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愈他人,传达温暖气氛
有相似经历和相似需求的人,彼此之间可以产生非常深刻的共情,这让情绪不可避免地可以在群体当中传染。
快乐可以传递给别人,愤怒与悲伤也是。伤害自己的同时也可以伤害别人,治愈也是。
我渐渐地发现,一个擅长治愈自己,能将自身生活中的一团乱麻拆解开,活成别人梦想当中模样的人,在群体中是发光的。
仅靠着这种治愈的能力,他们就能够吸引别人,也能治愈他人生活当中的缺憾和不安。
这大概就源于我们的共情。
有一段时间我的生活特别繁忙,许多要完成的任务堆积在一起,令精神和身体都感觉到莫大的压力。
那段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为什么机器需要定期检修,因为无论是碳基的人类还是钢铁的机器,都不可能拥有长期连轴转的能力。
如今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的生活几乎是模糊的,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记忆点。一个完全被工作所占据的人生,其实并不属于我们自己,因为你连回忆的时候,都想不起来是怎么度过的。
我竭力摆脱这种被工作偷走人生的状态,便越发沉迷于在各个平台上寻找拥有“仪式感”的生活方式,然后发现——和我抱有同样想法的人,在互联网的角落中出现并聚集在一起,竟然是一股极大的力量。
我们这些人寻找着一切可以治愈自己的小技巧,每周订一束鲜花、周末学着烤面包、写漂亮的手账记录生活……还有看别人分享自己的美好时光。
我关注了几个生活向的平台博主,他们的视频和照片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也许只是用照片记录了在家里烤制一盘面包的过程,或者拍下了自己雕刻、绘画的视频,剪辑之后就传到网上。
但我却会在固定的几个休息时间点开这些视频,认真地观看别人的生活。当别人在悠闲享受人生的时候,我并不会因为此刻正在忙碌于工作而感到嫉妒不安,反而会从他们的视频当中得到莫大的安慰——而从这些视频的播放量看,和我有着相同感受的人,至少还有几百万个。
互联网将我们与别人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通过“云共享”的方式,在视频里面共享了别人生活的治愈瞬间。
不论他们的镜头所展示的,是怎样不同的主题,其核心是高度相似的。那是一种认真生活、热爱生活的状态,而这样的状态伴随着镜头的转换和主角的改变,从山川乡野到繁华都市,从乡村的土狗与溪流,到漂亮姑娘手中的口红与粉底……
尽管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去享受生活,感受生命中美好的时刻,但所带来的治愈力是一样的。而这种隐藏着的“认真生活”的需求,就这样分享给了视频之外的观众,我们从中看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便由此变得安心、笃定。
其实本质上,不管是分享这些平凡之美的人,还是在观看它们的观众,我们都在无声地发出想要“好好生活”的声音。而这样的需求与希冀,其实是每个辛苦工作、奔赴前程的人心中最深切的渴望,只是有的人意识到了,有的人尚在懵懂之中。
有着共同需求的人,便能在彼此的治愈行为当中得到情绪影响。所以,哪怕是隔着网线和屏幕,我们也能从别人的生活里汲取力量。
这就是治愈力的传染效果。
如果在生活中,你有幸成为一个能治愈自己的人,那你身边的人就当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也能从你的生活里获取希望;如果不能,那么拥有一个有治愈力的朋友也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能从他的身上感受到幸福。
这让我越发清晰地感受到治愈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一个能治愈自我的人又会有怎样的能力。他们一定是令人喜爱的、让人想要靠近的,就像精神上可以救死扶伤的医护,不仅能改变自己,也能消除身边他人的疲惫。
譬如每每看到什么有趣的新鲜菜谱,或者简单的烤蛋糕配方,我总是想分享给自己的一个朋友和我的舅母。这两人身在不同的省份,彼此也从未相识,甚至是实实在在的两辈人,若说起来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但那种微妙的感觉,却是一样的。
她们都是热爱生活,能治愈自己和他人的人。
朋友是个能在熬夜两天之后,强打着精神也要在异国他乡逛街消费的猛人,是出差回来一身疲惫,睡醒了便爬起来去厨房烤蛋糕慰劳自己的勤快人。平日里更是愿意花心思,没事就折腾点新鲜东西,然后为了最简单的食欲而幸福满足。
舅母则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都得照顾着,在外还要拼一份工作,身体也说不上多好。但这样也阻碍不了她投身厨房钻研美食的信念,与致力于将家中阳台打理成花园的执着,每回去她家,总能尝到新鲜菜式,看到鲜花盛开。
中国人的幸福感来源特别统一,往往乐于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灌注在对美食的钻研探索上,所以这两位素未谋面的精神同道者,就在我这里得到了统一的评价和认可。尽管她们的人生永远不会有交集,就像这城市里每一个认真生活的默默无闻者一样,但她们都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指引,告诉我原来人生还有另一种选择和活法。
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停下来,治愈自己。她们这样的人,也可以用治愈自己的方式,启发和影响、治愈身边的人。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管理力、领导力,但一定每个人都需要治愈力。当治愈型视频备受追捧、频上热门,生活类博主屡屡爆红时,我们就该知道这个事实了——
时代在呼唤治愈力。
我们每个人都欠缺一点治愈力,所以才期待着从别人的身上获取,我们都曾虚度平凡却珍贵的日子,所以那些生活日常才看起来格外值得珍惜。
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在希冀着治愈自己,是数百上千万的普通人,都在无声渴求这种能力。时代催促他们向前,机会和风险让他们焦虑,精神越发紧张,也就越发渴求停下来好好看世界。
这就是治愈力能带来的巨大影响。
我期待着成为一个能自我治愈的人。所以在结束了繁忙的工作之后,我开始关注自身,关注生活,用自律和节制来安排好原本的工作,留下更多闲暇来“挥霍”。
我愿意花一个下午做一件看起来没什么意义的事,尝试某些十分微小的工作,或者全神贯注于简单的乐趣之中。从快步前行,尽可能地快,到学会慢下来,掌握节奏,这个过程着实有些艰难。
但得到的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我渐渐地发现自己不再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取治愈的能力,并用自己的方式影响别人。缓下焦虑的步子,我成了自己想要靠近的人。
我们终将走向自我治愈的过程,不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取安宁,而是自身便能从容不迫地生活,缓步向前,细嗅生命。
那时候,我们自己就是治愈力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