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单极世界抑或多极世界?
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体系的基本结构一直是备受热议的话题,并且在当下依然至关重要。冷战的结束是否带来了一个单极世界?在几乎经历了一代人的发展后,当前的世界是正在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还是已然实现了多极化?当下演变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问题可分三个阶段解答: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世界正在朝着多中心的方向发展,并且在某些方面显然是多极化的。事实上,看似单极化的时期相对较为短暂,而且这一点也还有待商榷。
其次,有必要记住过去几年所发生变化的性质,以及当前多极化类型的性质。虽然我们身处的时代与一战之前的时代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显著。与20世纪的世界相比,这些差异使我们的世界更为不同,虽然可能不似先前那样危险,但也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第三,在应对眼下的国际和平、安全及发展问题时,单极化与多极化的一般特征并没有多大帮助。因此,重要的是并列看待不断演变的国际关系的整体格局和更为具体、地域化更强的格局,特别是欧亚大陆的格局。这点很有必要,因为现实的国际关系问题总是产生于地域化的环境中,而这些环境也提供了很大一部分解决方案,或者说可能的解决方案。
因此,让我们试着分三个阶段来解答这些问题。
首先要说的是,一个完全单极的世界是不可能的,也从未存在过,因为早在数个世纪以前国际环境就已经呈现为一种多极化国际社会的形式了。多元化国际体系这一现象通常可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该和约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这些单极化和多极化的问题也可以放在全球化背景下探讨。
单极体系的确曾在罗马帝国时期、公元一世纪和同时期的中国西汉王朝存在过。这些帝国(王朝)均代表了当时的“已知世界”,其特点就是单极化的中央集权。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几个帝国(王朝)同时存在。例如,神圣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和中国明朝在16世纪并存。不过,它们之间的互动有限,因此将这种同时存在称为“多极世界”是不严谨的。作为一个意义重大的政治概念,“多极化”是后历史时期的产物,尤其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随后,这种多极化变成了冷战时的两极化,并主导了20世纪下半叶。
20世纪90年代,也就是冷战后的时期,人们有时会将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与古罗马时期相比较。不过,这并非一个严肃的分析命题,而只是一个比喻。仔细审视这个时代就能发现,在势力最为强大的国际巨头之间存在更复杂的关系。关于美国、俄罗斯和法国之间主导角色的分配,其地理和历史原因非常明确,因此实际上被更广泛的国际社会所接受。结果并非是形成了堪比罗马帝国时代的单极化,而是形成了一种类似于19世纪大国间相互协调的合作方案。
20世纪90年代,美国作为全球头号军事、经济和政治大国,被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Albright,后任美国国务卿)称为“不可或缺的国家”。让我们思考一下她的用词,其中传达了两条信息:美国在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和中心地位,以及美国对外的合作邀请。“不可或缺性”是一条双行道:核心角色对他方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只有借助他方提供的适当合作才能取得成功。这里就隐含了“多极化”,而在实践中,它取决于关键参与者之间的合作质量。联合国见证过许多这种格局的示例。倘若没有美国这个“不可或缺的国家”参与,我们将无法成功解决全球各大危机,但所有这些解决方案都离不开其他成员的合作——在某些情况下是关键的地区参与者,在其他情况下则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其他常任理事国。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的发展变化催生出了一种合作格局,尤其强化了联合国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为实现“主要大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而发挥的作用。虽然不够完美,但这一格局主导了联合国的工作,并触及了许多国际关系领域,实现了全球战略的高度稳定。在军事明显失衡的环境中仍然实现了战略稳定是一项重要成就。作为唯一存续下来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军费开支要超出其他所有主要大国(即俄罗斯、中国、印度、日本和欧洲主要国家)的总和。在这种失衡情况下实现的战略稳定是保证全球和平的重要因素。在对待核武器问题上,它至少暂时性地维持了必须做出的理性国家行为,并提高了以核不扩散作为全球和平之关键的重要性。
21世纪初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震惊了全球。美国对此做出了强烈反应,主要是旨在打击恐怖主义的过度军事化反应,称之为“反恐战争”。美国的这一反应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达到顶点。很显然,在战争结束十多年后的今天,它所产生的众多影响之一就是证明了美国单边行动的局限性。战争结束后,美国再次扮演“不可或缺的国家”这一角色,而这一表述早在15年前便已出现,因此掩盖了其中的“单极化”概念。
21世纪的前10年,一些酝酿已久的现象出现,它们决定了我们的世界基本上是多元化的——即便不是明确的多极化。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和二十国集团的出现都标志着全球经济格局出现了重大改变,这也包括必要但尚不清晰的战略和军事后果。
