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第三节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要素与内容

一、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要素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有三要素:主体、客体、媒介。即学校公共关系构成的主体是学校,客体是与学校有密切相关的公众,媒介就是各种传播媒体。

(一)学校是主体

学校指各类专门从事学生教育和组织教学活动的社会机构,是学校公共关系的主体,是学校公共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的一方。

(二)公众是客体

客体是与社会组织相关的有共同利益需求的个人、群体、组织集合而成的整体。在学校公共关系中特指与学校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包括上级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其他相关学校,与学校有联系的工商企业,学生家长和校友,为学校提供生源的组织,学生毕业后的用人单位,校内的学生、教师和员工,学校周围的社区等。

(三)传播媒体是媒介

媒介是指使社会组织与公众发生联系的人或事物。人通过语言、行动表达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使社会组织与公众建立和发展关系。事物包括为建立和协调公共关系所开展的活动,使社会组织与公众发生联系的物品、符号、标志、图画、图像等。学校公共关系的媒介即传播媒体,它把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可以起发送和反馈的作用,是学校与相关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媒介。

相关阅读
互联网传播:另类的革命 (有删节)

网络行动是中国新公民行动的缩影,也是其中最有活力的支流。在这个意义上,网络行动标志着草根阶层和公民民主的成长。它之所以是草根式民主,是因为其思想与行动的倡议来自公民。它的成长,明显地体现在思想意识和实践上。在意识上,主要的发展是公民权意识的提高,以及对权力和权威观念的转变。这并不是说这两个发展只体现在网络行动上,而是说它们因网络行动而得到了深化。争取公民权的斗争,恐怕是自1990年以来公民行动的核心。网络行动在宣传公民知情权以及加强民众对公民知情权的意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言论自由是早期社会运动的主要目标,现在依然如此。信息权,比如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公民不仅要求有权表达他们的观点,而且要求知晓与他们的利益相关的问题的信息。

网络行动提高了民众的知情权意识。2001年,江西省某农村学校发生爆炸,42人遇难;2002年,南京一起食物中毒,40多人死亡。在这两个事件中,最终因为网络上的曝光和争议,不得不公布事实。因此有研究者称,网络已导致基于对新闻和信息集中控制的宣传模式的死亡。至于这一所说的死亡是否真正发生,有待商榷,但显然,集中的信息控制已经日益难以为继。

负面的经验也提供了有意义的教训,凸显了信息权的重要性。2003年SARS危机以及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危机期间,最初的信息控制加剧了人们的困惑和不安。突发事件后,信息不明,谣言就会四起。信息通畅,反而会防止谣言泛滥。近一两年官方媒体在对某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比较及时迅速,说明吸取了以前的教训。最近例子是发生在2013年7月20日首都机场的爆炸事件。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就在微博上做了报道。

二、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内容

(一)多元的对象

学校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多元的。学校要获得生存和发展需要妥善处理好与教育、教学、业务部门的来往关系,如生源学校、学生去向学校或单位、教学研究机构等。学校需要主动建立和发展各种非专业性的社会关系,如与家长的关系、与校友的关系、与社区的关系、与新闻界的关系等。学校要尽可能扩大组织的公共关系网络,学校公共关系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学校知名度、树立学校的美誉度,以获得其他组织或人员对学校的信任与支持。学校要妥善处理好与各种权力制约部门,特别是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如教育局、物价局、财政局、城监局、环保局、公安局等。由此可见,学校关系对象很多,简单来说,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如图1-1所示。其中,校内包括学校教师、职员及学生,校外包括家长、社区、社会组织、其他学校、新闻媒体、政府相关部门。

图1-1 学校公共关系的对象示意图

(二)复杂的内容

面对校内外多种对象,学校在做公共关系时,需根据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内容。从按对象分类的公共关系内容来看,学校公共关系分为与教职工的公共关系、与学生的公共关系、与家长的公共关系、与社区的公共关系、与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公共关系、与教育机构的公共关系、与新闻媒体的公共关系等。

1.学校与家长

学校与家长的公共关系是学校公共关系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方面。其内容主要包括要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质量,通过周密的组织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和管理工作,妥善处理好与家长的矛盾等。

2.学校与社区

学校坐落在某社区中,与社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来说学校与社区的公共关系主要包括:树立良好的校风,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社区的规章制度,维护社区治安和环境卫生;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发挥文化优势,为社区的经济建设和其他建设服务等。

3.学校与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

学校与政府部门的公共关系涵盖:把握政府和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政策及工作要求,积极主动地与有关上级沟通,赢得上级的理解和支持;利用好各种机会,与领导沟通,以增强他们对学校的了解。

4.学校与教育机构

这里指的教育机构主要包括教育科研机构、教育培训(辅导)机构两类。学校与教育机构的公共关系包括合作与冲突,包括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开展课题研究等。

5.学校与新闻媒体

学校与新闻媒体的公共关系包括学校与媒体的关系、学校与媒体的互动、校长如何应对新媒体等方面。

6.学校与教职工

对教职工的公共关系包括培养教职工的归属感、积极开展对非正式团体的工作、注意分析学校内部教职工的舆论动向及各种小道消息等。

7.学校与学生

对学生公共关系的重点在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提高他们维护学校声誉的自觉性。

下一章

复制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登录

加入书架

批注

保存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有的都只是拼尽一生的力气去活着的人生,也许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发现变成了自己不曾想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有的都只是拼尽一生的力气去活着的人生,也许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发现变成了自己不曾想…

logo

掌阅AI阅读助手

掌阅AI阅读助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海量优质出版物融合,构建出卓越的语义理解、内容总结和信息抽取能力,意在帮助用户更高效的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使用知识。

知道了

12.71%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字体

笔记

  • 护眼

    翻页方式

    覆盖
    滑动

    行间距

字体选择

细字体

字体设置

系统默认

细字体

加粗字体

《校长如何调适外部环境》

褚宏启

共52章
努力加载中...
目录
编辑
回复
删除
复制
取消
暂无划线,阅读页面长按可添加
暂无批注,阅读页面长按可添加
暂无书签
划线
批注
书签
编辑
回复
删除
复制
取消
大图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