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化消费升级战略和路径 |
![]() |
(一)更新升级文化产品内容,大力打造品牌IP
随着文化交流与分享越来越开放和便捷,消费者对文化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应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水平,不断创新,打造品牌化文化产品以及原创IP,以创新内容不断吸引文化消费;应充分发挥创意生产力,着重发展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原创IP与衍生影视产品、文创产品,大力鼓励动画动漫类创意内容与作品。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便是塑造IP的成功案例,其通过创新的手法重新打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将现代设计创作与传统文化产品相结合,准确把握了消费者偏好。成功的原创IP吸引了巨大流量,促进了相关影视作品、文创产品等多方面的文化消费。打造高品质的文化IP精品,注重文化产品的质量与价值,创造既能传递文化价值又让人们喜闻乐见的形象和品牌,以促进文化消费升级。
(二)创新文化内容展现形式,激发文化消费潜力
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高新技术,加上现代电、声、光、影等效果,以创新手段展现文化内容,打造沉浸式体验,增强文化内容的体验感。在传统文化内容内加入现代元素,吸引更多观众,激发消费潜力。同时,利用大数据手段,精准定位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倾向,差异性投放文化内容。针对不同喜好人群推送其喜好的文化内容以及符合其收入水平的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内容的消费转化率。另外,随着5G、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科技技术不断进步,新兴业态及应用方式将不断创新,文化消费应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可能,充分发掘科技对文化消费的作用。
(三)充分挖掘互联网技术应用深度,制造文化消费爆点
利用“互联网+”优势,促进多渠道多平台多场景的文化消费,突破文化消费的瓶颈,扩大文化消费总量,促进文化消费升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直播、短视频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文化内容传播与展现的方式不断丰富,渠道不断拓宽,文化内容的传播范围与覆盖面积也得以大幅扩展。众多非遗工艺、博物馆展陈、影视动画等文化内容通过抖音、直播平台、公众号等进行宣传和展示,“网红”效应明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创造巨大流量,甚至成为现象级文化爆点,带来大量相关消费。互联网技术不仅使居民在生活中获得文化内容更加容易,同时也会吸引居民进行更多文化消费。另外结合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网络支付技术,文化消费将越来越方便,潜力急待释放。比如直播打赏、直播带货、知识打赏等新兴业态的出现,为文化消费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互联网充分利用了消费的碎片化时间,使得文化消费更加唾手可得,使文化消费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不再局限于电影院、剧场等传统场合,地铁、公交车、办公室、家中等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是潜在的文化消费场所。因此,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可行性,以多元化方式呈现文化内容,提供多样的文化消费场景,创造新兴文化消费业态,促进文化消费升级。同时,利用互联网及智能手机在农村的不断普及,通过互联网向农村居民投放其所接受所喜爱的文化内容,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观念意识,引导农村居民进行文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