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所谓“中国智慧”,就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一套生活方式、思想理念和成事谋略。中国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中国智慧也可说是中国人的修齐治平之道。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文明史,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没有卓越的智慧,怎么可能延续到今天?中国智慧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具体说来,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修身养德,砥砺人格。“修齐治平”中,中国人总是以修身为本。中国文化非常强调人的德行修养和人文教育。儒家的理想人格是成圣人、贤人、君子。生活在俗世、现实之中的人,总是不断追求一种超脱俗世和现实的理想胜境。“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朝乾夕惕”、慎独慎微、廉洁自律,等等,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使中国社会保持了一种健康向上的风气。
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运行刚强劲健,与之相应,君子处世也要像天地一样,自我追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据说在商汤的洗脸盆上有这样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每天清新自己,那人自然就会常清常新。中国人一向勤奋、乐观,相信事在人为,愚公移山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代代接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尊亲睦家,重视传承。儒家思想是由内向外、由己及人的学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层一层往外推。其中,家庭是基础,是社会的缩影。一个人要能够处理好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到了社会上,才能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家庭之乐,最能滋养人心,培养人格。此外,中国的大家族很重视自己的家风家训,家族中的子弟能从中得到强有力的感召,保证这个家族同心同德、历久不衰。
兼收并蓄,和而不同。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包容性,不盲目排外。中国文化中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内比较早地孕育出了“文明共同体”的精神。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反对零和博弈,对不同文化、不同信念发自内心地尊重和包容,更能让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智慧?从个人层面来说,古圣先贤的谆谆教诲是每个中国人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在技术和资本给人空前压力的时代,能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一个人、如何给生活保留一点诗意。从宏观层面来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均需要大智慧、大格局,而中国智慧能给我们提供为之奋斗的精神力量,这一点值得我们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