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应用信息技术打破资源与环境的约束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也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我国而言,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互联网技术进入育种、栽培、灌溉、收割、加工等农业生产环节,促进农业生产精细化、专业化,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肖力,2015),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互联网+农业”就是一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方向。
“互联网+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全面融合的过程,其本质是“信息化+农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已成为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并形成信息生产力。“互联网+农业”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以“互联网+农业”驱动,努力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李道亮,2016),实现农业智能化。
农业生产智能化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先进处理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全程控制,解决种植业和养殖业各方面的问题。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大田种植向精确、集约、可持续转变,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设施农业向优质、自动、高效生产转变,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畜禽水产养殖向科学化管理、智能化控制转变(王小兵,2016),农业物联网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还能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控制和智能管理。关键是加强对农业生产环境及动植物本体感知数据的采集、汇聚及挖掘,加快推广节水、节药、节肥、节劳动力等接本增效信息化应用技术,构建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农业产业应用体系,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分析,指导农业精准生产,实现合理使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的目的(王小兵,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