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成就及经验启示
(一)开发区在无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纵观30年来的发展历程,无锡开发区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从1991年的艰难起步、打开局面,到2001年的强力推进、快速发展,再到2008年的转型升级、长风破浪,走出了一条园区规划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开放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的全新发展道路,成为无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主战场。
1.开发区成为推动无锡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
无锡开发区整体从无有到,布局由重点到全面,入园企业由低端到中高端,主导产业由分散到集聚,园区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贡献度逐年提升。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平均增长速度高过全省、苏南和无锡平均水平,2017年无锡迈入“GDP万亿俱乐部”,2018年又跨入“千亿财政”时代,开发区的贡献度均超过六成,成为无锡名副其实的经济发展主阵地。其中的5个国家级开发区均发展成为千亿元园区,各项总量指标占全市开发区总量指标的2/3以上,进出口总额指标占全市开发区85%以上,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成为开发区的主体和示范。从财政收入看,2019年无锡开发区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69.81亿元,对全市财政收入的贡献度为45.1%;“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26.9%、14.7%、9.4%,分别超过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同期增幅3.6个、4.6个、3.7个百分点。从吸纳就业看,2019年无锡开发区共吸纳从业人员159.09万人,占无锡从业人员比重为41.1%。
图1-1 2005年以来无锡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资料来源:无锡市商务局。
表1-5 2019年无锡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比重
资料来源:无锡市商务局。
2.开发区成为无锡对外开放的主阵地
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随着外贸进出口不断扩大,吸引外资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加,逐步提高了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的集聚能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截至2019年,全市开发区累计到位注册外资605亿美元,占全市到位外资的91.5%。2019年无锡开发区实际到位注册外资32.87亿美元,对全市到位注册外资的贡献度超过九成。“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13.5%、1.4%、5.4%,超过全市实际到位注册外资同期增幅3.1个、2.0个、2.4个百分点。2019年全市开发区完成外贸进出口790亿美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比重达85.5%;“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开发区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11.1%、1.2%、8.1%,超过全市同期增幅1.8个、2.3个、2.4个百分点。由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的2019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中,无锡位列全国第13位,居江苏省第2位。开发区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经济稳健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支撑。
图1-2 2005年以来无锡开发区到位注册外资总量和增速
资料来源:无锡市商务局。
3.开发区成为无锡创新创造的主引擎
无锡开发区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支撑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战略资源,着力打造集研发办公、生产生活配套、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创业社区和“三创”载体,实现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全覆盖,培育了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高新技术成果和企业,成为全市科技创新、资源、研发、成果转化最为密集的地区。2019年全市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619.94亿元,占全市比重为70.6%。全市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816家,占全市比重为65.2%。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26家,准独角兽企业44家,瞪羚企业366家。当年专利申请13697件,占全市比重为59.8%。开发区积极设立和引进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创业中心、孵化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截至2019年底累计引进独立研发中心超过700家,院士工作站86个,省级以上孵化器及众创空间超过100家。开发区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举,深入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和优秀大学生“锡引”工程,引进一批优秀青年人才、领军型企业家、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入围“2019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榜单。截至2019年底,开发区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29人,研发人员73060人,占全市比重为61.8%;吸纳大学以上就业人员287060人,省级以上领军人才落户开发区的超过700个。
图1-32016—2018年无锡开发区企业总部、领军人才等科技创新指标
资料来源:无锡市商务局。
表1-6 无锡开发区科技企业情况汇总(截至2019年12月)
续表
资料来源:无锡市商务局。
4.开发区成为无锡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集聚区
开发区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和创新驱动战略,始终坚持以项目立区、产业兴区,瞄准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紧紧扭住招引大项目、大公司、大平台这些关键目标不放,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不断提升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规模、层次、水平和能级,提升主导产业的支撑力和带动力。2019年,无锡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387.6亿元,占全市的63.6%;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达717.9亿元,占全市的66.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2387.5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全市的48.3%。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1674.16亿元、新材料产业产值753.85亿元、生物产业产值438.53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587.31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13.16亿元、节能环保产业产值7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16%、35.6%、27.5%、22.5%、15.4%。