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3D集成技术
4.5.1 3D集成的定义
3D集成和2.5D集成的主要区别在于,2.5D集成是在中介层上进行打孔和布线的,而3D集成是直接在芯片上打孔和布线的,对上下层芯片进行电气连接。
3D集成定义示意图如图4-11所示,以基板上表面的左下角为原点,基板上表面所处的平面为XY平面,基板法线为Z轴,创建坐标系。物理结构:所有芯片和无源元器件均位于XY平面上方,芯片堆叠在一起,在XY平面的上方有穿过芯片的TSV,在XY平面的下方有基板的布线和过孔。电气连接:通过TSV和RDL将芯片进行电气连接。
除了在芯片上直接以打孔、布线的方式进行上下层连接,也可能会有部分芯片和无源元器件以其他方式(2D \ 2D+ \ 2.5D)集成在基板上。
3D集成技术也被称为基于有源TSV的集成技术,在3D集成技术中,至少有一个裸芯片与另一个裸芯片叠放在一起,下方的芯片本体上有TSV,上方的芯片通过TSV与下方芯片和封装基板通信。

图4-11 3D集成定义示意图
4.5.2 3D集成的应用
1.同类芯片的3D集成
3D集成多数应用于同类芯片堆叠中,多个相同的芯片垂直堆叠在一起,通过穿过芯片堆叠的TSV互连。同类芯片的3D集成示意图如图4-12所示。同类芯片集成大多应用于存储器集成中,如DRAM Stack,Flash Stack等。

图4-12 同类芯片的3D集成示意图
2.不同类型芯片的3D集成
在不同类型芯片的3D集成中,一般将两种不同的芯片垂直堆叠,并通过TSV电气连接在一起,与下方的基板互连,有时候需要在芯片表面制作RDL来连接上下层的TSV。不同类型芯片的3D集成示意图如图4-13所示,上层芯片通过穿越下层芯片的TSV进行互连,并与基板进行电气连接。

图4-13 不同类型芯片的3D集成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