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医学教育步入正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学教育不断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严重影响我国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并造成医学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农村卫生保健网的创建者、被誉为“中国公共卫生之父”的陈志潜在20世纪70年代末曾指出:“就改善农村卫生问题而言,新的领导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也许是在中国农村卫生服务的一大批医生和医务工作者未曾接受过培训——这是早些时候快速发展留下的症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总结经验,端正医学教育办学方向,相继召开了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工作会议、中等医学教育工作会议。为加强少数民族卫生干部的培训工作,召开了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教育座谈会。会后,卫生部、教育部、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加强少数民族卫生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内地高等医药院校与少数民族地区对口支援的意见》。整个医学教育战线出现前所未有的、生动活泼的可喜局面。
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人才的摇篮,在当代医学教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比较落后,高等医学院校布局极为不合理,而且普遍规模小、招生少、设备差、师资匮乏。我国20世纪50年代合并了规模较小的院校,将沿海一带的院校有计划地迁往中西部省区,并将部分医学院校从综合大学中独立出来,为后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面恢复高考制度之后,医学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从1949年的3806人上升至1982年的2.9万余人。与此同时,医学研究生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1949—1965年,我国共招收1185名研究生,毕业629名,初步取得一些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经验。1978年,研究生教育制度得以恢复,全国共招收1417名研究生,为培养高端医学人才、提高医学队伍的整体素质奠定了良好基础。解放初期我国只有医科、药科、牙科3个专业,1981年发展为医学、儿科、口腔、卫生等10余个专业,许多专业也开始陆续试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水平得到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向高度分化与综合的方向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专业设置也随之大幅增多。1986年,高等医学院校专业数量增加至57种。1949年,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仅有专任教师2000多人,卫生部门陆续颁布了《关于高等医药学院积极培养骨干教师的通知》《高等医药院校基层学科助教培养考核试行办法》《高等医学院校讲师培养考核试行办法》等指导文件,大大推进了师资建设,教师队伍学历构成比不断优化。1964年,我国87所高等医学院校专任教师约1.6万人,教授与副教授比例占到7.9%。改革开放初期高等医学院校专任教师的数量超过3万人,教授与副教授占比增长至12.2%。
中等医学教育作为适宜人才的重要培养途径之一,承担了为农村和基层卫生部门输送人才的重任。解放初期,我国仅有中等医学院校181所,设有护士、助产士等少数专业。1982年,全国已有中等医学院校485所,在校学生超过16万人,专任教师2.3万人,开设了包括医士、卫生医士、护士、检验士、卫生管理士等在内的25个专业。中等医学教育为解决基层医药人才短缺的问题,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高等和中等医学教育走上正轨的同时,继续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已逐步开展专门化培养、专科进修和专题进修等医学教育活动,建立了卫生人员在职学习制度和住院医生培训制度。20世纪80年代,我国全面开展了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化建设工作,大力发展继续教育,高等医学院校继续医学教育的职能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成立了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初步建立了包括基础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在内的连续统一医学教育体系。
医学教育战线另一可喜成就是编写出版了我国自己的教材。我国医学院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部分采用自编讲义,也有少部分的外国教材,主要来自英、美、德、日、法等国。1956年,在翻译出版了52种苏联教材的基础上,我国开始组织编写自己的高、中等医学院校各专业教材,其中高等教材84种,中等教材49种。此外,还出版了一批实验实习指导和教学参考书籍。当时,全国教学用书达206种之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这批教学用书被作为旧教材加以封存和批判。1971年,全国高、中等医学院校陆续恢复招生后,为解决教学用书,卫生部于1973年先后举办了口腔、中医、医学、药学等教学经验交流班,主要议题是合作编写试用教材。随后,此项工作被扣上“右倾”“回潮”等帽子,大部分的教材编写工作被迫中止。粉碎“四人帮”之后,卫生部于1977年底开启高等医学院校7个专业的本、专科教材的编写工作,到1981年出齐111种教材。从1978年开始,分别由山东、广东、安徽、湖北、陕西、辽宁、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出版了医士、中医士、药剂士、妇幼医士、卫生医士、口腔医士、放射医士等10个专业用的83种教材。卫生部从1981年起陆续成立了医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和编审小组,开展教材修订工作。
改革开放后,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进行了包括办学、经费筹措、招生就业和院校管理的全方位体制改革,在教育思想、模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使得我国医学教育逐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并与国际接轨。医学教育机构规模与布局日趋合理,教育管理体制逐渐优化,学生人数稳步增加,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育理念日趋更新,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培养的大量医学人才对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