伴随着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开发区诞生了全市第一家主板上市公司、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一大批开发区企业通过自主发起、捆绑上市、买壳重组、海外上市等途径,形成了数量巨大的上市企业群。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开发区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93家,占全市上市公司比重为60%,有效推动行业企业、产业上下游之间兼并重组、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了产业集聚度,拉长了产业链条。全市开发区根据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服务产业链,集聚全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构筑起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推动了产业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实现了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生态整合,使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无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异成绩两次得到国务院的通报表彰。
表1-7无锡省级以上开发区上市公司分布(截至2020年6月)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无锡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5.开发区成为无锡体制改革的先导区
无锡开发区作为无锡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区,始终坚持以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来保障和促进开发区资源优化整合、运行机制灵活高效、优势最大发挥、潜能充分激发,为全市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了先行先试的探索,提供了可复制借鉴的经验。一是围绕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建立“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的行政审批管理服务的新模式,为开发区各类投资企业营造了一个优良的审批服务环境。二是围绕提升管理效能不断深化机构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小机构、大服务、扁平化、高效率”组织架构,为开发区赢得一个规范、高效、快速的发展环境。三是围绕激发动能,不断深化干部用人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岗位定向选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以及社会公开招聘,变干部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为开发区搭建了一个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四是围绕提升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改善咨询决策程序。开发区在全市率先建立由国内外著名专家组成的咨询决策机构,对开发区规划建设重大决策事先进行决策咨询;依托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完善开发区为各类企业提供管理、技术、信息人才、财务、金融、法律等方面服务的专门机构,为开发区依法、规范、健康发展建立了专家和专门机构协同参与的咨询决策模式。
6.开发区成为无锡产城融合的示范地
经过30年的发展,无锡开发区已由传统的以制造业为主的单一功能的工业园区向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配套完善、产城融合的现代化产业园区转变。开发区秉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围绕吸引优秀人才、满足高品质生活需求,建设集商业、贸易、金融、教育、医疗、健康、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新城区,基本形成了一流的科研生产环境、创新发展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生活环境。截至2019年,开发区常住人口突破250.6万人,新建各类学校217所、各类医院和医疗机构132家,新建商业综合体设施31个,面积345万平方米,公园、湿地、绿地面积达11013万平方米。
(二)无锡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历经30年的发展,无锡开发区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矢志创新、艰苦创业,以“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产业水平大幅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现,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1.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抢抓发展机遇
开发区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无锡开发区30年的发展历程,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和骄人业绩,演绎了一部精彩纷呈、波澜壮阔的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历史篇章。正是通过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发区抓住了国家扩大开放的机遇、国际资本转移的机遇和自身转型发展的机遇,实现跨越发展和创新发展,为推动无锡经济和社会事业走在全省前列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30年来,无锡开发区始终保持“率风气之先、立时代潮头”的精气神,同时间赛跑,只争朝夕推进开发区加快建设,走在全市经济发展的最前列。无锡新加坡工业园作为无锡市最早利用外资打造的高科技园区就是一个最好的范例。1992年新加坡资政李光耀两次来华访问,中新两国政府作出了在苏州和无锡两市合作建设工业园区的决定。利用外资合作建设工业园区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创举,无锡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抓住了这次国际产业合作机遇,以超前的战略眼光、精准的产业布局,使1993年成立的无锡新加坡工业园迅速成为国际高科技公司的投资热土,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发挥了强大磁场效应、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经过近30年的发展,新加坡工业园成为无锡国际化程度最高、高新技术产业最密集、单位面积产出最大的工业园区,成为展示无锡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靓丽窗口。截至2019年,无锡新加坡工业园高起点完成开发面积3.5平方千米,引进外资企业115家,到位外资31亿美元,形成了半导体电子零部件、精密机械和光伏新能源三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23.2亿元。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坚持以建设国内一流旅游度假区为目标,解放思想,勇于突破,敢创唯一,充分发掘和利用马山半岛独特的资源禀赋,精心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佛教文化旅游胜地,形成灵山大佛、九龙灌浴、灵山梵宫、拈花湾小镇为系列的灵山圣境,成为吸引海内外游客的著名旅游胜地,2019年入园游客达707万人。同时,无锡国家旅游度假区积极抢抓生命医药产业发展机遇:一方面积极招引华瑞制药、辉瑞制药、华裕制药等一批国际著名企业落户投资;另一方面,以建设“华东生物谷”为目标,积极打造以自主创新为特色的生物医药服务外包区,成功培育了药明生物生命科技园,傲锐东源、博雅干细胞等一批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成长壮大。目前,无锡国家旅游度假区已集聚上百家各类生命健康企业,产值近100亿元,对整个度假区税收贡献达70%。
