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EMC意义上的共模和差模

电压电流的变化通过导线传输时有两种形态,即共模和差模。设备的电源线,信号线等的通信线,与其他设备或外围设备相互交换的通信线路,至少有两根导线,这两根导线作为往返线路输送电力或信号。但在这两根导线之外通常还有第三个导体,这就是“地”。干扰电压和电流分为两种:一种是两根导线分别作为往返线路传输;另一种是两根导线作为去路,地作为返回路传输。前者称为差模,后者称为共模。如图1.28所示,电源、信号源及其负载通过两根导线连接。流过一边导线的电流与另一边导线的电流幅度相同,方向相反。

图1.28 差模信号
实际上,干扰源并不一定连接在两根导线之间。由于噪声源有各种形态,所以也有在两根导线与地之间的电压。其结果是流过两根导线的干扰电流幅度不同。如图1.29所示,在加在两线之间的干扰电压的驱动下,两根导线上有幅度相同但方向相反的电流(差模电流)。但如果同时在两根导线与地之间加上干扰电压,两根导线就会流过幅度和方向都相同的电流,这些电流(共模)合在一起经地流向相反方向。一根导线上的差模干扰电流与共模干扰同向,因此相加;另一根导线上的差模噪声与共模噪声反向,因此相减。所以,流经两根导线的电流具有不同的幅度。
考虑一下对地线的电压。如图1.29所示,对于差模电压,一根导线上的电压为U 1 =U C +U Ⅱ ,而另一根导线上的电压为U 2 =U C -U Ⅱ ,因而是平衡的。但共模电压两根导线上相同。所以当两种模式同时存在时,两根导线对地线的电压也不同。

图1.29 对地电压/电流与差模、共模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因此,当两根导线对地线电压或电流不同时,可通过下列方法求出两种模式的成分:

在实际的电路中,共模干扰与差模干扰不断相互转换,两根导线终端与地线之间存在着阻抗(这个阻抗应该考虑分布参数的影响)。这两根导线的阻抗一旦不平衡,在终端就会出现模式的相互转换。即通过导线传递的一种模式在终端反射时,其中一部分会变换成另一种模式。另外,通常两根导线之间的间隔较小,导线与地线导体之间距离较大。所以若考虑导线辐射的干扰,与差模电流产生的辐射相比,共模电流辐射的强度更大。
再来看一下产品中存在哪些共模或差模信号。置于EMC测试环境当中的电子产品,通常由PCB、外壳(非金属外壳可以忽略)、电缆等组成,如图1.30所示,图中的参考接地板为高频EMC测试必备。U AC 是正常工作电压信号,是差模电压;U BD 是正常工作电压信号,是差模电压;U CD 存在于PCB的工作地之间,是共模电压;U DE 存在于PCB的工作地与金属外壳之间,是共模电压;U EF 存在于金属外壳与参考接地板之间,是共模电压;U FH 存在于参考接地板与电缆之间,是共模电压;U EH 存在于金属外壳与电缆之间,是共模电压;电流I AB 在PCB内部流动,是正常工作信号,是差模电流;I DC 是I AB 的回流,大小与I AB 一样,是差模电流,而I CD 是由于I DC (I AB 的回流)在PCB工作地上流过时产生的压降U CD 造成的,它会流向金属外壳或参考接地板,再从电缆或其他导体返回,是一种典型的共模电流。I DE 、I EH 、I EF 、I FH 都是共模电流。

图1.30 产品中的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组成
由此可见,对于一个产品来说,其上的共模电流总是流向参考接地板或金属外壳,它是一种“非期望”的电流信号;差模电流总是在产品的PCB内部流动或在PCB之间流动,它是一种“期望”的有用电流信号。共模电压是指引起共模电流的电压,差模电压是指引起差模电流的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