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
把中国精神与24字核心价值观紧扣在一起,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是一种横截面的观察,是从结果上突出了两者之间的同构关系。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5000年绵延不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就是因为贯穿着同一种中国精神。
不过,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果位”上看。除了横截面的分析,还必须有纵贯面的讨论。横截面的分析是说,古今同构,中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内涵。纵贯面的讨论则表明,显微一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追溯至中华民族历史的源头。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中国精神并非总是负面形象。“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由文明而文化,中国共产党人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有其文化上的基因。正如 2014 年 5 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的那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这种文化基因,有时候是潜藏的,是隐而不显的:“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这种文化基因,有时候却是十分自觉的。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肯定了这种文化自觉:“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提倡中国精神,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从不自觉到自觉,充分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本书对中国精神的阐释,在紧扣24字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要求自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一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