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PLC的工作方式
PLC是一种由程序控制运行的设备,其工作方式与微型计算机不同。微型计算机运行到结束指令时,程序运行结束; PLC运行程序时 , 会按顺序依次逐条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 , 当执行完最后的指令后 , 并不会马上停止 , 而是又从头开始再次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 , 如此周而复始 , PLC的这种工作方式称为循环扫描方式 。
PLC的一般工作过程如图1-10所示。

图1-10 PLC的一般工作过程
PLC通电后,首先进行系统初始化,将内部电路恢复到初始状态,然后进行自我诊断,检测内部电路是否正常,以确保系统能正常运行,诊断结束后对通信接口进行扫描,若接有外部设备则与之通信。通信接口无外设或通信完成后,系统开始进行输入采样,检测输入端的输入状态(输入端外部开关闭合时输入为ON,断开时输入为OFF),并将这些状态值写入输入映像寄存器(也称输入继电器)。然后开始从头到尾执行用户程序,程序执行结束后,将得到的输出值写入输出映像寄存器(该过程称为输出刷新),输出映像寄存器通过输出电路使输出端内部的硬件继电器、晶体管或晶闸管导通或断开,从而产生控制输出。以上过程完成后,系统又返回,重新开始自我诊断,以后不断重复上述过程。
PLC有两个工作状态:RUN(运行)状态和STOP(停止) 状态 。当PLC工作在RUN状态时,系统会执行用户程序;当PLC工作在STOP状态时,系统不执行用户程序。PLC正常工作时应处于RUN状态,而在向PLC写入程序时,应让PLC处于STOP状态。PLC的两种工作状态可通过面板上的开关切换。
PLC工作在RUN状态时 , 自我诊断至输出刷新过程会反复循环执行 , 执行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扫描周期 , 一般为 1~ 100ms 。扫描周期与用户程序的长短、指令的种类和CPU执行指令的速度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