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率先开发开放的辉煌历程
(一)无锡高新区的设立及发展过程
从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无锡高新区”)的发展历程看,根据区域调整及发展定位分为六个阶段。
1.起步发展阶段(1991—1994年)
20世纪90代初,为策应上海的开发开放,无锡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无锡市外商投资规划区锡南片区,规划面积5.45平方千米,首期启动了0.53平方千米的开发。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无锡高新区正式率先组建开发。该时期的发展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6月,外商投资规划区锡南片区更名为无锡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无锡高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1994年,区内3平方千米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七通一平”(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信、通路、通燃气、通热力和场地平整)。1993年12月18日,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开发建设正式启动。
2.初创发展阶段(1995—2001年)
根据无锡高新区发展的需要,1995年3月,旺庄乡成建制地从无锡市郊区划出,硕放镇以及坊前、新安、梅村3镇等19个村成建制从无锡县划出,连同无锡高新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构成无锡新区。至此,无锡高新区行政区域扩展到83平方千米。该时期,发展定位是生态城、高新技术产业城。其间,无锡高新区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园区GDP年均增幅超过40%,财政收入年均增幅达90%。
3.加速发展阶段(2002—2004年)
这一时期,发展定位是科技城、生态城、无锡新城。2002年1月,滨湖区南站镇、锡山区坊前镇、梅村镇的行政管理划归无锡高新区,滨湖区的周泾村、华光村划归高新区旺庄镇管辖。无锡高新区行政区域扩展到141平方千米。2003年9月,无锡高新区被国家科技部授予“火炬计划十五周年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月,在全国高新区经济发展评价中,跃居第二名。
4.成熟发展阶段(2005—2010年)
2006年,无锡市委、市政府依据无锡国家高新区发展研究院《关于区划微调将高新区连接太湖的研究——建议将滨湖区新安街道划入新区的建议》的咨询报告,决定将滨湖区华庄镇沙墩港村等行政村和新安社区居委会委托无锡高新区管理。由此,连同之前划入无锡高新区的锡山区鸿山镇,无锡高新区行政区域扩展到220平方千米,并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的新定位。
2009年,温家宝总理来锡考察提出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园区),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园区)。同年,无锡高新区加快了“感知中国中心”(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省、院(中科院)、市签署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三方协议,建立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单位,成立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组建中国传感网技术产业联盟。2010年,传感网创新园开园暨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入园,中国移动无锡物联网研究院揭牌,中国最大物联网投资基金落户高新区。
5.转型发展阶段(2011—2015年)
这一时期,无锡高新区围绕建设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国际化创新型服务型科技新城,自加压力,锐意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无锡高新区特点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路,发展能级迈上新台阶。2011年,高新区经济总量突破千亿级大关,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15.5亿元,成为无锡市第2个千亿板块;一般预算收入104.5亿元,相当于无锡市2003年一般预算收入规模。
6.新常态发展阶段(2016—2020年)
这一时期,无锡高新区面积220平方千米,发展定位是创新驱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无锡高新区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了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00.8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位列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8.64亿元,同比增长12.8%,占GDP比重11.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长13.7%,税收占比达到93.1%,两项占比指标位列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26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4.6%;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437家;新增科技企业605家,增长50%,为历年新高;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6.39件;到位外资完成13亿美元,蝉联全省各开发区、县市区“三连冠”;全国高新区排名上升4位,位列第一方阵。
表2-1 无锡高新区版图演变及发展定位
资料来源:无锡国家高新区发展研究院依据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统计局资料制作。
(二)无锡高新区产业结构演变跃升
2019年,无锡高新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845.5亿元,增长6.3%,占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6%,跃居无锡市城区板块第一。人均GDP突破32万元,位居全省城区第一。一般公共预算2019年首次突破200亿元,税收占比90.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790.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2%,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软件服务、大数据、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无锡高新区以全市4.8%的土地面积、8.7%的常住人口,实现了全市15.7%的地区生产总值、19.6%的财政收入、35%的到位外资和54.4%的进出口总额,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图2-1 2010—2019年无锡高新区生产总值
2019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0.04:60.67:39.29。其中,第一产业连续九年降低在无锡市高新区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略有波动,总体上第二产业在无锡市高新区产业结构中的占比呈现逐年降低的态势,而第三产业在无锡市高新区产业结构中的占比则稳步提升。
经过20多年跨越式发展,无锡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步入了城市化中后期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逐步提高,对服务业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城市化促进了服务业的扩张,并为服务业的扩展创造了大量的产出和就业机会,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也逐渐上升,而具有规模扩张特点的工业占经济的比重则有逐步下降的趋势。
