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通用SiP设计流程
通用的SiP设计流程是指以原理图驱动的SiP设计流程,主要模块包括原理图设计工具、版图设计工具、中心库的创建及管理工具等。
6.3.1 原理图设计输入
SiP设计的原理图输入工具为Xpedition Designer(简称Designer),除了常规的原理图输入,Designer支持RF电路的输入RFEngineer,其RF元器件库与Agilent ADS RF元器件库同步。Designer支持基于DataBook和物资信息关联的元器件调用,以及数/模混合电路的仿真Hyperlynx AMS等。同时,Designer支持原理图多人协同设计,即可以多人同时设计一份原理图,不同的设计师可针对不同的页面进行操作,无须分割原理图。在同一时刻,基于先到先得的原则,被编辑的页面对其他设计师处于只读状态,当该页面被现有编辑者释放时,其他设计师可获得编辑权限,不会产生冲突,这对复杂的大型SiP项目尤其重要。
6.3.2 多版图协同设计
随着SiP设计复杂程度的提高,一款SiP设计中经常要包含多个版图设计,如常见的2.5D集成技术就包含Interposer和Package Substrate设计。同时,SiP还需要以元器件的形式放置到PCB上,Interposer-Substrate-PCB之间的联合设计也会变得越来越紧密。
多版图协同设计如图6-2所示,图中展示了在1个项目中管理3个版图设计,Interposer、Package_Substrate和PCB_Board分别对应3个原理图,各原理图可独立设计完成,它们之间又相互关联,Interposer需要安装在Package Substrate上,Substrate最终也需要安装在PCB主板上,一起协同工作。

图6-2 多版图协同设计
上述设计模式比采用3个单独的项目进行设计更加科学和合理,由于考虑到了3个版图之间的关联性和网络关系,在后续PCB系统设计和SiP设计过程中,引脚分配可以达到最优化。
6.3.3 SiP版图设计9大功能
在PCB及IC封装设计领域,Siemens EDA占据了超过全球50%的市场份额,PCB设计中的所有优势功能在SiP设计中都可以同样方便地应用。
在此基础上,针对SiP和IC封装设计中的核心功能——版图设计,Siemens EDA在PCB设计工具Xpedition PCB的基础上,开发出多项专门针对SiP和先进封装的设计功能,支持用户完成SiP及先进封装设计的各种需求,SiP版图设计9大功能如图6-3所示,下面分别介绍。
1.3D集成设计功能
本书第4章定义了3D集成:芯片直接通过TSV进行电气连接,3D集成在物理结构上采用芯片堆叠的形式,芯片之间通过TSV实现电气连接。
图6-4所示为Xpedition 3D集成设计截图,芯片堆叠安装在基板上,芯片之间通过TSV和MicroBump实现电气连接,最底部的芯片通过MicroBump和基板实现电气连接。
2.2.5D集成设计功能
本书第4章定义了2.5D集成:2.5D集成在物理结构上采用芯片堆叠在硅转接板上的形式,通过硅转接板上的RDL和TSV实现电气连接。

图6-3 SiP版图设计9大功能

图6-4 Xpedition 3D集成设计截图
图6-5所示为Xpedition 2.5D集成设计截图,芯片安装在硅转接板上,芯片通过MicroBump连接硅转接板,然后通过硅转接板上的布线和TSV实现电气连接,硅转接板通过Bump和基板实现电气连接。

图6-5 Xpedition 2.5D集成设计截图
3.RDL设计功能
RDL(ReDistribution Layer)指在芯片表面进行重新布线,用于改变芯片上的I/O引脚位置。RDL可以分为Fan-in和Fan-out两种类型,分别指向芯片内部或芯片外部进行布线。此外,硅转接板上的布线一般也称为RDL。
图6-6所示为Xpedition中的RDL设计截图,该设计为Fan-in型RDL,通过RDL将原本位于芯片边沿用于键合的I/O引脚重新以面阵列形式分布于芯片表面,并将其通过Bump以Flip Chip(倒装焊)的形式安装在基板上。

