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纬第四
【题解】
《正纬》篇在《文心雕龙》中的“文之枢纽”部分,列《宗经》篇之后,可谓《宗经》的续篇。《宗经》篇从正面阐发宗经的意义;《正纬》篇则从反面驳正纬书中的虚假荒诞现象,其目的还是为了维护经书至高无上的地位,以改变当时浮靡的文风,因而仍是刘勰文论基本思想观点的组成部分。
纬书相传为解说经典的著述,取经纬交错之义。在《正纬》篇中刘勰一方面要匡正以纬乱经的弊端,另一方面又指出纬书“事丰奇纬,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表现出了“擘肌分理,惟务折中”的朴素辩证观点和不囿于世风的批判精神,时至今日,仍不失其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正纬》篇全文,大致分为四个段落,层层深入地阐明了对纬书要“芟夷谲诡,采其雕蔚”的主旨。
第一段从“夫神道阐幽,天命微显”,到“真虽存矣,伪亦凭焉”。主要是阐明经书和纬书中都有的谶纬之说的真伪问题。刘勰认为,保存在儒家经典中的“河出图”、“洛出书”之说是真的,是“圣人则之”的;而由于“世敻文隐,好生矫诞”,经书之外的类似说法,就真假难辨了。在这里,刘勰实际上已经把“真虽存矣,伪亦凭焉”的根由,归结到经书最初的记载上去了。应当说这是实事求是的,符合历史发展过程的。
第二段,从“夫‘六经’彪炳,而纬候稠叠”,到“经足训矣,纬何预焉”?主要讲“按经验纬”,纬书是托名伪造的四个方面的表现,乃《正纬》篇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一是说,纬书与经书相配合,就如同织布,作为原料的丝和麻,是不能混淆、杂乱的。而如今经书雅正,纬书诡异,两者背离千里,这是纬书虚假的第一个表现。其二是说,圣人在经书中对世人的训示是很明显的,应当扩大范围,纬书则以神道教人,内容隐晦,应当简要,而现在的纬书却多于经书,这是纬书虚假的第二个表现。其三是说,符谶是天意,不能由人来制造,而把纬书都托名于孔子,是由人造成的。这是纬书虚假的第三个表现。其四是说,图谶在商、周两代之前就多次出现了,到了春秋末年,经书才开始完备。先有纬书后有经书,违背“织综”常理,这是纬书虚假的第四个表现。在这一段中,刘勰以经比纬,揭示了它们的奇正之别,隐显之异,“天”人混淆,以后居先的表现,是言之成理的。他面对当时统治阶级利用谶纬之说,以宣扬皇命天授的图谋,致其在士人中颇为风行的情况,敢于揭露纬书的虚假和荒诞,应当说是难能可贵的。但他对谶纬之说的批判并不彻底,他还是肯定天命和神意的。
第三段,从“原夫绿图之见,乃昊天休命”,到“四贤博练,论之精矣”。主要论述谶纬的历史发展,进一步揭露谶纬之说“乖道谬典”的荒诞不经。其中包括四层意思:一是强调“前世符命”,乃“历代宝传”,是上天给予圣人的祥瑞,不是为了配经,也不能由人制造。经传所载只是孔子所作的一些笔录,而并非孔子著作。二是揭露“伎数之士”借托孔子之名,“或说阴阳,或序灾异,若鸟鸣似语,虫叶成字”等等诡术,造成了“东序秘宝,朱紫乱矣”的状况。三是指出光武帝“笃信”谶纬之说,“风化所靡,学者比肩”,造成了“乖道谬典”的严重后果。四是借桓谭、尹敏、张衡、荀悦四贤,强化对谶纬之说的批判。在这一段中,刘勰把批判矛头指向哀、平、光武之世,以及沛献王、曹褒等帝王将相,其价值和意义也是不可低估的。刘勰生活的齐、梁时代,以谶纬之术效力于帝王的文士,为数甚多,诸如沈约、任昉等人,都曾以此趋炎附势,对萧衍劝进称帝,给他披以“承天受命”的神秘外衣。
第四段,从“若乃羲、农、轩、皞之源”,到“前代配经,故详论焉”。这一段虽短,却是《正纬》篇中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刘勰虽然揭露、批判了“鸟鸣似语,虫叶成字”等等虚妄、怪诞之说,却并不完全否定源自于远古的“白鱼、赤乌”、“黄金、紫玉”等等神话,赞扬这类神话:“事丰奇伟,辞富膏腴。”应当说,远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刘勰,是相当通达、辩证的,具有可贵的胆识和魄力。
综观《正纬》全篇,可以看出刘勰正纬而不弃纬,宗经而不泥经;在他心目中,纬书并非一无可取,经书也并非发肤不得触动。因此,他才能够说,纬书是“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应当“芟夷谲诡,采其雕蔚”。这种治学为文的态度具有积极的普遍意义,理应为今人举一反三,予以鉴用。