二是开放带动,打造竞争优势。无锡开发区围绕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针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关键产业链,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推动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加快集约发展,形成旗舰型、基地型龙头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是关系国家产业命脉的重大战略性产业,无锡是中国微电子产业基地。无锡开发区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全力推进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台了《关于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成立支持和引导产业发展的母基金,引进了华虹基地、SK海力士二工厂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不断加大集成电路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推进力度,形成一条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配套材料和支撑服务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2019年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达860亿元,占全市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断创新开放思路,构建了从产品到资本到技术的全方位开放格局。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长电科技通过收购兼并全球封测行业排名第四的新加坡金朋,成为中国封装测试领域第一个实现“走出去”的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2019年长电科技完成进出口总额22.29亿美元。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以后,确立“项目立区、产业强区、科创兴区”发展战略,以招引重大项目为主抓手,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培育形成了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5G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集群。2017年以来,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引育超10亿元项目14个,其中包括总投资近300亿元的“中环系”重大项目,2019年新增应税销售超100亿元。
三是勇创一流,争当发展排头兵。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贯彻无锡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充满活力、具有持久竞争力的新港城”的要求,充分发挥沿江临港优势,以建设竞争力一流的国际化开放园区为目标,大力发扬“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临港精神,一手抓好长江大保护工作,一手全力推进现代化产城融合发展,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港口经济蓬勃发展,综合保税区成绩斐然。2019年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9.62亿元,在江苏省88家省级开发区中名列第一,经济发展水平超过省内17家国家级开发区。挂牌不到两年的无锡经济开发区,围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服务经济的总体目标,瞄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要方向,以建设雪浪小镇为抓手,以举办世界物博会和雪浪大会为契机,大力实施“唤醒计划”,全力打造以雪浪云“工业大脑”为核心的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推动制造业与物联网的全面融合,努力探索“小镇+平台+生态+集群”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以“一镇五园”规划布局大数据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快速集聚了一批重大创新平台、产业平台和人才平台,集聚了雪浪数制、浪潮卓数、中科海拓、远景科创智能、博世创新软件等一大批创新型生态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无锡经济开发区成为首批江苏省四个大数据产业园之一,雪浪云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四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启示:无锡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的结果,只有树立“稍纵即逝”的机遇意识、“不进则退”的竞争意识和“四千四万”的吃苦精神,才能始终保持攻坚克难、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智慧、勇气和干劲,实现开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坚持区域协同,不断营造园区特色
无锡拥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4个,还有其他各类园区,由于开发主体的不同,为避免同质竞争,特别强调开发区的协同发展。多年来,无锡开发区注重一体化规划、特色化发展、产业化集聚,不断营造开发区的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在全市开发开放“一盘棋”中,不断培育开发区的先发优势和竞争优势。
一是科学规划,协同区域发展。无锡开发区整体规划与全市经济规划和生态规划实现有机统一,力求资源和生产力配置的最优布局,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为载体,以实现资源共享、区域协同发展为最终目标。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从促进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及综合效益最大化出发,实现开发区间的功能互补、有机配套,促进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作为无锡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把握无锡五大新城建设契机,实施“东西联动”开发战略,以枢纽经济、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业为战略定位,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东部园区规划,打造宛山湖产业生态圈,建设国际一流科创产业中心。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亮点纷呈:至2019年底,全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153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92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保持全市同类园区第一;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考核连续7年获无锡市第一;总部经济持续壮大,博世集团中国总部、中铁一局城轨公司总部、苏民投、红豆财富广场、锡东融创大厦等一批总部经济项目纷纷落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是做强主业,形成园区特色。无锡开发区以制造业为主体布局,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优先选项,以发展具有领先优势的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为重要取向,坚持走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发展路径。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唯一以环保产业特色命名的国家级高新区,建园27年来始终保持定力、坚守主业,不断做大做强环保产业,打造园区独特竞争优势。目前,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集聚了环保企业5000多家,水处理设备销售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成为全国最大的环保产业集群、环保技术创新高地,先后被评为国家首批低碳示范园区、国家级环保服务业示范园、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中国环保装备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依托园区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围绕“数字影视科技”这一核心要素谋篇布局,依托在物联网、云计算、影视文化等产业方面的先发优势,瞄准“数字影视+数字制作+数字文娱+数字版权”四大方向,以数字影视为龙头,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积极构建现代影视工业化发展体系,着力打造数字影视产业链及衍生链,形成一条覆盖电影工业全流程的完整产业链,现已集聚数字文化类企业近1000家,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年产值规模近100亿元。