图6-6 Xpedition中的RDL设计截图
4.2D+集成设计功能
本书第4章定义了2D+集成:芯片堆叠在基板上,并通过Bond Wire(键合线)和基板相连,2D+集成在物理结构上采用芯片堆叠形式,在电气连接方面,上层芯片通过Bond Wire连接基板,最下层芯片可能通过Bond Wire连接基板也可能以Flip Chip形式安装在基板上。
图6-7所示为Xpedition 2D+集成设计截图,芯片堆叠在基板上并通过Bond Wire连接基板,Xpedition支持无层数限制的IC Die叠片设计,并可配合腔体设计,有利于外层Bond Wire的稳定性。

图6-7 Xpedition 2D+集成设计截图
由图6-7可以看出,复杂多层键合对Bond Wire模型的精度要求较高,Xpedition的Bond Wire模型支持多种形式的弯曲,可以通过直角弯曲(Corner)、圆角弯曲(Round)和样条曲线拟合(Spline)三种方式创建更加精确且接近实际的Bond Wire形状,能够有效地帮助设计师提高设计精度,从而提高产品良率。Xpedition中的Bond Wire模型如图6-8所示。

图6-8 Xpedition中的Bond Wire模型
5.4D集成设计功能
本书第4章定义了4D集成:4D集成在物理结构上采用了基板折叠的方式,通过基板进行电气连接。此外4D集成中也可能包含2D、2D+、2.5D和3D集成方式。
图6-9所示为Xpedition 4D集成设计剖面图,在其封装内部的多个面上安装有芯片,其中底面安装了3D集成芯片,左侧面和后面为2D集成芯片,右侧面和顶面为2D+集成芯片。

图6-9 Xpedition 4D集成设计剖面图
6.腔体设计功能
腔体集成是指通过腔体将芯片和无源元器件部分或全部嵌入基板,从而提高集成密度,腔体可以是单级腔体或多级腔体,也可以是埋置腔体。
Xpedition支持单级腔体、复杂多级腔体和埋置腔体设计,图6-10所示为Xpedition腔体设计截图,其中芯片堆叠放置在多级腔体中,无源元器件放置在单级腔体中。

图6-10 Xpedition腔体设计截图
7.EP设计功能
本书第4章定义了平面集成,平面集成技术也称平面埋置技术,通过特殊的材料制作电阻、电容、电感等平面化无源元器件,并将其印刷在基板表面或者嵌入基板的板层之间。
EP(Embedded Passive)功能支持埋入式无源元器件,支持平面电阻和电容的自动综合;根据所选浆料和阻容参数,可自动综合出所需平面电阻或电容,并支持激光精确调整。设计师可将平面电阻、电容放在基板的任意层。通过EP设计,可节省表面安装空间并减少焊点,从而增加可靠性。图6-11所示为Xpedition中表面贴装电阻电容和平面电阻电容的对比。

图6-11 Xpedition中表面贴装电阻电容和平面电阻电容对比
8.RF设计功能
RF(Radio Frequency,射频)设计功能模块可实现射频电路设计,RF设计功能模块包含与ADS/AWR相同的射频元器件库,支持原理图和版图之间射频参数的相互传递,并且可通过动态链接工具将射频电路传递到ADS/AWR进行仿真。RF设计功能模块还可以满足版图电路的特殊设计要求,如渐变线宽、缝合过孔、电源设计中的环形电感等。图6-12所示为Xpedition中RF电路设计截图。
9.团队协同设计功能
实时团队协同设计功能针对复杂SiP版图,可进行多人实时协同设计,不需要任何设计分割,设计数据可实时更新到每个设计师,大大减少了设计难度和设计师的压力。根据实际项目的统计,采用实时团队协同设计功能可提高设计效率50%以上,这对设计复杂SiP项目,工期又非常紧的用户尤其重要。图6-13所示为版图实时团队协同设计示意图。

图6-12 Xpedition中RF电路设计截图

图6-13 版图实时团队协同设计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