夫神道阐幽 (1) ,天命微显 (2) 。马龙出而大《易》兴,神龟见而《洪范》耀 (3) 。故《系辞》称:“河出图,洛出书 (4) ,圣人则之 (5) 。”斯之谓也。但世敻文隐 (6) ,好生矫诞 (6) ,真虽存矣 (7) ,伪亦凭焉。
【注释】
(1)神道:与后之“天命”均指《原道》篇中所说的“自然之道”,或曰“神理”。阐:表明。幽:幽秘,深邃。
(2)微:微奥,隐蔽。
(3)见:同“现”。
(4)河出图,洛出书:与上句“马龙出”、“神龟见”均指远古传说中龙马从黄河里负图而出,神龟从洛水里负书而现。伏羲效法河图画成八卦,周文王又为八卦作卦辞和爻辞成为《易经》;大禹据洛书作《洪范》九畴,成为治国的根本大法。
(5)则:准则,引申为效法。
(6)世敻(xiǒnɡ):年代久远。文隐:文辞隐晦。
(6)好生:容易产生。矫:假托,虚诈。诞:荒诞,虚妄。
(7)凭:依靠,依附。
【译文】
神明之道阐示幽秘的事理,上天之意显露微奥的征兆。龙马献出河图大《易》因之肇兴,神龟献出洛书《洪范》始而光耀。所以《周易·系辞上》说:“黄河出图,洛水出书,圣人们即效法它。”指的就是这些事。惟因年代久远文辞又隐晦不清,容易产生虚妄荒诞的假托,虽然保存有真实的东西,但虚假的东西也依附它沿袭下来。
夫“六经”彪炳,而纬候稠叠 (1) ;《孝》、《论》昭晰 (2) ,而钩谶葳蕤 (3) 。按经验纬,其伪有四:盖纬之成经 (4) ,其犹织综 (5) ,丝麻不杂,布帛乃成。今经正纬奇,倍摘千里 (6) ,其伪一矣。经显,圣训也 (7) ;纬隐,神教也 (8) 。圣训宜广,神教宜约,而今纬多于经,神理更繁,其伪二矣。有命自天,乃称符谶 (9) ,而八十一篇 (10) ,皆托于孔子,则是尧造绿图 (11) ,昌制丹书 (12) ,其伪三矣。商、周以前,图箓频见 (13) 。春秋之末,群经方备。先纬后经,体乖织综,其伪四矣。伪既倍摘,则义异自明 (14) 。经足训矣,纬何预焉 (15) ?
【注释】
(1)纬候:即纬书,因配合《尚书》的纬书有《尚书中候》,故称纬书为纬候。稠叠:繁杂重复。
(2)《孝》、《论》:指宣扬孝道与孝治思想的儒家经典《孝经》和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昭晰:清晰明白。
(3)钩谶(chèn):指配合《孝经》和《论语》的纬书。钩,指《钩命诀》,系解释《孝经》的九种纬书的代表作。谶,是验的意思,讲未来能应验的预言和预兆,此指解释《论语》的谶书,有《比谶考》等八种。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之状,此处借指纬书的芜杂纷乱。
(4)成经:即配经,指纬书与经书相配,如《易经》,有《易经纬》与之相配。
(5)织综:使经线与纬线在织机上相交织的装置。
(6)倍摘:违背。倍,通“背”。摘,牴牾不合。
(7)圣训:圣人的教诲、训示。
(8)神教:以神道教人。
(9)符谶:所谓天降的祥瑞征兆或托为天命的预言。
(10)八十一篇:《隋书·经籍志》载,谶纬之书有八十一篇,包括《河图》九篇、《洛书》六篇,又别有三十篇为“九圣之所增演”,而《七经纬》三十六篇,则是孔子所作。据此可知,八十一篇谶纬之书,并非全都出自孔子之手笔,惟自汉以来,纬书为孔子所作的说法甚盛,故刘勰指出:“八十一篇,皆托于孔子”。
(11)尧造绿图:纬书《尚书中候·握河纪》载,绿图是上天赐给唐尧的,而非“尧造绿图”。
(12)昌制丹书:纬书《尚书中候·我应》载,丹书是上天赐给周文王姬昌的,亦非“昌制丹书”。刘勰以此为例来反驳八十一篇,皆托于孔子的不实之说。
(13)图箓(lù):即图谶、符谶。
(14)义异:指经书与纬书的差异。
(15)预:参预,干预。
【译文】
“六经”光彩显耀,而纬书却繁杂重复;《孝经》、《论语》昭著明晰,而与之相关的谶纬则芜杂纷乱。按照经书来检验纬书,纬书的伪托表现在四个方面:纬书配合经书,犹如经线和纬线交织,丝麻原料不能混杂,这样才能织成麻布或丝绸。而实际上经书雅正纬书奇异,两者背离千里,这是纬书伪托之一。经书明显,是圣人的训示;纬书隐晦,是以神道教人。圣人的训示应当广博,用神道教人的话应当简约,而如今纬书多于经书,神道之理更为繁杂,这是纬书伪托之二。有旨意从天而降,才能称为“符谶”,可是八十一篇谶纬,都托名于孔子,由此推论那就是唐尧自造绿图,姬昌自制丹书了,这是纬书伪托之三。商、周两代以前,“图箓”即已多次出现,到春秋末期,各种经书才开始完备。先有纬书后有经书的情况,违背了经立纬合的体制,这是纬书伪托之四。伪托的纬书既然违背了经书,那么它们在义理上的差异就自然明白了。经书足以训诫世人,何须纬书再参预呢?