三是突出重点,打造优势产业。无锡开发区倡导“有限空间,无限发展”的开发理念,围绕各自特色和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惠山经济开发区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总量机遇,聚焦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国际化、特色化产业园区,形成创业中心、软件园、生命园、数字园4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精准医疗、石墨烯新材料、新能源关键零部件3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惠山经济开发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了全球500强和中国机械500强企业500多家,在华光汽车部件、凯龙高科技、戴卡轮毂等龙头企业引领下,产业链涉及发动机、减震器、转向节、座椅、涡轮增压器、制动总成、轴承、弹簧等近40余种汽车零部件,国际国内品牌配套齐全,为产业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赢得发展先机。蠡园经济开发区作为都市型园区的典范,坚持走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形成以工业设计、集成电路设计、金融创投、超级计算与大数据为主体的四大特色产业,成为集约高效的楼宇经济标杆区。蠡园经济开发区自建区以来税收总量增长425倍,年均增幅达27.4%,亿元楼宇有4栋,主板上市企业有5家,单位面积产出位列全市前茅。蠡园经济开发区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异军突起,表现亮眼,园区内的卓胜微电子作为无锡首家集成电路设计上市企业,市值达600多亿元,成为创业板“第一股”。
启示:开发区是产业强市的主战场,制造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城市强。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开发区协调、特色发展,才能推进主导产业的差异化布局。只有注重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招引和培育,才能推动产业集聚,实现开发区经济的差别化发展。
3.坚持科技赋能,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是引领开发区发展的第一动能。无锡开发区坚持科技立区、创新兴区、人才建区,不断为开发区科技赋能,推动园区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
一是政产学研科技立区。无锡开发区加强基础研究,增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能力,加强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国际竞争力。无锡开发区以建设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为目标,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一方面加快引进高新技术大项目,另一方面全力打造开放式、网络化、多元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逐渐成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内外大企业研发中心的聚集区和科技创新的活跃区。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累计培养领军人才近20人,成果转化率超过30%,摘得2018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复旦大学无锡研究院,重点建设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以及物联网领域的产业孵化,重点突破“无线传感网”关键技术,通过行业应用和工程化技术研究,进行产业孵化,引领国内“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国际水平接轨。蠡园经济开发区工业设计园区,构建起全省首个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级的工业设计知识产权园。
二是国际合作创新兴区。无锡开发区良好的服务环境吸引更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研发总部落户,不但带来了新材料、IC技术、软件、医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新技术研究成果,也吸引了许多高端人才,推动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使核心企业生产、研发、销售一体化发展的优势更加突出,产业链效应得到充分发挥,推动开发区成为一个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再创新并进的基地,一个科技人才荟萃的基地。以卡特彼勒独立技术研发中心、通用电气医疗无锡研发中心、贝卡尔特亚洲研发中心、国际干细胞联合研究中心为代表的高端研发中心项目落户无锡。阿斯利康(无锡)制药公司、阿斯利康(无锡)贸易公司、阿斯利康(无锡)咨询公司亦落户无锡,并在无锡建立中国物流中心,目前正向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药品。2019年阿斯利康与无锡市政府、无锡高新区合作共建“无锡生命科学创新园”。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加速器“诺贝尔奖得主研究院”集聚了6位诺奖得主,成为全省诺奖得主研究院最密集地区。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与国内外30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紧密产学研关系,与新南威尔士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
三是精准施策人才强区。作为城市高新产业集聚之地,开发区是城市科技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之一,也是科技资源的集聚地,更是科技成果的孵化器。以政策引人才,以人才优政策,开发区全面落实“太湖人才计划”及升级版2.0,放眼全球打造“双招双引”平台,促进全球人才资源集聚。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打好政策牌,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奖励、人才工作经费和考核激励等方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惠山经济开发区从完善政策环境、突出企业主体、聚焦高端人才等三方面入手,推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举措,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助推产业,努力打通服务人才“最后一千米”,全力打造人才增长极。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累计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00余人。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抢抓国家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推进全球环保精英招聘计划,举办环保技术创新创业大赛,召开中国环保技术和产业发展推进会,打造“三大”揽才品牌。蠡园经济开发区制定引才载体补贴政策,对重大科研成果转化、高新技术项目投入、核心人才团队引进等进行奖励。
