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传奇的开始
甲骨文,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汉字。
甲骨文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传奇,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它是什么时代的文字?甲骨文都写了些什么?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甲骨文的世界吧。
● 神奇的发现
甲骨文,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我们一起来看两幅图。上面这幅是乌龟的腹甲,也就是肚子上的甲壳,下面这幅是牛的肩胛骨,两个骨片上都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那我们就清楚了,甲骨文的命名来源于它的载体,这是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的发现很传奇,发现甲骨文的人叫王懿(yì)荣,他是清朝的大臣,也是一位金石学 家,也就是研究古文字的人。大概是1899年的时候,王懿荣生病了,要吃中药。他一时兴起,想看看这次中药的成色如何,就拿了一包药打开翻检。没承想,在一味叫作“龙骨”的药材上,他看到了类似文字的刻痕。
什么是龙骨?相传是龙的遗骨,吃下去能够补肾,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儿高大上?其实,龙骨就是古代动物的骨骼化石。我们说过,王懿荣熟悉古文字,一般人看到龙骨上的刻痕,也许不会注意,但王懿荣一眼扫过去,却是大惊失色!
“啊!这龙骨上面刻的东西,好像是文字!来人,快去把药店里的龙骨都买回来,我要好好研究一下。”
这一研究不要紧,王懿荣就此发现了甲骨文。这对中国的文字学和历史学来说,都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甲骨文让我们见到了最早的文字,也让我们看到了尘封已久的殷商王朝的历史。
● 占卜的秘密
甲骨文所处的时代,是历史上的殷商时期。如果你看过《封神演义》的话,会知道有个残暴的商纣王 ,他的名字也曾出现在甲骨文中。甲骨文里都写了些什么呢?它主要记录了古代占卜的相关内容,因此,甲骨文也叫作卜辞文字。
什么是占卜?这个事说来话长。殷商是一个非常迷信的时代,那个时候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通过占卜来进行预测。用什么来占卜呢?选来选去,古人盯上了乌龟的壳。也许,他们觉得乌龟长寿,见多识广,因此能够预测未来吧。
占卜的流程很复杂,古人先要把乌龟的腹甲,或者牛的肩胛骨锯下来,然后磨平。磨平之后,再用铜钻在上面钻出又深又圆的孔,再在圆孔旁边凿出枣核形的槽。又钻又凿,折腾了一大通,甲骨的表面就不再平整了。接下来,古人会用火去烧这个甲骨。不平整的东西受热不均匀,就容易爆裂。在爆裂的时候,发出“bu bu”的声音,这就是“卜”字的声音来源。爆裂之后,甲骨上会出现裂纹,这些裂纹的样子,就是“卜”字的形体来源。
翻看前文牛的肩胛骨的图片,它上面的裂纹与甲骨文中的 (卜)字,是不是很像呢?
在我们看来,这些裂纹是随机的、偶然的,但在古人眼中,它们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揭示未来的吉凶祸福!古代有专门负责占卜的巫师家族,那些大巫头上插着炫目的羽毛,穿着与众不同的衣裳,神情肃穆地看着甲骨上的裂纹,为商王判断吉凶。有时候,尊贵的商王甚至会亲自进行占卜。
这段历史也烙印在汉字里。在古文字 中,“占”字上面是一个“卜”,下面是一个“口”。对“卜”(裂纹)的解释与预测,就是占卜。占卜之后,古人会把这次占卜的前因后果记录在甲骨上,记录使用的文字就是甲骨文!在殷商时期,无论是天时、祭祀、战争、农业、生活,各种各样的事情都要占卜,因此,甲骨文中也就记载了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
想学占卜吗?在考试之前预测吉凶,看看自己的分数如何?
还是算了吧。第一,小乌龟蛮可怜的,不忍心!第二,占卜的方法早就失传了,学不到!
● 最早的记叙文
古人占卜完后,在甲骨上用古老的文字记录占卜的相关信息。记录的体例和格式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要先问你一个问题:你会写作文吗?
