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把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中华民族的发展逻辑、人类文明的发展逻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走出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以后,既不能汇入西方资本主义的洪流,又不能完全跟在民主社会主义后面亦步亦趋,更不能“向后转”回到早已被五四运动抛弃掉的封建专制的老路上去,那么中国唯一的选择就是开创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必须把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中华民族的发展逻辑、人类文明的发展逻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十九大关于“三个意味着”的提法,把中华民族、社会主义、人类问题三个关键词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这种阐述表明了我们的坚定立场和实践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路走来就是统一和融贯着这三条逻辑线索的,在这三个方面当中做到了协调并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更加广阔前途上,也将继续统筹实现三者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广博而深厚的理论—实践结合体,并且仍在现实中不断发展,其中既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定向,这是它的理论和实践的灵魂,同时也还有中华文明“基因”和“血脉”的传统积淀,并要同当今各国特别是占世界体系主导地位的现代西方文明交流切磋。这三条线索,是在近代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发生了最初的碰撞,并在近现代的百多年历史进程中不断延续壮大,直到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发生深层的交互凝聚,有机地构建起我们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这三大资源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语境中的历史性统一。2018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评价中国昨天的成功辉煌与未来继续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任务时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论述没有直接列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是怎样的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但却抓住事情的根本,把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之上的更高层次的决定因素给点明了,时代、人民和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者。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民族、社会主义、人类问题三大逻辑线索上迄今为止的协调并进和未来继续的共同发展,同样是由时代发展的客观趋势、中国人民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引领作用所执行和确保的。
与当今世界其他各个局部包括西方的“乱象”相比,中国之“治”是异常显著和值得珍视的。作为后发国家,尽管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最终走出了新路,但我们必须客观地说,中国仍然是在以自己新的道路来通向一个由历史发展给定了的目标,即趋向于达成最先兴起于西方的“现代性”文明境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要采用模仿西方和追赶西方的方式,采纳西方发端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力,采纳西方资本主义所奠定的市场经济的基本社会建制;同时,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谋求同世界的互利交往,要融入由资本所定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现行全球分工体系。从而,中国在现代化的深入展开过程中,一方面就不可避免地同昔日之中国渐行渐远,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谋求的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向着旧形态的复归,而是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维度上不断前行,时代驱使着我们把强国定义为社会主义强国。另一方面,中国在现代化的深入展开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有许多具体的经济社会问题,更不可避免受到国际全局性问题的影响,可以说中国要稳步前行就必须着手解决自身所碰到的“现代性困境”——这其实是再现了西方发达国家业已经历过的局面,其中的差别就在于,西方沿着资本主义道路前行必然一贯地伴随着周期性经济危机和当今更多的新型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要让辉煌成就和昂首阔步迈入新时代的发展势头成为主流,就只能深耕社会主义,充实社会主义。特别是当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走到了新时代的重大关节点之后,我们也就需要对既往的经验进行一个基本的总结评估,并对下一步的根本方向和步骤进行战略的规划,在更加自觉的层次上提炼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系统解决自身所面对的缺点困难,并为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民摆脱困境提供参考。
将近40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通过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来解决最初社会生产的落后以及较高阶段上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问题,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又是有着根本的社会主义规定性的。当代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以社会主义为基本导向,都是为了贯彻实施社会主义的原则,当代中国改革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目的也是在推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自我完善。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所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将现代性文明的市场建制纳入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框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乃至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展开全方位的改革和制度体制机制建设,继而在体制变革和制度变迁的意义上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巩固、自我完善和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改革作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它标志着“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我们彻底突破计划体制和传统社会主义体制,推动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体制的创造性结合,开启当代中国的全方位改革,另一方面我们始终坚守新中国所建立的党和国家的一整套基本制度体系,并将其视为改革所依据的原则、出发点、归宿和应当持守的底线,将改革视为这套基本制度体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过的道路、将要继续走的道路同苏联东欧等背离社会主义的“转轨”道路的本质性区别,是植根中国的历史现实土壤和导源于它所处的外部世界环境的本质性要求。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治”不是天朝上国式的关起门来的“富家翁”,也不是照抄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模范生”,而是在时代前进浪潮的推动下,不能不以自己的开拓奋进超越这两者,展现新时代的社会文明和人民幸福的现实图景,这种时代趋势“强迫”着我们去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正是“财富的普遍生产”必然伴随着“贫困的普遍生产”的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二律背反,促生了现代社会主义运动,也设定了社会主义的主旨和根本目的,这就是:克服和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的积累与贫困的积累、资产阶级化与无产阶级化的矛盾、悖谬、二律背反,消除和消灭剥削、贫困和奴役,最终达到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和现实个人的解放、自由和全面发展。邓小平归纳得好,“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这一基本原则,同时也就作为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道路所遵循的基本导向原则,为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给定了社会主义的实质内容,并为衡量改革的成败得失、衡量民族复兴的实现程度提供了根本判断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谋求的民族复兴和文明进步不是抽象的和空洞的,其本质就是要体现为社会主义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贫困,达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任何违背这一时代发展要求和必然趋势的倾向,都会干扰和破坏中国的改革开放,都会葬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为人类文明普遍进步作出贡献的努力。
中国推进社会主义以统筹把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事业,也是中国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的上述统摄地位,相应地也是人民的主体性的要求,只要坚持人民在历史中的主体性和中心地位,相应地也就必然规定了中国以社会主义为枢纽对三大发展逻辑的统一,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内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道搭建命运共同体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现实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时,明确突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指出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主观创造,它是亿万中国人民所共同开创和推进的事业。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本质性表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社会主义的立场,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改革开放的最初启动,也就是为了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又在旧体制束缚下长期未能解决的突出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进而确定了解决温饱问题、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三步走”战略布局,人民在追求自己切身利益的不断实现和全面发展的不断推进过程中的实践奋斗,构成民族复兴和文明进步的主体力量和智慧源泉。
中国推进社会主义以统筹把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事业,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和领导核心地位的现实内容。社会主义的时代进步事业的关键元素,就是以共产党为核心来展开和推进的,共产党的领导是规定社会变革的方向和性质的核心保证。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证明,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的根本服务的事业即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个进程中,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这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同样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各个历史时期,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被历史证明了的,中国共产党是推动现当代中国各项重大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产物,自其产生并发展成熟之后,中国共产党就将现代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转型等历史使命联系起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成功领导和组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彻底改变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走向。进而,在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下,以中国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历史前提,又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凭借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等各方面的优势,有了党的领导就能够自觉杜绝走老路、邪路的可能,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和带领中国人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