启示:无锡开发区坚持以科技赋能、创新赋能、人才赋能,为企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推动了开发区的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技赋能,不断增强企业内生发展动力,才能做精产品、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实现开发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体制创新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开发区对外引资引智的重要名片,也是开发区内部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更是开发区之间比拼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无锡开发区注重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多轮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间,提升行政效率,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初步建立起了科学完备、系统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了健全的开发区治理体系,以“无难事、悉心办”理念,提升了开发区的治理能力和行政效能。
一是推动简政放权。无锡充分发挥开发区体制改革试验田作用,坚定不移推动开发区走体制创新之路。无锡开发区实行大部门管理体制,在机构、编制、人员配备上区别于普通行政区,被赋予较为灵活的机构设置和干部管理权限,选人用人自主权不断扩大,试行员额制、雇员制、聘任制等各类选聘制度,并分类设置干部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市场化的以岗定酬、按绩定酬的机制,形成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分配、激励和保障机制。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审批职能下放,7个部门、53项审批事项、11枚印章,简化为1个部门1枚印章,开设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和取得工业生产项目建设许可证平均用时分别为1.5个、1.5个和25个工作日,全省领先。
二是提升服务效能。无锡开发区共有常住人口250.6万人,通过不断提升园区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水平,探索建设园区“邻里中心”,营造生态良好、社区文明、宜业宜居的人居环境。通过加快海绵型园区建设,推动智慧园区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园区建设管理服务融合,加快建立开发区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等大数据平台。蠡园经济开发区推行精细化管理,展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管理体系,构建全民参与的大城管格局,城市管理实现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510名“企业管家”联系挂钩1479家企业,仅2019年就累计走访企业11000余次,实现“企业管家”常态化走访全覆盖,通过建立面上情况分析、反馈问题分解和办理工作机制,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600多个,形成了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服务企业新机制。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所谓营商环境,就是以高品质服务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第一,无锡开发区确立亲商安商理念,围绕“便利化”、“可预期”的目标,聚焦市场、企业和法人,推进流程再造、权益保护、承诺兑现,提升以企业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发挥“店小二”精神,提升全方位服务水平和质量,为企业发展“铺路架桥”,对新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功能性机构的企业和无锡市总部企业,加大奖励力度。第二,建设服务型政府。重大项目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开发区推出“直通车”服务,通过提前介入、上门服务、集中辅导、模拟审批、全程代办、并联审批、远程踏勘等措施,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并完善政策、要素保障,为企业家营造大胆创业、安心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无锡星洲工业园村田电子有限公司在完成项目备案手续后,相关部门同步开展规划、环保和建设手续办理,至办结施工许可证,各环节审批总时长共计仅为19.5个工作日,审批时间远少于国家有关部门限定的120个工作日和省有关部门限定的50个工作日。第三,建设效能型政府。积极帮助企业缓解用地不足等难题,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实体经济合理流动,打通制约创新发展的堵点、痛点,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捷普电子(无锡)有限公司作为第一批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企业,当月企业国内采购货物及国内外服务业务约2.18亿元,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约3500万元,2019年累计抵扣税款184万元,成为开发区针对性扫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区域转型升级新动力的又一例证。
启示: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保持开发区自身活力、效率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随着开发区自身的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永远在路上。因此,只有坚持改革体制,大胆简政放权,才能避免开发区的体制回归;只有不断优化机制,精简机构人员,才能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实现开发区经济的高效率发展。
5.坚持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文明程度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开发区今非昔比,在产业发展优先的同时,生态环境优先、民生福祉优先、城市功能优先蔚然成风。各地开发区坚持土地合理利用、生态严格保护、民生积极改善,实现了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延伸、由工厂区向生活区融合、由“园区”向“城区”的转变,进一步夯实了开发区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是守住土地利用的生命线。开发区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政策,不占用国家基本农田,努力提升园区土地利用率和效益;优化开发区内土地、产业、城市总体规划,形成功能明晰、整体协调的空间布局,以高度人性化方式建设宜居宜业环境,不断提升开发区规划建设水平。开发区坚持进区企业集约集聚,不断实施腾笼换鸟计划,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清洁产业逐步取代低效、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占而不用、长期闲置的地块及时清理置换,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土地利用效益考核作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列入年度综合考评,形成“以亩产论英雄”的发展导向。
二是维系绿色生态的保护线。开发区在产业发展中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发展更加清洁、更加环保、更加高效。开发区在产业迈向中高端过程中,坚持生态与产业同向而行、良性互动,在重大产业推进过程中,关注排放、耗能等生态环保问题。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华虹项目,提前规划环保设施,回用水系统回收效率达到90%,废气处理设备处理率达90%。开发区通过深化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柴油车船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重污染天气防范等举措,形成蓝天保卫战的综合施策和联防联治。
