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点不符合生态科学发展的史实
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根源的观点不符合生态科学发展的史实。在这方面我们要请教自然科学家,按照生态科学家陈家宽教授
对生态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描述:“‘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表述就是生态学。人只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它有社会属性,也有自然属性。因此,人类社会发展要受到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双重规律的支配。” “1866年在德国诞生了‘生态学’,但生态学真正迅速发展起来要从1935年‘生态系统’概念提出后算起。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还缺少自然科学的基础。生态环境的恶化更是在他们去世后半个世纪才发生的重要事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不可能是完全的先知先觉者。”
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危机等概念还没有出现和形成,也不可能有马克思关于生态危机根源的理论。《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一文认为,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根源的观点是马克思的思想,不符合生态科学发展的史实。19世纪后半期,马克思、恩格斯看到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与自然之间不可避免会发生矛盾和冲突,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马恩的这些论述准确地说,并不能成为他们关于生态危机根源的理论,把它理解为马恩的自然观思想更科学,更符合实际、更准确。理论界把马恩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理论称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达成基本共识的。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当然要从他们的著作中进行深入挖掘,但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对马恩的思想过度引申理解和解读,不能只凭主观理解,为了某种个人主观需要把不是马克思的观点也认为是马克思的思想。这不符合自然科学的常识,作为科学研究不能在这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上,以自己的主观随意性把没有科学依据的结论就作为马克思的观点。这不仅不是严格意义上对马克思思想的科学研究,相反使马克思承担了过多的负担和人们不必要的疑惑和误解,影响人们对马克思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认识和把 握。
认为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根源的观点,并没有关注生态科学自身发展的史实,把生态危机这一事件看作和马克思同时代发生的,是马克思当时面对的现实问题并对其产生的社会制度根源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和明确的结论,这就把马克思去世后半个多世纪才发生的世界性生态危机现象,提早到和马克思同时代发生的事件。这让人感觉在挑战人们自然科学的常识。目前,理论界有一种倾向在研究现实问题时,都习惯于从马克思那里找根据,例如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往往说马克思早在×××时候就作出了分析,等等。以显示其具有马克思理论的依据,好像只要一贴上马克思的标签,就是马克思的观点,对问题的阐述只要挂上马克思的头衔,好像就是马克思的观点。引用马克思的话来说明某个问题不能只是泛泛而谈,必须是有针对性的具体内 容。
为什么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生态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源是什么?是理论界研究和探寻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占主流地位的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和罪魁祸首,并认为这是马克思的观点,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这一带有政治倾向的在理论界占主导性的观点影响人们进行深入研究。如果提出不同的观点,反被认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或者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近几年,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的思想,认真研究了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元素,西方理论界关于生态危机根源的思想观点值得深入研究。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总书记的思想不是同一个思 路。
生态危机这一现象客观存在,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有复杂的因素,有现代生产力发展自身的原因,有人们的观念、理念问题和违反自然规律的发展问题,当然还有不顾一切只是把追求利益放在第一位,其他一切都不顾的资本逻辑,既然生态危机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当然要从多方面寻找原因,尤其要找出其根源、根本原因是什么以有效克服和解决生态危机。把多方面的原因只是归结为根源是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并不科学,也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把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用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来概括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现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更不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要把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遵循“两山”思想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实 践。
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学术界影响最大的是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思想观点,以及他们的思潮和学术流派,他们的思潮及观点对我国的理论界和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遵循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现代条件下,非常有必要从思想上、理论上、学术上搞清楚的重大问题是观念、指导思想、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这也涉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话语权问题。在这些重大问题上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者不能无动于 衷。
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生态科学家的观点不一样,他们关注的重点并不是从人类生产力、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和造成的后果,而是把非科技因素的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源和罪魁祸首。所以这一思潮在西方社会人们关注的人并不是很多,一方面,因为生活在西方社会(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建筑不会认可以马克思主义自称的学术观点,因为这一观点矛头直接指向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当一种理论连现实都不能解释,当然人们就不会接受,所以,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因为说明不了现实,决定了其影响难以扩大,只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影响日益递减的现象。相反,西方的一些生态科学家他们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生产力、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他们的思想观点虽然没有以马克思主义的头衔出现,但其思想观念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思想史的角度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作为科学的理论就能够得到人们的尊 重。
