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拖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僵化思维
01
说实话,新招来的培训助理我非常不满意。
之所以不满意并不是因为她比我高了十公分,而是她的存在总让我很抓狂。
月初的时候,我交代她把今年的所有培训记录做一个汇总分析。她说:好,没有问题。
第一周的时候,我看到她在整理那些纸质的记录。为此,她申领了单页文件夹、单夹文件夹、标签纸、马克笔……
我觉得她真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认真的好孩子啊!
第二周的时候,我看到她研究EXCEL和WPS的优劣势,希望选择一个最好用的表格工具。
看到她精心比对软件的样子,我都开始质疑自己这一路是不是混过来的了。
后来,她还下载了美化大师等各种第三方插件。
你们说,还有什么是比拥有一个如此认真的下属更幸福的事吗?所以,是时候提出表扬了!
上周三临下班我问她:“看你一直很认真地做事,还有两天,数据汇总完成得怎么样了?”
“那个,我还没开始做……”
一口老血。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让她发一封培训通知的邮件,结果培训开始前两天,我才收到初稿。
要她约部门经理的时间,沟通明年的培训需求,结果一个经理离职前的交接都做完了,她还没有告诉我是哪天。
还有,马上月底了,我发现她的KPI一个都没有完成。
我真的善良不下去了啊!
“通过一个多月的试用期,我认为你不太适合这个职位。”
“为什么不适合?我都还没有开始做呢。”
“就是因为你什么都没开始做,所以才不适合。”
她突然就哭了,呜呜呜,嘤嘤嘤。
她离职第二天发微信和我说,她才刚毕业不久,能力不够。许多工作她之所以拖延,是因为很怕她的工作成果我不满意,那就太失败了。
把责任归因于自己没有开始做,总比努力过后却没有做好来得容易,也更能让一个人心安理得。
02
事实上,拖延症不是一种病,而是我们人性里的一个弱点。拖延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自尊上的问题。
“如果我早点开始,这个工作当然就完成了。”
“如果我少撸几把王者,这次就不会考砸了。”
“为什么这次内部竞聘的人没有我?还不是因为我错过了申报时间。”
我们还真是很聪明呢,因为我们非常善于编造出各样花式拖延法,来演示我们内心对失败的恐惧。
于是,拖延成了我们潜意识里掩盖自己弱项的一个心理策略。
“我好厉害,我很有能力,所以我喜欢自己。”或者“我弱爆了,我没有能力,所以我对自己感觉很糟。”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的智力、品格或个性是我们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标准是: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
一旦遇到挫折,我们马上就会对自我价值进行批评和质疑,觉得自己很傻。
可是,我们太讨厌这种感觉了啊!所以,干脆就拖着不干好了。
我们不是失败,只是没有开始。这样我们就不用去怀疑自己能力,面对自己的问题,甚至都不用去花精力反思。
所有拖延症患者的至理名言一直不都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吗?
我们宁愿承受拖延所带来的痛苦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却没有如愿以偿所带来的羞辱。
03
罗胖儿在《大家都有拖延症》里的一段话特别本质:如果我能把QQ、电脑、音乐关掉,去集中注意力。如果我学习了时间管理,就去分解目标,使用番茄工作法……我要是能做到这些,我还叫拖延症吗?
强调行为的改变大多是无效的,真正能让我们告别拖延的,一定是思维层面的改变。
卡罗尔·德伟克在《看见成长的自己》一书中将思维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僵化模式,一种是成长模式。
拥有成长式思维的人:
不会因为失败而灰心丧气,甩手不干,而是可以承受风险,迎接挑战。
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和提升的。
认为挫折并不意味着失败,没有成长才是失败。
坚信成功是一个学习过程,愿意把握各种学习机会。
拖拉机们的思维模式却是僵化的:
(1)“发生的事情是衡量我能力和价值的唯一标尺,能不能成功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2)“挫折就意味着失败,我讨厌挑战,能逃就逃。”
(3)“结果高于一切,如果我失败了,就说明我不是优秀的,之前的努力屁都不是。”
(4)“才华和能力是生来具备的,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结果?那如何证明我的才华呢?感觉努力是件很low(低能)的事啊!”
可是,莫扎特不是天生就具有完美音高,他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专职地去培养他。帕格尼尼之所以可以用一根弦演奏曲子,是因为他在当初追女生的时候已经练过无数次了。
《刻意练习》不是整本书都在讲一个道理吗:一个人要在某个领域成为顶尖人物,需要经历漫长的刻意练习。
哪有所谓的天才,他们只是运用了更好的策略。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地练习,从而克服了重重困难。
还记得《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兰彻吗?他之所以成功且快乐,就是因为他始终相信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追求卓越。
他喜欢挑战,他享受的是学习这个过程本身。吊诡的是,当他全身心投入这个过程中,成功自然而然地就来了。
我们太容易对自己产生自我评价,因而形成了僵化思维,开始过分关注天赋、才华、成功和结果。
我们认为毕加索天生就会画画,爱迪生手里的灯泡是突然亮起来的,乔丹在娘胎里就会打篮球……
我们一边说着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一边拒绝一切挑战,故步自封,不肯前行。
蔡康永在《奇葩说》里有段话讲得特别好:
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练习。好像一个想练肌肉的人去推一堵墙,他推不动,但推上一百次之后,他的肌肉就练出来了。这才是《奇葩说》可贵的精神。
04
战胜拖延的根本,是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你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改变僵化式思维,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你的关注点:
(1)关注目标
当你正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询问自己:我希望通过做这件事获得哪些经验和能力?
(2)关注事件
如果一个任务没有达到你期望的预期,不要自我批判,而是去关注事件本身,客观地分析自己在哪些地方需要提高。
(3)关注资源
当你意识到自己目前的能力不足以应付某事的时候,去思考自己需要哪些资源,以及如何get到它们。
(4)关注收获
当你在一件事情取得成功后,总结自己在这个过程收获了什么,并思考如何把它应用到其他地方。
(5)忽视负面评价
因为同样思维僵化的人,需要通过评判他人以获得优越感。所以,有时应该拿出足够的勇气,把别人的负面评价当作空气。
学习为上,经历次之。将来为上,过往次之。
当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就是不断学习,而不是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来对比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以最客观的方式来采取行动,不再生活在拖延的无边阴影之下。
转变思维模式并没有那么难,那些告诉你不行的人,是因为他们自己做不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