三是提高民生福祉的保障线。面对群众对美好生活体验感的多样化需求,开发区通过民生项目的建设,加快提升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第一,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如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SK海力士医院签约落地,新瑞医院建成运营,中信集团在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港口医院,锡山经济开发区建设锡山新人民医院推动开发区医疗体系不断完善。第二,加速提升教育质量水平。如南京理工大学落户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东南大学落户无锡山水城旅游度假区,江南大学研究生院落户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江大学落户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综合运用公租房、廉租房、拆迁安置、棚户区改造等措施,着力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同时,为加强企业劳资管理,开发区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及时协调处理劳资矛盾,切实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
启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证明,开发区建设只有坚持“生态、业态、形态”的统筹兼顾,坚持科、产、人、城的融合发展,尽可能多地引进高科技企业、发展高质量产业、集聚高素质人群、建设高水准城市,才能化解各类资源瓶颈,实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发区需要优化提升的方面
经过近30年发展,开发区已成为无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无锡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但是,对照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要求,对比先进地区开发区领先发展的态势,对照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引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定位,仍然存在差距。综合全市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情况,需着力以下三个方面。
1.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无锡开发区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开发强度已接近40%。但总体上无锡开发区资源的利用效率不够高,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不够理想(2019年无锡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406.40亿元,每平方千米工业总产值为10.03亿元,而上海开发区地均产值已超过70亿元/平方千米,无锡仅为上海的1/7左右,其中张江高科技产业园、漕河泾开发区新经济园地均工业总产值均超过200亿元/平方千米)。此外,无锡各开发区之间的土地利用不平衡,开发区间投入产出效率存在明显差异。2019年无锡各开发区地均产出中,最高的接近20亿元/平方千米,是最低的20多倍;人均财政收入中最高的为最低的10倍以上。开发强度偏高而开发效益不高,直接导致两大矛盾的显现:一是开发强度与土地的矛盾。无锡地少人多,土地资源紧缺,人均土地资源为全省最少的城市之一,土地的矛盾突出,直接影响重大项目和基地型项目的落地。二是开发强度与开发效率的矛盾。由于土地资源受限,加上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及项目水平、发展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园区运行质量提高,与先进地区园区相比综合实力排位有所回落。
表1-9 2019年无锡开发区全省、全国排位情况
资料来源:无锡市商务局。
因此,无锡开发区要在全国、全省升级进位,必须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努力提高各地开发区的资源利用率,提高园区整体的开发质量和水平。同时,要积极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跨区域的合作。
2.进一步放大机场、港口、综保区等口岸功能作用
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成为区域间各城市推进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契机。如何以上海为龙头,参与跨区合作,实现跨区发展,是无锡开发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事实证明,在新的一轮发展中,机场、港口和综合保税区等重要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开发区的开放环境和开放优势。近年来,无锡机场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2019年,无锡机场旅客吞吐量近800万人次,货运量14.5万吨。但作为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空港,作为长三角区域的枢纽机场,苏南国际货运机场的作用和服务地区经济的潜能尚未充分发挥。无锡机场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区域性枢纽机场的地位和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作为一类港口,江阴港与城市的能级和所处的枢纽区位优势相比,与全国55个主要港口城市相比,其影响力、辐射力仍有差距;与上海港、宁波港、南京港、张家港港的差距越来越大。江阴港在发挥综合保税区功能方面,复制推广自贸区相关改革试点政策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以便更好地发挥综保区对无锡开发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促进作用。因此,增强无锡在航空、港口、综合保税等方面政策和服务功能,是无锡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无锡将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不断营造新的发展优势,增强新的竞争力,更好接轨大上海,服务大开放,实现大发展。
3.进一步提高“科、产、城、人”的融合度
在30多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无锡开发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为提高无锡城镇化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路径,开发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大大增强。但是,由于科技创新的投入、服务产业的植入、城市功能的融入和城镇人口的导入等举措,一方面加快了开发区科、产、城、人的融合度,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无锡开发区在融合度上的不匹配和不同步的差距。这主要反映在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结构仍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开发区中工业占主导,产业配套、生活配套、公共服务配套相对薄弱,特别是满足民生需求的医疗、教育、商业中心、人才公寓、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需要提档升级,以增强吸引力和承载力。开发区的城镇人口导入不快,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科技人才有净流出现象。因此,要围绕发展枢纽经济、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的目标要求,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快开发区“科、产、城、人”的融合步伐,不断提升开发区的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准,从而促进城市的文明,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