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要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在中央文献社2017年出版的《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和2019年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的《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重要文章。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建设生态文明是最公平民生工程,是老百姓最大的福利,解决的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很大的政治问题。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条新的发展道 路。
第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根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否则就会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生态环境需 要。
第三,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得更好,关键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和思路,不是不要发展了,而是要扭转只要经济增长不顾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思路,扭转为了经济增长数字不顾一切、不计后果、最后得不偿失的做法。在实践中,我们对二者关系的认识经过了“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三个阶段,这是一个理论和实践逐步深化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规律把握和运用的深化过程,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辩证统一关系。要把绿水青山既看作是自然财富,也看作是社会财富、经济财 富。
第四,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民生,保护环境同样是民生。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 祉。
第五,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深化了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规律的认识,把人与山水林田湖草联系在一起,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草。这一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保护必须作为主体才能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功 能。
第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把良好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全党全国就要一起遵行,决不能逾越。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能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方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机制。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再也不能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一定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主要是对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是终身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不能把一个地方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还照当,不负任何责任。组织部门、综合经济部门、统计部门、监察部门等都要把这个事情落实好。国家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行使所有权并进行管理,这和国家对国土范围内自然资源行使监管权是不同的,前者是所有权人意义上的权利,后者是管理者意义上的权力。这就需要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和国家自然资源管理者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 督。
生态文明的问题在根本上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能以牺牲自然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关于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和人与自然关系中论述道:“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马克思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如肥沃的土地、渔产丰富的江河湖海等,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深刻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核心是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是关于发展理念、观念的问题,西方生态科学家提出的思想和观点,也是集中在这一点。提出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人类靠科学的力量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类进行报复。这就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般规律,也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关系的一般规律,人们必须把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般规律,但在对待自然规律方面人类必须尊重和服从规律,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必须明确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一定是毫不动摇 的。
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山”思想进一步指出了在实践中要处理好的以下几方面必须牢牢把 握:
第一,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只有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处理经济发展和自然的关 系。
第二,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理念生产力发展、社会发展、人的观念发展的共同趋势和必然选择,面对已经出现的生态危机,要通过法治、制度、政策、政府的力量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来解决,人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有信心、能力解决好和治理好生态危 机。
第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治本之策,把更多的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生态文明建设,依靠人自身的力量一定能够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 标。
以上是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遵循的“两山”思想基本内涵,“两山”思想不仅体现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理念,而且是对以往生态文明思想的极大超越。首先,“两山”思想不仅体现了在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上,要把生态放在第一位,因为是人类生产、生存、生活的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以获得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要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的双赢和高度统一,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丢掉的,缺了任何一个都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不能再把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对立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概括了在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关系上的三层递进关系:一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要生态环境,也要经济利益。
二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但是当二者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必须把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决不能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观念上确立这是不科学的发展观,违反客观规律的。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就是要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二者的内在统一,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生态环境,金山银山就是经济利益,保护好生态环境就能够得到经济利益,建设好生态环境就可以有良好的经济利益,生态环境是前提,经济利益是结果,有了这样的理念,就能够实现二者的双 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