这有什么难的!一篇记叙文,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清清楚楚地写下来就是了。嗯,这个回答很不错。但你知道吗,记叙文的规则与体裁,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基本定型了。
这么早啊!
甲骨文有固定的记事模式,分为前辞、命辞、占辞、验辞四种。听起来,会不会觉得这些名字有点儿“玄”?其实,它们的内容和格式,与我们平时所写的记叙文非常像。
“前辞”说了些什么?它告诉我们,古人在哪一天占卜,由谁来负责占卜,这其实就是时间和人物。一般来说,负责占卜的是专职的大巫师,他们被称为“贞人”——在古代汉语中,“贞”也有占卜的意思。占卜意味着与神灵沟通的能力,这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文化权力,因此“贞人”往往是世袭的,形成了代代相传的“贞人集团”。
“命辞”介绍了为什么事情而占卜,在甲骨文的“命辞”中,我们能看到殷商古人最关心的事情。比如有的甲骨文里说:“帝及四月令雨?帝弗其及今四月令雨?”你能看懂这句话吗?在这里,“帝”是天帝,“雨”是下雨,古人问的问题是:今年四月份,上天会不会下雨?
“占辞”是巫师或者商王对占卜结果的判断。“验辞”是对占卜结果的验证,无论准确与否,都如实记录下来。有意思的是,甲骨文中有相当多的占卜“不灵”的记载,古人尽管有些迷信,但还是很“实在”的,把握住了实事求是的记录标准。
你看,甲骨文是不是很像一篇记叙文,时间、人物、事件、结果,都非常清楚。
● 千姿百态的甲骨文
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制作、内容与格式,最后,我们看一看这种文字的特点。
甲骨文的第一个特点,是象形性强。什么叫象形性呢?就是文字和它所记录的事物特别像,惟妙惟肖。汉字来源于图画,早期汉字就像一幅幅生动的图案。不信你看上面的这张图片。
这是甲骨文组成的一张面孔。圆圆的是脸的轮廓,中间是眼睛、鼻子、嘴巴,还有两旁的耳朵。其实,这些都是甲骨文。
眼睛的象形 ,是“目”字,你把这个字掉转九十度看,和今天的“目”还颇为相似。鼻子的象形 ,是“自”字。古人为什么用鼻子来表示“自己”呢?很简单,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们指着自己的鼻子说:“这是我!”你肯定不会指着自己的屁股,告诉别人说“这是我”,对不对?“自”下面的这个字 ,看起来很好笑。一张嘴,里面缺了好多颗牙,这是甲骨文中的“齿”字——古人没有牙刷牙膏,茹毛饮血对牙齿的磨损又很严重,在很年轻的时候,牙齿往往就损毁得十分严重了,这种健康状况,也大大地拉低了古人的平均寿命。在脸的两旁, 是甲骨文中的“耳”字,你看,这个耳朵还不小呢!
眼耳口鼻,这些字形取象于我们的面孔,非常形象。把它们拼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殷商时期美男子的模样。
天啊!这个样子能叫美男子吗?
甲骨文的第二个特点,是文字瘦硬坚实、挺拔爽利,很有一种“骨感”之美。特别是把甲骨文和金文对比,前者骨感,后者肉感,堪称“环肥燕瘦”。在下一章关于“金文”的讲解中,你会看到非常鲜明的对比。
这种骨感之美,形成了甲骨文独特的审美风貌。要知道,甲骨文多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刀和笔不同,很难做到圆转如意。因此,甲骨文中有很多直来直去的笔画,也就形成了硬朗、骨感的书写风格。
甲骨文的第三个特点,是字形结构多变,同一个汉字往往有不同的写法。在汉字学中,这个现象叫作异体字。我们看甲骨文中的“龟”字:
第一个字是侧面的小乌龟,头尾四肢都很完整;第二个字也是侧面的小乌龟,但似乎受了伤,缺胳膊断腿的,看上去很可怜;第三个字是从上往下俯视的乌龟。同一个龟字,有不同的写法,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这也体现出它是一种不完全成形、不够规范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