(二)缺乏生态科学和马克思著作的依据
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为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是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作为学者的观点无可非议,但如果把这一观点硬说成是马克思的观点就是一种误解、误导、不客观的结论,需要澄清的理由有两个:一是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根源的观点不符合生态科学发展的历史史实;二是这样的观点没有以马克思的原话为依据,而是对马克思著作主观引申性理解得出的结 论。
对生态危机根源的认识是一个纯理论认识问题,理论认识是否正确也只能用实践来检验,人类社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有漫长的实践,既有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实践,也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实践,这些实践可以检验理论认识是否正确。如果没有研究生态科学发展历史,得出的结论就不符合生态科学发展的常 识。
恩格斯说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当我们还没有认识到自然规律时候就不可避免受到规律的惩罚。人类在规律面前会变得聪明起来,是掌握资本的人在实践中变得聪明起来,这就是人类的伟大之处。人类是决定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因素。如果把人类的认识等同于资本,等同于资本逻辑,人类对自己没有了信心,当然对世界的发展也没有信 心。
在实践上并不反对说资本逻辑是导致生态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发展观念不正确、不按照客观规律发展,就会产生生态危机,但这和把资本逻辑说成是生态危机的根源不是一回事。因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由于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不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都会产生生态危机,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规律上人为地以社会制度划线,按照这样的逻辑得出的结论: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能消除生态危机,社会主义制度下就不可能会产生生态危机,今天的世界也不可能实现建设美丽世界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如果没有时代化、全球化视野的观念,只是局限于保守观念的分析太不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现实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地更 新。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对人类创造的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我们应该吸收借鉴,但不能把一种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当成‘唯一准则’,不能企图用一种模式来改造整个世界,否则就容易滑入机械论的泥坑。一些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可以用来说明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在一定地域和历史文化中具有合理性,但如果硬要把它们套在各国各民族头上、用它们来对人类生活进行格式化,并以此为裁判,那就是荒谬的了。对国外的理论、概念、话语、方法,要有分析、有鉴别,适用的就拿来用,不适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批判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精神品质。”
(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不一致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时代性、世界性的课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进行建设,事实上这一努力已经成为现实,当然我们也必须以现代的观念来思考和研究这一问题,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明显不符合这一思想。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国际会议和联合国的讲话中强调了这一思想,例如,习近平主席2017年1月17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为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这一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也得到认可,作为学者的个人观点无可非议,但如果在今天还把这一理论作为占主流地位的情况必须改变,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必须确立科学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 “两山”思想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以后,必须以此为基本遵循从时代特征和实践出发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不符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思想具体表现是:把全世界都存在的生态环境共性问题与社会制度等同在一起,如果没有时代化、全球化视野的观念,只是局限于僵化观念的分 析。
(四)自身在理论上存在重大缺陷
除了以上说的几点理由,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理论上还存在着逻辑矛盾:他们用的都是引申性的语言,如“马克思所说的‘效用原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成是资本的‘金钱原则’,在资本眼中的效用就是能赚钱,资本把世界上的一切都与钱联系在一起,把世界上的一切都转变成能赚钱的机器。如果这样来理解资本的效用原则,那么它与自然界的关系就是力图把其变成商品,变成赚钱的机器,或者更确切地说,把自然界转化为金钱。而一旦把自然界转化金钱,自然界自身的价值也就消失不见了。”
这就是其得出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根源的观点是马克思本人观点的主要依据。用经过自己加工的“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如果这样来理解资本的效用原则” “或者更确切地说”等这样的话语来作为马克思的观点实在有点勉强。资本为了赚钱而破坏生态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较普遍的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也会出现这种情 况。
说资本主义制度就是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是站不住的,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把自然问题意识形态化、社会制度化、资本逻辑化是缺乏说服力的。在今天的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资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而不顾一切,今天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人类已经认识到,不文明的发展最终受损的是人类自己。面对生态危机的挑战,人类社会必须以共同体的观念来共同应对生态危机,靠人类的智慧共同解决生态危机。这才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的马克思主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