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终身教授
一
1945年6月20日,钱学森从欧洲回到美国,重新开始了他在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一个月后,即1945年7月,钱学森被加州理工学院聘任为副教授。这年,他34岁。
1940年代,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上课时的留影
德国之行,使钱学森受益匪浅,他对航空技术、火箭技术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的学术研究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其间,他为美国空军主持编写了一部名为《喷气推进》的专著。这本书长达800多页,由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和古根海姆空气动力学实验室的人员撰写,钱学森是主编之一。
1946年,《喷气推进》被美国军方列为空军工程师必学的教材。在之后的许多年里,《喷气推进》一直是美国喷气推进技术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著作。
1945年,钱学森还在美国《航空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核能燃料用于飞机推进发动机之可能性》的学术论文。这篇论文充满了科学的想象和伟大的远见。
钱学森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不仅得到了美国军方的欣赏,也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他的论文经常被同行引用。
钱学森,一个年轻的中国人,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奠定了他在美国空气动力学理论领域的领导地位,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空气动力学权威,被冯·卡门称为不可多得的科学天才。
1946年暑假结束后,钱学森来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在这里,钱学森被聘任为学院航空系副教授,负责空气动力学研究生的教学工作。
二
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主讲的可压缩流体课,在当时是一门前沿科学,它是把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力学特性,综合起来进行研究。
钱学森在美国任教期间在办公室的留影
同时,钱学森在可压缩流体的研究上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他与好友、来自中国的科学家郭永怀合作,完成了题为《二维可压缩亚、超声速混合流和上临界马赫数》的论文,首次在可压缩流体研究中引入马赫数的临界概念。
此外,钱学森依然受到美国军方重视,获得了参与军事科研项目的安全认可证。1946年10月,他承担了美国海军的两项科研项目。一项是为海军研制固体燃料火箭,另一项是在麻省理工学院建造一座超音速风洞。
如同在加州理工学院一样,钱学森很快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师中的佼佼者。
三
1947年2月,钱学森到麻省理工学院半年后,航空系主任汉萨克提议升任钱学森为正教授,冯·卡门为此写了推荐信。
冯·卡门在推荐信中写道:
1947年2月,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1947年2月3日,美国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学术活动后的合影,除了钱学森(一排左三)外,还有中国学者林家翘(二排左一)、郭永怀(三排左二)
钱博士应用数学和数学物理解决气体动力学与结构弹性方面的难题,绝对是同辈中的佼佼者……他人格成熟,堪当正教授之责,也是一位组织能力极强的好老师。他对知识和道德的忠诚,使他能全身心奉献于科学,以及提供他机会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我相信这些优点对贵机构极具价值。
1947年2月,钱学森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正教授,而且是终身职务,即终身教授。这时,钱学森还不满36岁。
四
1947年7月,钱学森获得终身教授一职后不久,得知父亲钱家治患病,需要进行胃部大手术,于是,决定回国探亲。这是钱学森到美国12年后第一次回国。
钱学森回来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名人。他应邀在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演讲,演讲的主题是“工程科学”。演讲十分成功,他新颖的科学思想使大家耳目一新,甚为折服。
在演讲中,钱学森还说,由于美国十分重视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尊重科学技术人才,注重科学技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从而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炼狱般的洗礼,美国的科技、经济、军事力量迅速发展起来,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据此,钱学森说:“既然工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技术和科学研究就是国家富强的关键。”
国民党政府对钱学森也十分看重。在钱学森回国期间,当时的上海《申报》刊登了一则题为《教育部决定聘请钱学森继任交通大学校长》的消息:
据悉:教育部已决定聘钱学森出长(“长”似有误,应为“掌”——作者注)交通大学。按钱氏为交大校友,留美工学博士,历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专任正教授,现任教北大的胡适校长曾聘其为工学院长;学识湛深,为国内外极负声望之工程学家。此次朱部长家骅北行时,曾托人婉达聘请之意。闻钱学森氏犹在考虑谦辞中。顿悉:朱部长于(1947年7月)二十九日又曾专电叶企孙教授,敦促钱氏接长(掌)交大。
如果钱学森接任交通大学校长,无论从个人名利还是从家庭亲情来讲,都不失为一件好事:既能掌管国内著名高校,又能就近照顾父亲,两得其美。但钱学森一再拒绝。
叶企孙教授是钱学森的恩师,他问钱学森为何拒绝,钱学森答道:“目前国内局势战乱不止,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能回来为国民党装点门面。”
1947年9月26日,钱学森离开上海,返回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