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不同尺度下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是目前较常用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能够清晰地反映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排放结构和排放特征。为了满足对温室气体核算的需求,本节从国家、区域、行业、企业和家庭5个尺度编制了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一、国家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IPCC是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主要编制机构。国家清单的编制是一个结合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由上至下及由下至上的方法综合过程。按照《IPCC清单指南》的要求,除了部门划分、核算并汇总的自下而上方法,同时也需要依照国家对各种燃料使用的表观消费数据,采用自上而下方法对排放清单进行核算和印证。截至2009年,UNFCCC收集了1999—2007年公约附件一所列41个缔约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148个非公约附件一缔约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148个非公约附件一缔约国国家信息通报,发现大部分国家采用IPCC推荐方法。
《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广泛使用排放因子法评估排放量,定义温室气体排放量为各部门的活动水平数据与对应单位活动水平排放因子乘积。其核心内容之一是提供了默认的排放因子,帮助各国更加容易地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但是其排放因子更适用于发达国家,由于世界各国技术水平和用能设备等状况不同,所以,并不能直接引用IPCC默认的排放因子,在发展中国家更应该注意
,鼓励各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排放因子,并与默认排放因子进行比较,分析存在差别的原因,减少碳排放核算的不确定性。
国家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总体上遵循《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基本方法,并借鉴了2007年出版的《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主要包括: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置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估算的温室气体类型包括二氧化碳(CO 2 )、甲烷(CH 4 )、氧化亚氮(N 2 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 6 )。
1.能源活动
能源活动的温室气体清单统计核算的范围主要包括矿物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氯排放,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的甲烷排放、石油和天然气系统的甲烷逃逸排放和生物质燃料燃烧的甲烷排放。
2.工业生产过程
根据中国工业生产活动状况,该统计核算指标选择的关键排放源包括水泥、石灰、钢铁、电石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己二酸生产、铝生产、镁生产、铅生产、锌生产等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集成电路或半导体等的氢氟碳化物排放,铝生产、镁生产等的全氟碳化物排放,镁生产和电力设备的六氟化硫排放,它们是中国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3.农业活动
农业活动的温室气体清单统计核算的范围主要包括稻田甲烷排放、农田氧化亚氮排放、动物消化道甲烷排放、动物粪便管理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4.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
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活动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的范围主要包括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量储量的变化,包括活立木(林分、疏林、散生木、四旁树)、竹林、经济林生长碳吸收,以及森林资源消耗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森林转化为非林地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
5.废弃物处置
废弃物处置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的范围主要包括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的甲烷排放、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废水的甲烷排放。
表2-1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指标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二、区域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IPCC方法指南总体上适用于国家层面清单研究,与区域层面清单存在一定的差异。
区域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的选择总体上遵循《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基本方法,并借鉴了1994年和2005年我国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做法及《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以实现区域统计核算指标与国家统计核算指标的协调一致。主要包括: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置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估算的温室气体类型包括二氧化碳(CO
2
)、甲烷(CH
4
)、氧化亚氮(N
2
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
6
)。
1.能源活动
区域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统计核算的范围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生物质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煤矿和矿后活动产生的甲烷逃逸排放,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系统产生的甲烷逃逸排放。
2.工业生产过程
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的范围包括:水泥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石灰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钢铁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电石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己二酸生产过程氧化亚氮排放,硝酸生产过程氧化亚氮排放,一氯二氟甲烷(HCFC-22)生产过程三氟甲烷(HFC-23)排放,铝生产过程全氟化碳排放,镁生产过程六氟化硫排放,电力设备生产过程六氟化硫排放,半导体生产过程氢氟烃、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排放,以及氢氟烃生产过程的氢氟烃排放。
3.农业活动
农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包括四个部分:一是稻田甲烷排放,二是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三是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四是动物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4.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
“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以下简称LUCF)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既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森林采伐或毁林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包括温室气体的吸收(如森林生长时吸收的二氧化碳)。在清单编制年份里,如果森林采伐或毁林的生物量损失超过森林生长的生物量增加,则表现为碳排放源,反之则表现为碳吸收汇。
我国土地类型常分为林地、耕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等,其中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林业辅助用地。本清单中所指“土地利用变化”(LUCF ),主要考虑林地转化为非林地的过程。
5.废弃物处置
固体废弃物、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会排放甲烷、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气体,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包括城市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指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产生的甲烷排放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以及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表2-2 区域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续表

