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2D+集成技术
4.3.1 2D+集成的定义
2D+集成指的是传统的通过键合线连接的芯片堆叠集成。也许会有人问,芯片堆叠不就是3D吗,为什么要定义为2D+集成呢?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①3D集成目前在很大程度上特指通过3D TSV的集成,为了避免概念混淆,我们定义这种传统的芯片堆叠为2D+集成;②虽然传统的通过键合线连接的芯片堆叠在物理结构上是3D的,但其电气互连均需要通过基板,即先通过键合线键合到基板,然后再在基板上进行电气互连。这一点与2D集成相同,但在2D集成的基础上改进了结构上的堆叠,能够节省封装的空间,因此称之为2D+集成。
2D+集成定义示意图如图4-4所示,以基板上表面的左下角为原点,基板上表面所处的平面为XY平面,基板法线为Z轴,创建坐标系。所有芯片和无源元器件均位于XY平面上方,部分芯片不直接接触基板,基板上的布线和过孔均位于XY平面下方;2D+集成的电气连接均需要通过基板(除了极少数通过键合线直接连接的键合点)。

图4-4 2D+集成定义示意图
2D+集成技术在水平表面安装芯片和无源元器件,在芯片的上方进行芯片堆叠,堆叠的方式主要有3种:金字塔型堆叠、悬臂型堆叠和并排堆叠。金字塔型堆叠芯片从大到小依次向上堆叠,中间无须插入介质,悬臂型堆叠则需要插入垫片(Spacer)垫高上层的芯片,从而方便下层芯片进行键合,并排堆叠是将多个小芯片并排堆叠在一颗大芯片上方。上层芯片的电气连接需要通过键合线连接到基板,最下层芯片则可采用键合线或倒装焊两种连接方式。
4.3.2 2D+集成的应用
1.金字塔型堆叠芯片的2D+集成
金字塔型堆叠是指芯片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堆叠,其中最底层的芯片可以是键合芯片(Bond Wire Die)也可以是倒装焊芯片(Flip Chip Die),金字塔型堆叠芯片的2D+集成如图4-5所示。

图4-5 金字塔型堆叠芯片的2D+集成
2.悬臂型堆叠芯片的2D+集成
在芯片堆叠设计中,经常需要将同样大小的芯片,或将不同形状的芯片进行堆叠,这时就不可避免地用到悬臂型堆叠,堆叠中须插入一定厚度的介质,用以垫高上层芯片,避免影响下层芯片的键合线。其加工方法则是从下往上,堆叠一层键合一层,然后再堆叠,再键合,以此类推,悬臂型堆叠芯片的2D+集成如图4-6所示。

图4-6 悬臂型堆叠芯片的2D+集成
3.并排堆叠芯片的2D+集成
在芯片堆叠设计中,有时会将多个小芯片堆叠在一个大芯片的上方,并通过键合线与基板直接相连,对于上方并排堆叠的小芯片,多采用单边引脚的芯片,可以直接通过键合线连接到基板,并排堆叠芯片的2D+集成如图4-7所示。

图4-7 并排堆叠芯片的2D+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