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对上述改变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欧盟的权力和影响力相对减弱,这也许不是无法逆转的,但欧盟不得不做出巨大努力才能重新成为主要的全球参与者。另一方面,美国对危机的克服更为成功,并且开启了其全球角色的新篇章——它的前景最初看似更偏于多极化,而非单边化。
上述这些改变对全球安全、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了向多极化方向的发展。不过,在此需要提请大家注意一点,当前形势不能等同于19世纪的多极化和力量均势。与早期历史阶段相似,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中,各主要大国存在竞争与合作;但与先前时期不同的是,从当今的合作程度和相互依存度上来说要高出许多。这种相互依存性可以在每天的全球股票市场中得到反映,并不断提醒我们必须将竞争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当今的主要大国都无法承受破坏现有经济均衡的竞争。这样做的代价太高,也必然会给每个全球参与者带来无法承受的政治和安全后果。
当前全球多元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各类安全措施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这些措施既涉及全球范围,也涵盖地区范围。这些措施在过去二十年中得到加强,并对全球安全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截至2011年,大规模武装冲突的数量一直在减少,以实权为支撑的国际安全体系在促成该趋势上的贡献越来越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继续发挥其作为全球机构的作用,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担负主要责任。但是,2011年后,国际安全形势遭到削弱,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
另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国际合作机制大部分得以维持。它们需要深入变革以更好地体现不断变化的经济与金融实力的分配,这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机构都应将变革和调整视为当务之急。
再者,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当前的安全问题?要完整解答这个问题,只能参考具体地区的现状。过去二十年中发生的事件不断证明,地域性的紧迫事件对当今日益多极化的世界至关重要。因此,我建议在考虑解答“多极化”这个重要的问题时,应结合这些地域的现状,尤其是欧亚大陆。
当英国地理学家、政治思想家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创始人哈尔福德·麦金德(Hartford Mackinder)在1904年发表《历史的地理枢纽》时,将全球地理解释为由不同区块组成,包括覆盖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全球海洋”、由欧亚大陆和非洲组成的“世界岛”,以及囊括了美洲、澳洲和更小岛屿的“外新月形地带”。他认为全球由世界岛主宰,欧洲和亚洲有着内在联系。据他分析称,欧洲在本质上是一个有着不成比例的漫长海岸线的半岛,这赋予了它强大的海上实力,帮助它建立起历史上的主导地位。尽管如此,欧洲仍是一个半岛,而中亚腹地这一枢纽地区才是世界伟大帝国的命运所系之处。
麦金德的理论对20世纪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发了二战及战后协定的地缘战略思想。二战后,欧洲失去了先前的主导地位,并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所取代。欧洲不再只是一个半岛,它与“外新月形地带”的主要成员美国一起,组成了大西洋彼岸的强大实力所在,具有辐射全球的影响力。
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的地缘政治尚未完全明确,而当前全球多极化发展所预期的结果也尚未出现。假设战争并非所有主要参与者的首选,那么未来的主要大国将面临两个重要的战略行为选择:遏制或构建伙伴关系。
遏制已得到历史验证,虽然其首选目标是避免战争,结果却是可以很轻松地将其用于战争威胁的逻辑。这一点不仅适用于遥远的过去,同样也适用于当下。
遏制政策的实践和潜在的类型多种多样。虽然在有些情况下,采取遏制是必要的政策决定,但很难说它是最佳选择。因此,我们有必要找寻替代方案:参与、合作以及构建伙伴关系。
作为政策选择范围的另一端,伙伴关系并不那么容易建立。它要求各方的高度信任、完善的实际合作和对未来的共同愿景,理想情况是基于共同的价值观。综合起来看,这些要求成了一种苛求。此外,它们还要求大量的实践创新。当探讨如何建立欧亚大陆地区的伙伴关系时,必须时刻牢记所有这些要求。各国必须按照隐含在“伙伴关系”这一概念中的高标准,谨慎地衡量具体举措和实际政策步骤。
那么,这个时期的经验对未来有什么意义呢?初步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朝向新的多极世界的发展显而易见,并且很可能是不可逆转的。
其次,21世纪的多极化的特点是“前所未有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它需要对安全问题进行极为谨慎的处理。在当前时代下,实现多极化中的安全要求不仅仅是对主要大国军事实力的思忖。
第三,21世纪的多极化并非完全取决于美国、中国和俄罗斯这几个关键性全球政治参与者和核大国。不过,它们担负着继续确保全球战略稳定性、理性对待核武器、保证核不扩散持续可行性的具体责任。尽管如此,所有国家都要为安全问题的应对贡献一己之力。
第四,欧亚大陆的发展将继续对全球多边主义的演变产生重大影响。当前时代下,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能够催生出新型合作和伙伴关系,亦能演变出一系列遏制政策,甚至引发最坏的情况——武装冲突。国际安全机制,尤其是地区机制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