续表

三、行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是制定排放交易规则、实施排放交易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分配各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限额提供了基础;行业内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实施强制性报告制度,采用统一、标准核算方法,是分配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限额的重要基础。我国统计核算制度与国际通行体制之间存在一定差别,国际上核算温室气体排放一般采取以排放源为划分行业或部门的依据,而在我国,采取以排放源归属法人所在的行业或部门为划分依据,这种区别可能导致部分行业排放量被高估,另外一部分行业排放量被低估,直接影响排放限额的分配。
行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主要通过计算行业各工序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总体上遵循《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基本方法,并借鉴了《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主要包括:电力行业、钢铁行业、纺织行业、石油化工行业和电解铝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电解铝行业估算的温室气体类型包括二氧化碳(CO 2 )、甲烷(CH 4 )、氧化亚氮(N 2 O)、全氟碳化物(PFCs ),其他行业估算的温室气体类型包括二氧化碳(CO 2 )、甲烷(CH 4 )、氧化亚氮(N 2 O)。
(一)电力行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电力行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的范围主要是考虑了电力行业燃烧的各种燃料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现有的燃烧技术、机组类型对燃料燃烧的影响。
表2-3 电力行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续表

(二)钢铁行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钢铁行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的范围主要包括:焦化工序、烧结工序、球团工序、炼铁工序、转炉炼钢工序、电炉炼钢工序和轧钢工序中排放的温室气体。
表2-4钢铁行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续表

续表

(三)纺织行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纺织行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的范围主要包括:精梳环锭纺、普梳环锭纺、精梳转杯纺、普梳转杯纺、精梳涡流纺和织造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表2-5 纺织行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续表

(四)石油化工行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石油化工行业统计核算的范围主要包括:炼油和乙烯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甲烷的计算需要统计各种石油化工产品的年产量。
表2-6 石油化工行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续表

(五)电解铝行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电解铝行业统计核算的范围主要包括:预焙阳极消耗的CO 2 排放、沥青挥发性物质燃烧的CO 2 排放、烘培炉填料的CO 2 排放、胶消耗的CO 2 排放和铝生产的PFCs排放。
表2-7 电解铝行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四、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目标,推动完成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的工作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正组织制订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2013年10月15日,首批公布《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的10个行业企业主要包括钢铁、化工、电解铝、发电、电网、镁冶炼、平板玻璃、水泥、陶瓷、民航等。
各地方已经明确了碳减排目标,企业在碳减排中肩负着重要使命。然而,如何科学有效地测算温室气体减排的实际效果,即如何建立减排目标以及如何让减排效果实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MRV ),是一个技术和管理的难题。同时,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已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企业作为碳交易的重要参与方,也必然需要建立合乎规范、被认可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使本企业完成的减排量具有公信力、可交易。政府正在采取措施,通过制定政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包括引入排放交易计划、自愿性计划、碳税或能源税以及关于能源效率与排放的法规和标准。因此,如果企业要确保在充满竞争的商业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并对国家或地区性的气候政策做好准备,就必须了解和管理其温室气体排放。
本书借鉴了国内外相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编制完成了钢铁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化工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纺织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电力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电解铝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一)钢铁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钢铁企业温室气体清单核算的温室气体种类仅二氧化碳(钢铁生产企业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占排放总量比重1%以下,暂不纳入核算),排放源包括: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电力、热力调入调出产生的排放和固碳产品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
表2-8 钢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指标

续表

续表

(二)化工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化工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的排放源类别包括燃料燃烧排放、工艺过程排放、CO 2 回收利用以及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排放,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以及硝酸、己二酸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氧化亚氮。
表2-9 化工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续表

续表

(三)纺织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纺织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主要考虑了直接排放源和能源间接排放源。直接排放源包括了燃料燃烧排放源、过程排放源、废弃物处置、逸散排放源;间接排放源包括了外购电力和外购蒸汽或热力。
表2-10 纺织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续表

(四)电力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电力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排放源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脱硫过程排放以及净购入使用电力排放。
表2-11 电力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续表

(五)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的温室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排放源包括燃料燃烧排放、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排放。
表2-12 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续表

(六)电解铝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电解铝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的温室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和全氟化碳。排放源包括燃料燃烧排放、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排放。
表2-13 电解铝企业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续表

五、家庭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家庭是重要的能源消费部门,是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家庭作为消费的终端主体,其能耗及碳排放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表明,家庭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在全国碳排放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家庭是个巨大的碳排放源
[1]
。在以上背景下,从家庭生活消费入手,利用定量化的方法计算家庭碳排放,对于制定公平合理的碳减排政策,指导家庭和个人生活方式转向低碳生活方式,建设低碳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家庭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主要是考虑了生活各方面实际消费情况,借鉴了2007年出版的《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和《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家庭直接能源消耗、家庭间接能源消耗和家庭参考能源消耗,其中家庭直接能源消耗包括:家庭煤炭(包括烟煤、无烟煤、型煤等)、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家庭间接能源消耗包括:电力消费、水力消费、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家庭设备消费、医疗消费、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住房消费、交通消费;家庭参考能源消耗包括:秸秆、薪柴量、垃圾产量、沼气、太阳能。
表2-14 家庭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指标

续表

[1] Bin S,Dowlatabadi H.Consumer lifestyle approach to US energy use and the related CO 2 emissions[J].EnergyPolicy,2005,33:19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