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成为崇一学生
跨入崇一学堂,是影响陶行知一生的关键性一步。这是他从旧式知识分子转变为现代知识分子的第一段经历。
崇一学堂是一所中等教会学校,坐落于徽州府府城中心的小北街,附属于城中的耶稣堂,也就是基督教内地会。教堂牧师、英人唐进贤兼任崇一学堂校长。
陶行知得以进入崇一学堂,不能不感谢他的第一位外籍恩师唐进贤。假如没有这位“洋伯乐”,一个天才很可能会被埋没。教堂翻译章觉甫与陶位朝是朋友。他见老友落魄、潦倒,全家生活如此困难,很想帮点儿忙。恰好教堂要雇一名干炊事、勤杂的佣工,章觉甫和陶位朝商议后,便介绍陶妻曹翠仂来教堂做工。
曹翠仂素来任劳任怨,做事又勤快,堂方非常满意。在家务农的小行知常常挑菜、挑柴进城卖。他天性纯良,对祖母、父母很是孝顺。小小年纪,便能体贴母亲的苦处。卖完柴、菜之后,他每每到教堂为母亲分担杂活儿。
小行知一来,便劝母亲歇息一会儿,自己抢着挑水、洒扫、择菜。唐进贤发现这孩子举止大方,事母至孝,颇有好感。经过几次观察,他感到这个不卑不亢的贫家少年有不凡的气质。
唐进贤爱好中国经史文学。某日,他有意与陶行知交谈。一经交谈,牧师心中一震:这个补丁累累的佣工之子,竟饱读诗书。而且不是个书呆子,能侃侃而谈,极有见地,其思维之敏捷、思路之开阔、思想之奇特,是他来中国后所认识的少年中罕见之人。
唐进贤当即决定:陶行知即为崇一学校正式学生,速来学校,免收学费。陶行知母子喜出望外。
那是1906年,陶行知15岁。饱尝失学之苦、求学之艰的陶行知,格外珍视这自天而降的读书机会。
崇一学堂采用3年学制,主要课程有英文、国文、数学、理化、医药。当时进教会中学学习的学生,大都是新式高等小学毕业的,有一定的英文、数学基础。崇一学校的情况也是这样。
但是,对陶行知来说,除了国文扎实、成绩领先之外,其他科目他都没有涉及过,在同学中处于劣势。于是,他夜以继日地追赶起来。
陶行知跟有英文基础的同学一起听课,觉得十分吃力,但是,教会学校是非常重视英文的。于是,他决心首先攻破这道难关,不仅要学好英文,还要牢牢地掌握这门工具。他想方设法寻觅补习的地方。
城内大北街有位严公上先生,精通英文,是新安公学的英文教师。陶行知探得其住址后,登门拜师。严公上很喜欢这个好学、彬彬有礼的穷少年。
陶行知每日到严先生家补习,废寝忘食地背诵、默写。陶行知的记忆力极好,又肯吃苦;严先生是良师,教授得法。因此,他的英文成绩很快赶了上来,不久,在校中就名列前茅了。
接着,陶行知又欲攻克数学难关。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又肯花工夫,同学们一般都是演算、解答老师布置的习题,而陶行知则额外地为自己增加两倍、三倍乃至数倍的习题。
别人用一种方法来解答、证明一道习题,陶行知却喜欢从不同角度来证明,用几种方法来解答,然后从中比较,找出捷径和最佳方法。一学期过后,他的数学成绩也名列第一了。唐进贤为爱徒的突飞猛进而欣喜,也为自己眼力的准确而欣慰。为嘉奖其学业优异,使之能专心攻读,他决定免去陶行知的膳费。
在崇一学堂,陶行知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迅速增长。在这所小小的教会学校里,在这幢普通的徽式民居楼房里,他看到了发达的西方,看到了纷繁的世界,看到“四书五经”“子曰诗云”无法告诉他的新天地。在这里,陶行知的视野也从区区歙县、休宁扩至九州,他看到了地大物博的祖国、被瓜分豆剖的祖国。
陶行知就读崇一学堂的1906―1908年,正是中国面临大动荡的时期。祸国殃民的“毒妇”慈禧,无耻地叫嚷“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把五千年文明古国搞得奄奄一息。一方面是神州即将陆沉,一方面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风起云涌。
此时,同盟会员、后来成为国画大师的黄宾虹正在徽州秘密地进行革命活动。黄宾虹是歙西潭渡人。潭渡与黄潭源隔河相望,相距仅1千米。黄宾虹比陶行知大26岁,他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是家乡潭渡。
1907年,黄宾虹为革命事业在家中秘密地开炉铸铜圆,被告发后连夜逃往上海。“革命党黄兴造反”之事传出,乡邦震动。这对少年的陶行知大有启迪和教益。在家乡和全国革命风潮的影响下,陶行知的爱国意识如同他的学识一样,与日俱增。
课余,陶行知常常和同学中的知己姚文彩、朱家治、洪范五、章文美议论国家大事,研究如何救国、救民。他用毛笔在宿舍的墙壁上题写下了座右铭:
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
陶行知旦夕以此自勉、自省。这豪言壮语也激励了同学们。在崇一学堂,少年陶行知表现出优良的气质、品质。他的故事,至今还流传在徽城、乡里。
西干是徽州府城极佳的风景区。青山叠翠,澄江如练,古木参天,曲径通幽。课余,陶行知常常和同学们到西干登山临水,寻幽访古,借以陶冶灵性。唐、宋以来,西干山共建有10座寺院,因此,西干又名“十寺”。到清末,只剩下两座寺院了。
崇一学堂的学生了解到,“十寺”的两个当家和尚乃是恶徒。他们勾结官府和地痞,干了许多坏事:在寺内聚赌;在寺中侮辱、强奸妇女;以宣扬佛教为名,强捐恶索;于西干山麓修建18座岩龛,在岩龛中摆上木雕菩萨,以此欺骗、盘剥乡民;砍伐、盗卖古木,破坏景区。
他们有恃无恐,恶行得不到惩治,受害的老百姓无处申诉。对市民、乡民关于维护古刹、保护景区的要求,官府也不予理睬。陶行知经过一番计划,和朱家治等同学赶到西干,将和尚愚弄、剥削人民的18座岩龛中的木雕菩萨一起摔入河中,边摔边喝道:“佛心何在!”
他们还冲到寺中,喝令和尚当场烧毁赌具,大声警告佛门败类:“不许再欺侮妇女!不许砍伐树木!不许破坏景区!如再为非作歹,严惩不贷!”
陶行知又告诫寺中的小和尚:“不要为虎作伥,出家之人要维护佛门清誉。”
小和尚们由此觉悟了,不久便离开了“十寺”。两个恶和尚在学生的凛然正气面前也不得不收敛恶行了。陶、朱等崇一学堂学生大闹西干,人们拍手叫好,正气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