原夫绿图之见,乃昊天休命 (1) ,事以瑞圣 (2) ,义非配经。故河不出图,夫子有叹 (3) ,如或可造,无劳喟然。昔康王河图 (4) ,陈于东序 (5) ,故知前圣符命,历代宝传 (6) ,仲尼所撰,序录而已 (7) 。于是伎数之士 (8) ,附以诡术 (9) ,或说阴阳,或序灾异,若鸟鸣似语 (10) ,虫叶成字 (11) ,篇条滋蔓 (12) ,必假孔氏。通儒讨核 (13) ,谓伪起哀、平 (14) ,东序秘宝,朱紫乱矣 (15) 。至光武之世 (16) ,笃信斯术,风化所靡,学者比肩 (17) ,沛献集纬以通经 (18) ,曹褒选谶以定礼 (19) ,乖道谬典 (20) ,亦已甚矣。是以桓谭疾其虚伪 (21) ,尹敏戏其浮假 (22) ,张衡发其僻谬 (23) ,荀悦明其诡托 (24) 。四贤博练,论之精矣。
【注释】
(1)昊(hào):广阔的天。休命:美好的旨意。
(2)瑞圣:给圣人以祥瑞。
(3)河不出图,夫子有叹:《论语·子罕》载,孔子曾感叹“吾道不行”,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4)康王:周康王姬钊,周成王之子,成王死后继位,在位二十六年,后世将其统治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为“成康之治”。
(5)东序:即东厢房,位于正堂近东墙的地方。
(6)历代宝传:指以河图为宝物而代代相传。
(7)序录:即叙述、记载。
(8)伎数之士:古代从事治病、占卜、占候的人为方伎或术数之士。伎,同“技”。数,术。
(9)附以诡术:以诡诈的方法穿凿附会。
(10)鸟鸣似语:《左传·襄公三十年》载:“鸟鸣于亳社,如曰:“嘻!嘻!甲午宋大火,宋伯姬卒。”诡称为不祥之兆。
(11)虫叶成字:《汉书·五行志》载:“昭帝时,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有虫食其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己立。’”“病己”是汉宣帝的名字,以此说暗示立他为帝是天意。
(12)篇条:指名目繁多的纬书。滋蔓:滋长蔓延。
(13)通儒:指学识渊博而又能融会贯通的学者。讨核:探讨考核。
(14)哀、平:指西汉哀帝刘欣和平帝刘衎。
(15)朱紫:朱,大红色,属正色。紫,由红和蓝两种颜色合成,属杂色。此处喻指邪正、真假。
(16)光武之世:指东汉第一个皇帝刘秀时代。
(17)比肩:并肩,喻指学者之多。
(18)沛献:光武帝次子刘辅为沛献王。集纬:收集纬书。通经:解释经书。
(19)曹褒(?-102):字叔通,鲁国薛县(今山东滕州)人,曾被汉章帝诏令修订《汉礼》。《后汉书》有传曰:“曹褒受命制礼,乃次序礼事,依准旧典,杂以五经谶记之文,撰次天子至于庶人冠、婚、吉、凶、终制度。”
(20)乖道:背离正道。谬典:违背经典。
(21)桓谭(前23—50):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人,曾多次上书光武帝,指陈谶纬惑人,误国误民。光武帝斥责他“非圣无法”,险遭杀害。
(22)尹敏:字幼季,东汉文人,曾对光武帝说图谶非圣人所作,错别字多,将“疑误后生”。浮假:虚浮不实。
(23)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东汉科学家、辞赋家,认为“图纬虚妄,非圣之法”。
(24)荀悦(148—209):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著《汉纪》三十篇。
【译文】
