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必须立得住
曾国藩曾经说过:“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靠自己的真本事打天下,而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帮助和扶持上。曾国藩虽然强调人多好办事,但关键还是在于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很难想象有谁会跟你一辈子,为你甘心付出,不求回报。在宦海沉浮中,曾国藩饱尝了人情冷暖。他与左宗棠、沈葆桢都由挚友变成了竞争对手,最终互相攻击,形同陌路。即使是曾对他非常忠心的李元度,兵败后也脱离他而投奔了王有龄。咸丰十年(1860)十二月的一个晚上,曾国藩与好友冯树堂在一起谈论人际关系。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夜与树堂鬯谈人情世态,言送人银钱,随人用情之厚薄,一言之轻重,父不能以代子谋,兄不能以代弟谋,譬如饮水,冷暖自知而已。”在危急时刻,不仅亲朋无法真正帮助自己,即使是父子兄弟,也不能代替自己,这就是人性的本质。
有一件事让曾国藩体会最深刻。同治元年(1862),曾国荃孤军进驻雨花台,打算围困天京,夺得头功。但他手下仅有2万人,要夺取这座坚城,简直是白日做梦。不久,李秀成奉命率30万大军来到城下,将曾国荃团团包围。曾国荃以2万人对阵十几倍于己的对手,眼见要遭受灭顶之灾,急得他一天发十几封信,四处求救。曾国藩见弟弟马上就要被攻灭,心中忧急万分,急令鲍超、多隆阿等部速速救援。鲍超被杨辅清阻滞在宁国一带,正在激战之中,自身难保,多隆阿则对曾氏兄弟久怀不满,拒绝赴援,并且准备奉湖广总督官文之命入陕平定一股起义军。曾国藩急得直跺脚,派人送信给官文,说入陕之敌不满3000人,天京之敌与入陕之敌相比何止百倍,请其将多隆阿追回,官文却置之不理。
曾国藩无可奈何,只好写信给曾国荃,让他顶住。九月一日,他在信中说:“军事呼吸之际,父子兄弟不能相顾,全靠一己耳。”九月十三日,他又写信说:“危急之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仅隔十余日,他又写信重申了两遍:“危急之际,惟有专靠自己,不靠他人为老实主意。”“总之,危急之际,莫靠他人,专靠自己,乃是稳着。”
从急切的语气中,不难看出曾国藩无可奈何的情态。在他的激励下,曾国荃硬是顶住了李秀成的猛攻,激战40多天,最终迫使李秀成撤兵。曾国荃立即转守为攻,尾随追击,势不可遏,后来终于把天京城攻了下来。
经过这件事,曾国藩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命运不可寄托在别人身上,想做成不一般的事业,就要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