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的婚礼
因为还差几个月,刘思齐才到法定结婚年龄,因此毛泽东没有同意他们结婚,毛岸英还为此闹情绪。后经毛泽东严厉批评,几天后,毛岸英想通了,向父亲做了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等革命成功以后再结婚。看到儿子终于明白过来,毛泽东笑着说:“很好。这样,你就是一个模范的守法者,而不是一个违法者了。”
直到1949年9月,毛岸英和刘思齐才再次商量准备结婚。征求了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的意见后,两人初步定下了婚期。10月4日下午,毛岸英来到父亲那里,把想结婚的打算告诉毛泽东,再次征求他的意见。
毛泽东说:“我同意,你们准备怎么办婚事呀?”
毛岸英说:“我们商量了,越简单越好,我们都有随身的衣服,也有现成的被褥,不用花钱买东西。”
毛泽东听了非常高兴:“不花钱办喜事呢,这是喜上加喜。浪费可耻,节约光荣,还是应该艰苦朴素。”接着,毛泽东又说:“但你们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呀,我请你们吃顿饭。你们想请谁就请谁。你跟思齐的妈妈说说,现在都是供给制,她也不要花钱买东西了。她想请谁来都可以,来吃顿饭。”
经过商量,毛岸英和刘思齐列好了宾客的名单,上面有邓颖超、蔡畅、康克清、谢觉哉、陈瑾昆等。
看过了名单,毛泽东摇摇头说:“你们只请邓妈妈不行,请了邓妈妈,还应该请恩来叔叔;请了蔡妈妈,还应该请富春叔叔;请了康妈妈,还应请总司令;请了谢老,还应请王定国;请了陈老,还应请梁淑华。还有少奇和光美同志也要请。弼时同志有病住在玉泉山休息,就不要麻烦他了。该请的人由岸英去请,打电话或亲自去请都可以。吃什么也由你们跟他们商量,最好是家常便饭,简单一些。你们俩的意思是婚事简办,我完全赞成,就是要改一下旧习嘛。”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穿着当翻译时的工作服,刘思齐穿着灯芯绒布上衣,半新的裤子,方口布鞋。免了鞭炮迎亲,少了锣鼓齐鸣,没有唢呐助兴,共和国主席长子的婚礼就这样在中南海举行了。
晚上,在菊香书屋里,大家欢聚一堂,都夸毛岸英、刘思齐是一对好夫妻,说毛主席找了个好儿媳。伯伯、叔叔、阿姨还带来了小礼物,向他们表示祝贺。蔡畅、康克清各送了一对枕头套。王光美送给刘思齐一套睡衣。毛岸英让刘思齐好好保存这些喜礼,以留作纪念。
婚宴一共只设了两桌,菜肴也很简单,以腊肉腊鱼为主,兼有湖南风味的辣椒和苦瓜,还有一碗红烧肉。席间,毛泽东举杯走到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面前,说:“谢谢你教育了思齐这个好孩子。为岸英和思齐的幸福,为你的健康干杯。”
张文秋说:“谢谢主席在百忙之中为孩子们的婚事操心。思齐年幼不大懂事,希望主席多多批评指教。”
酒至半酣,毛泽东一边往徐特立、谢觉哉等老人碗里夹菜,一边说:“孩子的婚事没有要我操心,也没买这买那。吃了饭,请你们到他们的新房里去看看。”婚礼结束后,毛泽东又对大家说:“今天是非常高兴的一天,因为这是岸英和思齐结婚的日子,这喜酒和便饭,是岸英自己张罗的。他办得还可以,我要表扬他。如果办得不好,我也会批评他的。”
随后,毛泽东拿出一件黑色大衣,这是1945年他去重庆谈判时穿过的。他笑着说:“我没有什么贵重礼品送给你们,就这么一件大衣给你们当新婚礼物,白天让岸英穿,晚上盖在被子上,你们俩都有份。”
毛岸英接过大衣,和刘思齐一起说:“谢谢爸爸。”在场的人全都笑了。
毛岸英和刘思齐的新房是社会部的宿舍。门上贴着大红喜字,房间里的床铺、桌子、椅子是向公家借的。床上只有两条薄被,一条是由单位发的统一规格的被子,另一条是刘思齐带过来的嫁妆。其余的,只是一些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的长子的结婚“仪式”,竟然是如此简单!儿子儿媳的新房竟是如此简朴!毛泽东对儿子的婚事的关心有独特之处,他给予一对新人的关爱不是华丽和奢侈,而是培养了他们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参见刘金田主编:《清廉领袖毛泽东》,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