图2-2 2010—2019年无锡高新区三大产业产值
图2-3 2010—2019年无锡高新区三大产业产值占比
无锡高新区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九、江苏第二,其中软件服务、大数据、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基于自身禀赋特点、契合产业发展要求、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初见雏形,已成长为一座科技产业发达、功能布局优化、人居体验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绿色新城区。
无锡高新区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为725.07亿元,同比增长9.4%,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为357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6.14万人。
图2-4 2016—2019年无锡高新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
(三)无锡高新区社会投资增长强劲
无锡高新区自成立起就备受关注,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投资,仅2007年至2019年间就获得了约80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达4000多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为294.2亿元,到2010年达到543.63亿元,同比增长了84.7%。工业性投入从2007年的212亿元增至2010年的277.7亿元。
图2-5 2011—2017年无锡高新区各类投资
2011年至2017年,无锡高新区各类投资情况如图2-5所示,七年间固定投资和工业投资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2017年较2011年固定资产同比增长77.2%,工业投资同比增长了96.4%。
2019年无锡高新区投资力度依然强劲(见表2-2)。其中外商投资大规模增加,较2018年同比增长35.4%;民间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减少至125.75亿元和29.02亿元。
表2-2 2019年无锡高新区各类投资
资料来源:无锡市经济学会依据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发改委资料制作。
(四)无锡高新区科技创新堪为标杆
无锡高新区从建区以来,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创业,尤其是近年来全区围绕科技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配置资源链,以创新重塑区域发展动力,推动质量变革。一是狠抓资源集聚。优化具有无锡特色的“飞凤人才计划”和科技企业项目招引措施。2019年,新增注册工商企业6505家。其中,新增科技企业850家,同比增长33%;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80家,是2018年的2.5倍;招引各类人才1万人,累计支持领军人才创业企业700余家,创业团队5000多人,集聚诺贝尔奖得主创业团队2个、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10余名、省级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超过210名,市级以上各类人才均列全市第一;新增重大产业创新平台3家、新型研发机构7家、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占全市40.7%,列全市第一,其中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入围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评审。二是注重技术创新。投入11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4%;全社会研发费用超过1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39件,同比提高13件。3家科技企业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0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全球征集的“代表物联网技术发展潮流的60项最新成果”中,无锡高新区企业获奖项目超过1/6。三是突出成果转化。深入推动创新成果市场化、创新团队企业化和创新应用产业化,极力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力”。投入59.8亿元对50个项目进行技术提升改造,全年新增省级智能工厂1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家、智能车间17家和市级智能车间22家,生产效率提高9.2%,研发周期缩短30%以上。产业增加值率达到26.7%,同比提升1.78个百分点;经济密度提升至每平方千米8.3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0.4%。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企业总产出达150亿元,培育上市企业3家,其中华润微电子成为全国“科创红筹第一股”,祥生医疗历经二十余年的培育成为无锡市“科创板上市第一股”。无锡高新区还通过科技载体支持工程、优势企业扶持工程、创新政策导向工程、高层人才激励工程、创新文化营造工程和管理机制创新,形成了全面科学的自主创新体系。
(五)无锡高新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无锡高新区在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生态环境、民生福祉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现代化新城区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为全面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加快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生指标水平持续提高。2019年,高新区全区就业人数达46.41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9.76万元。2019年,无锡高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3.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0299.5元,2020年可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00元。高新区实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技能就业计划,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1.75%。2019年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23%,2019年耕地保有量为5.19万亩,城镇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与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均为100%,城镇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与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分别为99.2%,99.8%。
居民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无锡高新区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深入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健全创业援助与利益分享机制,不断扩大中小微创业群体。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优化技能晋升与成长激励机制,拓展普通劳动者发展空间。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强化工资收入支付保障制度,推行集体协商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拓展居民增收空间,多渠道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着力提高居民股权红利收入,引导居民参股创办企业,或出资入股、联合投资建设一批经营风险小、预期回报好的经营项目。