考察绿图的出现,乃是上天的美好旨意,这种事给圣人以祥瑞,其意并非为了配合经书。因而黄河里没有再出现河图,孔子便喟然感叹,如果这种事情是可以编造的,那么也就无须孔子劳神叹息了。从前周康王将河图陈列在东厢房,由此可知前代圣人所受的符命,后人都视之为珍宝代代相传,孔子的撰述,不过是对历代相传的这些事的记录而已。于是有方伎术数的人,用诡诈的方法来穿凿附会,有的谈说阴阳天象,有的叙述天灾变异,有的听见鸟鸣便说如同人语,有的看见虫咬树叶便当成文字,这些篇条滋长蔓延的纬书,都必定征引孔子的著述。经过学识渊博的学者研讨考核,指出这些伪托的纬书起源于西汉哀帝和平帝时代,于是珍藏在东厢房的秘室,便与纬书混淆难辨了。到东汉光武帝时代,皇帝非常相信谶纬之术,在这种风气教化的影响下,信奉谶纬的人并肩而出,沛献王搜罗纬书来解说经书,曹褒则编选符谶来制定礼仪,背离正道违逆经典,也已经过分严重了。因此桓谭疾恨谶纬虚妄伪诈,尹敏嘲讽谶纬虚妄浮假,张衡揭露谶纬的乖邪谬误,荀悦说明谶纬荒诞诡诈。这四位先贤广博练达,论述得是非常精辟的。
若乃羲、农、轩、皞之源 (1) ,山渎、钟律之要 (2) ,白鱼、赤乌之符 (3) ,黄金、紫玉之瑞 (4) ,事丰奇伟,辞富膏腴 (5) ,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后来辞人,捃摭英华 (6) 。平子恐其迷学,奏令禁绝;仲豫惜其杂真,未许煨燔 (7) 。前代配经,故详论焉。
【注释】
(1)羲:伏羲,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之一,传说他发明创造了八卦。农:神农,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轩:轩辕,即黄帝,姓姬,居于轩辕之丘,故又名轩辕,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皞(hào):即少皞,亦作少昊,名挚,黄帝之子。
(2)山渎(dú):山岳和河流。渎,入海的河。谶纬书中有《遁甲开山图》和《古岳渎经》。钟律:指音乐。《汉书·艺文志》中有《钟律灾应》等书。
(3)白鱼、赤乌:《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伐纣时,渡黄河至中流,有白鱼跃入武王船中;过了黄河,又有火从天而降,变成了赤色的乌鸦。
(4)黄金、紫玉:纬书《礼·斗威仪》载,帝王治理天下太平,即将有黄金紫玉的祥瑞出现。
(5)膏腴(yú):土壤肥沃,借喻丰富华美的文采。
(6)捃摭(jùn zhí):择取,搜集。
(7)煨燔(fán):焚烧。
【译文】
至于伏羲、神农、轩辕、少皞传说的起源,山岳河流与音乐钟律的重要异闻,白鱼和赤乌的符命,黄金和紫玉的祥瑞,这些事件丰富而又奇伟,辞藻丰厚而又华美,虽无益于解说经书,而对文章的写作有所帮助。因而后来的文人常常搜集、择取其中的精华。张衡担心后学受纬书的迷惑,曾奏请皇帝下令禁绝;荀悦则爱惜其中夹杂的真义,而不同意焚毁。因为纬书是前代人用来配合经书的,所以加以翔实的论述。
赞曰:荣河温洛 (1) ,是孕图纬。神宝藏用,理隐文贵。世历二汉 (2) ,朱紫腾沸 (3) 。芟夷谲诡 (4) ,采其雕蔚。
【注释】
(1)荣河:指黄河泛出光彩。《尚书中候·握河纪》载:“帝尧即政,荣光出河。”温洛:指洛水有温暖之意。《周易·乾凿度》载:“帝盛德之应,洛水先温。”
(2)二汉:指西汉、东汉。
(3)朱紫腾沸:喻指经书与纬书严重混淆。
(4)芟(shān)夷:删除,平整。谲诡:诡诈,虚假。
【译文】
综括而言:光耀的黄河和温暖的洛水,孕育了河图、洛书的谶纬。神奇的珍宝含蕴着巨大的作用,道理深隐而文辞珍贵。时代经历了西汉、东汉,经书与纬书严重混淆。删除那些诡异欺诈的东西,采用其中华美的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