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农产品质量标准化水平整体偏低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品种标准、产地环境标准、生产过程控制标准、产品标准及物流标准等,它要求在生产、加工、包装、流通等各个环节上都要严格执行各项标准。因此,实施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标准化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使用投入品、标准化生产加工、标准化检验检测,到标准化过程管理,整个生产领域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标准化生产,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推动我国农业朝着高产、高效、安全、优质、生态的方向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总体水平依然偏低。据统计 [16] ,我国共发布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5179项,其中国家标准2248项,行业标准2931项,分别占总数的42.3%和57.7%。强制性标准1503项,占29%,推荐性标准3671项,指导性标准5项。尽管与农产品相关的国家质量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产业界不按标准执行的现象仍很严重,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尚不到80%。然而,欧盟国家的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却高达98%以上,日本90%以上的农产品质量标准采用国际通用标准,且很多农产品的技术标准是强制性的。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水平偏低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标准体系不健全,而是缺乏可操作性的执行机制和推广渠道。随着O2O新型电子商务模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将通过农产品电商平台直接配送至消费者手中。但是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农产品的时效性及易损易腐烂性要求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信息的准确传达和及时整理,才能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与效益。因此,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现代化物流都对农产品的生产标准、质量标准、质检标准、包装标准、产品标识等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将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