城乡一体化发展态势良好。充分利用长三角同城化态势,加快与太湖新城、锡东新城等周边板块的整合,提升城市功能和能级,使无锡高新区成为无锡建设区域中心的关键战略节点。顺应全域都市化进程,从独立发展向联动整合转变,功能空间从“大而纯”的粗放模式向“小而精”的精品模式转变。强力推进以快速轨道交通和景观文化脉络为依托的三大发展轴带(伯渎港人文景观轴、新华路创新发展轴、长江路跨越发展轴)建设,调整建成区用地结构,统筹协调全区发展,从功能分离向功能综合、空间融合转变,增强用地混合度,优化就业与居住关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形成有重点的相对均衡发展模式。在功能分区、优化发展片区、专业园区“三位一体”的功能开发格局下,改善城市形态,增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效率。
居住生活环境宜人宜居。无锡高新区以生态宜居的现代居住理念,全面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积极营造国际化的生活服务环境,着力建设国际化生活新镇,重点推进梅里古都、鸿山新市镇开发建设,积极申报“全国示范小城镇”,建设一批现代化社区,提升城区宜居水平。都市生态文化休闲区以吴文化博览园为载体,挖掘整合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现代文明等资源要素,引导开发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利用生态资源。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无锡高新区落实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管理体制,加快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大力招引高层次教育人才。“健康新吴”扎实推进,SK海力士医院签约落地,新瑞医院建成运营,区中医医院、康复医院投入使用,通过国家慢病防控示范区和江苏省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验收。文体事业快速发展,鸿山遗址本体保护工程持续推进,举办鸿山秋收节、渔文化节、泰伯庙会等文化活动和区第七届全民运动会、海峡两岸城市棒球交流赛等体育赛事。构建了以“公建民营、智慧养老、医养融合、精神关爱”为特色的养老新吴模式。社会化养老床位占比95%,护理型床位占比70.2%。
(六)无锡高新区对全市作出的重大贡献
无锡高新区作为无锡最重要的板块之一,既是无锡改革开放的产物和标志,又是无锡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的体现。从1992年到2019年,无锡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7亿元猛增至1845.49亿元;到位外资从0.05亿美元增长到13.1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从0.5亿美元上涨到505.71亿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391元增加到60299.5元。无锡高新区对全市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无锡高新区是全市经济国际化的样板
无锡高新区始终以国际化的理念、全球化的视野谋划发展,瞄准国际市场,开展招商引资,利用国际资源进行技术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通过28年的艰苦努力,一个在长三角经济圈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无锡高新区建成。全区已集聚外商投资企业1500多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53家,共投资110个项目,形成了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日资高地、韩资板块、欧美组团,成为中国外资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表2-3 世界500强在无锡高新区主要投资的公司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无锡国际高新区发展研究院依据无锡高新区科创中心资料制表。
2.无锡高新区是全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杆
多年来,无锡高新区高度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19年以来,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0%、12%、18%、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战略新兴产业对发展的支撑明显加大。无锡高新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生命科技、人工智能、现代服务业和未来产业为主攻方向,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培育了工业互联网企业30多家,成功推进SK海力士、阿斯利康等50多家企业实现工厂总部化。高端装备制造以及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等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世界物联网产业看中国,中国物联网产业看江苏,江苏物联网产业看无锡,而占据无锡物联网产业主要份额的是无锡高新区。在无锡举行的三次世界物联网大会上,无锡高新区有百余项目获奖,尽显了中国物联网产业示范区的风采。
表2-4 无锡高新区2016—2019年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成果及首创等获奖汇总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工信局。
3.无锡高新区是无锡市科技创新创业的示范
无锡高新区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主题,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成了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无锡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创新产业园等载体,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材料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无锡高新区已经成为无锡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密集区、长三角和江苏省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物联网产业示范区,从而有力地带动和提升了全市的科技产业化水平。
4.无锡高新区是城市现代化的缩影
无锡高新区的开放建设大大拓展了无锡中心城市的发展新空间,推动了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新突破,在过去的一片农田中建起了现代化的工业新城、科技新城、智慧新城。现在,无锡高新区已有30多万昔日农民成为具有现代文明素质的城市市民,已建、在建的现代化市民公寓达到数百万平方米,城市服务业和现代设施日益完善,城市文明魅力四射。
5.无锡高新区是全市全面协调发展的典型
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九大强调的新发展理念,无锡高新区党的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全区构建了积极、健康、开放、包容、多元的高新区文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求实创新、厚德和谐、亲商富民”的无锡高新区精神。农民向市民转变,农村向城镇、社区转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和生活质量居全国前列。
表2-5 无锡高新区获得的国家级品牌和主要荣誉一览
续表
资料来源:无锡国家高新区发展研究院依据无锡市新吴区档案史志馆资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