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现实意义

马尔库塞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左翼”代表人物,在马克思之后形成批判现代西方社会的新思考,在超越现代性社会方面,提出诸多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有着借鉴意义的问题、思路及其方案,体现出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有着丰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1.2.1 理论意义
第一,有助于拓展马尔库塞思想研究的视阈。自1980年代至今,国内对马尔库塞的研究大多关注社会批判理论,美学思想在他整个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一直未得到应有的承认,勾连美学与社会批判理论乃至政治实践的思想研究较少,审美路径实践中技术改造的思想长期受到忽视。将美学作为贯穿马尔库塞批判理论以及革命理论的线索,突出审美救赎中的技术路径研究,可以完整理解马尔库塞美学的内涵及现实意义,拓展对马尔库塞思想研究的视阈。
第二,丰富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内容。美育之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尤其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消解工具理性统治弊端的重要作用,使得审美能力的培育以及“美”的标准的话语建构,在处于现代化进程的中国社会建设中成为重要议题。马尔库塞对审美力量在现实世界中的作用研究乃至实践探索,既有助于深入理解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实践中的重要地位,也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美学理论的理论资源,为美育实践在文化自信构建中的重要作用提供话语支撑。
1.1.2.2 实践价值
第一,促进人们对审美教育的价值认知,启发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注重人的精神文化、信仰意志等形而上层面的精神追求。精神文化的繁荣标识社会发展的态度、方向及其程度,马尔库塞通过审美教育的实践改造人的工具理性思维的思想,对于我国国民文化修养的美育实践具有借鉴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教育普及阶段较为重视科学知识的把握与智力水平的提升,美育、德育等方面的培养相对缺乏。但审美教育不仅构成文化教育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跨越固有知识范式的重要维度,有助于在教育层面减少精神意志丧失、抑郁情绪多发等精神文化领域的矛盾问题。
第二,在反思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道德信仰缺失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实践价值。马尔库塞对传统社会发展模式的技术理性批判,以及对于技术审美化实践道路的探索,对于改变工业社会的发展模式以及人的生存状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践行新发展理念,形成“真善美”的话语标准,对建构美好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对于探索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树立文化自信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是其他自信和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和根基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马尔库塞美学思想,对大众文化的资本控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指向和现实意义的批判,对大众文化市场技术理性的改造探索,对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有着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