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近平“两山”思想是对以往生态文明理论的发展和超越
“两山”思想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内在统一的当代马克思主义观念,代表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两山”思想根本不同于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截然对立的关系,而是建立二者之间内在统一的思想。突出实践性,随时代进步不断更新观念,凝聚共识,彰显时代 性。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普遍意义,关键以怎样的理念、指导思想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关系中以下几种观点具有代表 性:
第一种是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把生态环境定位于为资本获利、赚钱服务,其他一切都服务于资本的要求、都为资本逻辑让路、为经济发展服务,认为利润是第一位的,发展压倒一切,心中只有经济指标、为了经济利益其他一切都不重要。这是不科学的发展观念,也不符合人类的共同发展理念,以这样的发展观念为指导,无论在什么制度下都不可避免导致生态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就是资本逻辑决定一切,最终成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就是唯GDP论的不科学发展观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然要消除资本逻辑、消除不科学的发展观。不管在什么社会制度下,都要消除不科学的发展观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在于社会制度不同,但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遵循的规律是共同的。“两山”思想对任何不科学的发展观都坚决否定和批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绿色发展观念和道 路。
第二种是为了经济发展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和观念。先污染后治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提出的一种观点和遵循的道路,为了实现经济发展,造成一些环境污染在所难免,等经济实力增强了,然后再进行治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双赢。这实际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来实现一时的经济发展,事实上也为破坏生态环境找到了一种很好的理由和借口,认为实现经济发展利大于弊,治理好了生态环境就实现了双赢。这一观念在一段时间里很有市场,看起来至少还重视生态环境,只是把位置放在先后不同的问题,但在思想观念上还是认为生态环境是可以污染的。“两山”思想不仅对先污染后治理发展道路和观念坚决抛弃,也指出了没有绿水青山就不可能有金山银山的深刻道理。“绿水青山”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和观念是先破坏了这一条件和源泉,但从根本上说这条道路是不可逆的,如物种多样化的消失就难以恢复。生态环境的修复需要花更巨大的代价、花更漫长的时间。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结果往往是先污染后遭殃,人类对于这一点有深刻的教训,这一观念在理论上必须坚决抛弃、实践上必须坚决制 止。
第三种是把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立起来的思想观念。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基本就是把二者对立起来,把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直接等同在一起,更进一步说,实际上认为在现实条件下消除生态危机是不现实的,因为今天要消除资本逻辑、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并不现实。“两山”思想不仅超越了把生态危机只是与资本逻辑、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狭隘观念,也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理念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内在统一的世界发展大趋势和人类发展的美好愿 望。
“两山”思想是不断递进的现代观念。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进中央文件,成为指导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两山”思想体现了我国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创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成 果。
习近平总书记“两山”思想总结和提炼了关于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精华,否定和抛弃了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不正确观念,建立了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内在统一的现代思想和观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处理和协调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引领我们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理念和指导思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