
老好人害死人。老好人因为缺乏一般的公平正义,职工中就会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使职工缺乏应有的责任心、进取心。所以,把握好奖励时机和分寸,对职工的成绩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是很必要的。“严是爱,宽是害”,对那些违反纪律,给单位造成损失的不良行为,也要敢抓敢管,不隐瞒,不迁就,做到惩戒但不歧视,处分而不疏远,真正把尊重人、理解人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四)要有好心肠
要有好心肠,就是要学会关心人,爱护人。人是讲感情的,感情的建立就是在家庭、生活、工作、学习、环境等这些细小琐碎的事情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职工的事无小事。只有平时多关注,多交流,多解决,才能使职工感到温暖,感到真诚,感到幸福,只有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把职工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才能真正赢得职工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