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已有研究的基本特点

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如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无论承认马尔库塞审美救赎思想的政治意义与否,学者基本上都认为其将社会革命寄托于审美是典型的没有实践性的乌托邦。虽然这些学者对马尔库塞审美救赎思想的研究渐成系统,但是对比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以及技术意识形态理论方面的研究,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仍然不占主体位置,甚至许多学者认为转向审美使马尔库塞背离了社会批判理论,对于马尔库塞早期、晚期思想进行了断裂式的对立研究,其称谓如“审美乌托邦”“乌托邦社会主义”“空间的乌托邦”等。对马尔库塞美学思想进行的乌托邦式的评论,其主要原因在于割裂了马尔库塞早期的社会批判理论、实践的革命的精神与后期其美学思想的关系,甚至将二者对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代以来我国许多学者开始认识到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重要地位和实践作用,这样的论述也由于缺乏前后联系,缺乏逻辑推理,缺乏美学与实际变革联系的环节,无法认识其美学真正的内涵本质以及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是难以经得住推敲的。
其二,虽然有学者已经开始研究马尔库塞审美救赎思想的政治性和实践性,但是对马尔库塞关于技术、美学、政治学、社会学、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关注较少,尤其对如何实现技术美学化的路径研究缺乏,同时较少在与马克思、阿多诺等人的美学比较研究中审视审美实践的可行性,因而这种承认难以形成合乎逻辑的理论体系,难以认识审美救赎理论的本质特征以及对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影响。马尔库塞美学仍然难以产生实践价值,仍然无法摆脱乌托邦色彩。从国内来看,尽管国内学界对文化、生态、技术等哲学研究的关注,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渐次展开,但都未能把马尔库塞审美救赎思想和他关于技术改造的思想结合起来,这忽视了审美救赎理论的现实起点,也忽视了技术美学化路径对解构现代性所具有的重要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这两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看出,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渐成体系,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马尔库塞审美救赎思想的地位及其政治性和实践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于马尔库塞审美理论与其技术、理性、社会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研究,又横断了审美救赎思想与早期社会批判理论、革命理论的关系。这种横断使得审美救赎道路缺乏实践论证而成为乌托邦式的幻想,并且缺乏技术美学化实践路径研究。通过技术路径实现社会变革的新革命道路研究,是马尔库塞一定程度上对现代社会统治力量的妥协,但同时也是针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新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尔库塞以灵魂、精神、心灵或信仰救赎的方式给予现实的人以超越性追求的现实回应。而且,对于美学改造社会的具体路径方面,马尔库塞也直接涉及了技术美学的领域,将审美引入技术体系之中,改造技术以使之从目的上符合人类解放的初衷,从应用上成为人类实现解放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