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看来,不符合道义的富贵,根本不值得追求。孔子的这种思想和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定意志,给后世追求理想的人们以巨大的鼓舞。
春秋时,宋国有个叫子罕的人,一向坚守道义,廉洁奉公,拒收不义之财,深受当地百姓的敬重。有一天,有人慕名来访,从怀中掏出一块璞玉,要献给他。子罕婉言谢道:“我不需要它。你得之不易,还是带回去吧!”说完,把璞玉推回到那人面前。
那人说:“这是一块价值千金的宝玉,我自愿把它献给您,没有别的意思。”
子罕严肃地说:“我一向以廉洁为宝,你以玉石为宝,如果把它给了我,岂不是你我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吗?你还是把它拿回去吧,这样我们两人就都保有自己的宝物了。”
财富应靠自己的劳动获得,对不义之财不能有非分之想,这就是古今君子对待财富的态度。
对利益的诉求如果不用道义原则加以指导和规约,必然会导致贪污腐败,使社会生活出现很多弊端,让很多人在利益和金钱面前丧失原则,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是利益钱财重要,还是人的生命重要呢?人们常说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面对诱惑时,却有很多人选择要钱不要命。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困扰一生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提倡理性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定,而不是去追求无止境的物欲,如此才能获得享受人生最大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