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仰的选择:
“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因为他们在自己的信仰中找到了寄托,辨认出真正的希望所在,凭借着共产主义信仰指导的伟大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为中国开辟了新天地。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向西方寻求新思想、新理论。但是,不论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提出的平均主义思想,康有为等维新志士们提出的“君主立宪”方案,还是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以“三民主义”改造中国的理想,都不能彻底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民族危机越发深重。毛泽东说过:“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让革命的炮响震彻中国大地的,不仅是遥远异国人民的正义反抗,更是先进的中国人激荡的救国热情,革命需要努力,思想需要传播,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李大钊是这一过程中的先锋和典范。“李大钊同志是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表率。李大钊同志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后再也没有动摇过,真正做到‘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瘁力以成之’。”
习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
信仰不是盲目的,尤其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仅仅是革命的激情和热望,更是思想上的洗礼和转向,在此过程中,从意见中突围的难度不亚于在战场中突围,只有经过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斗争才能让信仰的红旗坚定地树立起来。在推介马克思主义时,李大钊对俄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从历史到现实,从政治到文学,尤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探求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在北京大学,他特别注意引导知识青年走到劳苦大众中去,在实际斗争中争取中国和劳苦大众的光明出路。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这种自觉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工作、分析问题的务实的学风与作风为建立党组织树立了优秀的传统,共产党人把自己探索真理的精神底色写进了《党章》总纲(2017年新修订版):“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让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先进的共产党人尤其敏锐地把握到了人民的力量,对人民的信仰和依靠贯穿了李大钊的教导,在《十月革命与中国人民》一文中他就指出,“这个在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十月革命,不只是劳农民众应该纪念他,凡是像中国这样的被压迫的民族国家的全体人民,都应该深刻地觉悟他们自己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人民,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以往统治阶级相比,这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向前发展的宝贵经验,这种经验就像从一开始就得到正确栽培的小树,才能在日后长成栋梁之材。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落地生根,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就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理论引导和埋头实干交相辉映。在理论传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也在积极酝酿着。1920年初,李大钊联合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与同年来华考察的俄共(布)西伯利亚局维经斯基的交往加速了这一进程。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率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改为党的公开刊物,10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此后,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都相继建立起来。在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还帮助邓中夏等人成立了北京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们去长辛店办工人补习学校,把《工人周刊》等杂志带到学校,帮助工人识字,认清社会现实,建立工人组织。
受到正确的引领,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都把面向工人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如在上海出版的《劳动界》、济南的《济南劳动月刊》、广州的《劳动者》……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建设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一个致力于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解放的政党组织呼之欲出。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使中国革命有了马列主义科学的指导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在共产国际的正确指导之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之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伟大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坚定信仰和远大理想,顽强而不屈,百折而不挠。1927年4月,李大钊在领导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中不幸被军阀杀害,在临刑前他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着“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在他去世后,党内同志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了大革命失败经验,从此向更广阔的天地开辟革命新道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精神信仰和远大追求,着力推进中国社会深度变革,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一个世纪以来的砥砺奋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