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1.4 可能的创新

在国内外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的评介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研究的批判性阐释。其一,对马尔库塞审美救赎理论的思想发凡研究,多关注其现实性上的批判视域的展开与发展,而忽视了其理论在思想史上的承继关系及其思想演进的必然性,从而难以把握马尔库塞审美救赎理论的内在逻辑及其在思想展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理论悖论。其二,对马尔库塞审美救赎理论的实践价值研究,多关注其指引话语理论的批判意义,而往往在实践上采取一种乌托邦色彩的理解,却并未关注其乌托邦色彩产生的理论根源。其三,对马尔库塞审美救赎理论的内在逻辑研究,多关注其技术理性与审美理论的转化关系方面,而忽略了其形而上层面的批判逻辑。其四,对马尔库塞审美救赎理论的思想发展研究关注较少,对西方左翼批判理论及其对自身理论归宿的阐释,与马尔库塞审美救赎理论的关联较少,事实上难以从理论发展的延续性上阐释马尔库塞审美救赎理论的思想史意义。
这些问题相互交织,推动着形成本书所着力解决的问题及其在回应这些问题方面形成的具体思路。其一,深入探讨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思想发凡、思想内容及其思想影响,从而得以全景展现马尔库塞审美救赎思想的思想史承继与意义。在第2章中一方面关注马尔库塞审美救赎理论的几个重要思想来源,另一方面关注其本身的理论发展脉络,深入阐释马尔库塞审美救赎理论产生之后,对西方左翼批判理论及其解放理论研究的重要影响,在此一影响中还产生了理解其乌托邦色彩的重要思路。其二,深入分析马尔库塞审美救赎理论的内在逻辑,从而深刻揭示马尔库塞审美救赎理论的多个层次及其内在关系的逻辑结构。在第3、4、5章中,从马尔库塞审美救赎理论的思想内容本身的分析出发,形成其产生的理论前提,理论内容和理论结果的理论逻辑。其三,深入研究马尔库塞审美救赎理论的当代实践意义产生的重要方面及其何以产生现实价值的实践路径。在第6章中,理论研究必然指向实践研究的重要回应,对马尔库塞审美救赎理论的实践价值给予现实研判以及现实路径的寻找。一方面,研判其在当代人的发展实践中的实践意义。当代社会控制人的超越性追求的生命政治实践,是对马尔库塞美学救赎思想先在理论逻辑的重要发展,巩固着控制人的异化状态,到生成人的异化状态的政治技术。另一方面,挖掘其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现实路径。马尔库塞美学救赎在指导解除现实性问题的现实基础方面呈现的革命意义和解放意义,往往落实到批判现实和改造现实,建构现实世界,实现对人的异化状态的思想解放方面,必然打上从思想到思想的乌托邦色彩。在其解放路径的实现方面,必须落实到话语体系与话语权的话语实践方面,阐释其对话语实践的批判性作用。其四,特别关注马尔库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本身对于人的解放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及其哲学内蕴的基本逻辑之间的发展关系与内在悖论。一方面,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层面,使之成为西方批判理论的重要理论资源;另一方面,审视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原则及其内在旨趣方面的差异性,从而产生研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视域。
伴随新的思路的展开,本书可能产生以下新的研究内容:
第一,研究视角创新。本书尤其关注在马尔库塞美学思想已有资料再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对马尔库塞美学思想已有成果的反思,寻找亟待进一步解决的研究问题、研究进路与研究焦点。在国内外马尔库塞美学研究已经积累的成果之上,打破对马尔库塞美学研究采取的单一视角,将马尔库塞美学与其批判理论、革命理论相结合,从马尔库塞早期理论中发掘其美学的逻辑起点及理论前提,从整体性研究中将马尔库塞美学拖出“乌托邦”的色彩,并在这一基础上肯定马尔库塞美学的旨趣、实践以及本质特征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背景,是具有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创新成果。
第二,研究内容创新。其一,本书突出研究马尔库塞美学与技术、理性与感性、政治实践与审美实践等具有内在悖论的范畴和概念之间在现实的社会革命中产生的关联,着重批判马尔库塞发现和打破工具理性与技术体系形成的统治循环,寻找解救现代性弊端与单向度社会的审美救赎的具体路径,即技术美学化的社会变革道路。其二,本书提出马尔库塞美学的本质是通过技术美学化实现颠覆工具理性统治地位的技术体系的全面救赎,实现人的社会心理机制的重建。从这一点上看,马尔库塞的审美救赎思想并非乌托邦的,它对于恢复人们反思、批判与避免现代性弊端具有一定的实践可行性和实践价值。其三,本书挖掘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固有的内在悖论,在理论层面上的形而上属性,以及在实践层面上难以实现其期许的革命意义的乌托邦色彩,形成对学术界固存的马尔库塞美学思想误读的理论回应。而这一理论问题中还关联着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话语体系、意识形态、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应然状态和应然之途的诸多启示。
第三,研究旨趣创新。本书秉持从马克思到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代表的马尔库塞内在承续的实践旨趣。事实上,马尔库塞通过审美形式恢复人的否定性思维和本真追求,应用新感性重建理性,改造技术体系,重塑现实的人,虽然不能实现颠覆性意义的革命实践,但是在反思和避免现代性弊端方面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但也初显诸多现代性问题。本书不局限于理论批判,而是致力于寻找马尔库塞美学思想在反思和避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工具理性产生的社会思潮问题,重思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意识形态领导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对新时代开启现代化强国的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