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职场上常见的七种心理防御机制
01
敲讲台,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麻烦举下小手啦!
全体通过!
很久以来,特别想和大家分享关于心里防御机制的内容,因为它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使用的自我保护的策略。
长大是件很烧脑的事,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大到宇宙行星,小到海草。可是,有没有感觉到少了些什么?对啊,从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搞清自己。
同事又把烂摊子丢给你收拾,你想爆豆(发火),但最后还是忍了。
上司严肃地把你叫到办公室,你心里马上开始地毯式搜索,是不是自己哪件事没做好?
同事们说你太内向,结果本来只是说话不多的你,最后连下楼抽烟都是自己一个人。
我们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呢?然后就开始学习沟通技巧,博弈论,各种工作方法。可是,我们却从来没有向内看看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
吊诡的是,当我们知道得越多,越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们就学会了自我管理,不再强求外界。
所以,生命的终极自由,从搞自己开始。
02
弗洛伊德爷爷心理研究的核心之一,就是心理防御机制,因为几乎任何一个行为,都会涉及防御。用电影《超体》里那句话来概括就是:“I'm everywhere.”
心理学将我们的情绪概括为四种:愉快,气愤,悲伤,恐惧。你们看,不愉快的情绪占到了75%,这个比例本身就已经让人很不愉快了。
所以,我们聪明的人类必须要做些什么让自己不那么难受,不然简直对不住我们这么大的脑袋。于是,我们学会了一种操作: 把那些令我们不愉快的想法和感觉,从意识层面消除。 这就是心理防御。
无论什么心理活动或行为,只要它为我们遮挡了不愉快的情感,它就是防御。
布莱克曼曾用电路来比喻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我们的情感就像电流,当我们感觉到了不愉快的时候:
我们意识到了,并选择“咔”地断开开关,以至于灯泡不会亮起来。这是有意识的心理防御。
我们没有意识到,灯泡亮了,但是电流强度不断加大,我们的大脑功能濒临崩溃,这时断路开关就“砰”地启动了。这是无意识的心理防御。
总之,当我们面临挫折或冲突而焦虑不安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用某种方式来调整自己内心的冲突,好让自己没有那么难受和痛苦。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
03
年度贺岁大片《职场心理防御》即将开场,请怀抱爆米花的朋友小心脚下台阶!
(1)投射
突然发现,作为一名管理者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因为我们公司的管理者上班不用打卡耶!看在我这么开心的份儿上,你们千万别揍我……
当然,我没有因为不要求打卡就放纵自己,毕竟我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但是,后来我发现运维部经理居然每天快到中午才来上班。
这就很让人气愤了不是吗?要知道,他每天到的时候已经快吃中午饭了啊,他每天都不用像我一样在早高峰挤地铁啊,他每天才工作五个小时啊!简直怒火中烧啊有没有?
所以有一段时间我特别讨厌他,每当迎面走过,我灿烂的笑容里满是鄙夷。我内心的潜台词是:凭什么你每天都这么爽歪歪?我也好想啊!可是我不敢……
你们看,我们讨厌一个人,是因为我们 自己身上有和他一样的特质。但潜意识中,我们认为那种特质是“不好的”,于是我们把这种“不好”投射到他人身上,这样我们就不焦虑了。
将自己的情感、冲动或愿望归结到另一个人身上,这就是投射。
所以,你们身边有没有一个让你特别讨厌的人呢?如果有,那是因为他身上让你不爽的特质你自己也有,只是这些特质是你做不到、不敢做、不允许自己做的。
(2)移情
移情需要两步:第一步,我们无意识地将以往情境和人际关系的记忆转移到一个当下的人身上;第二步,我们对这个人用曾经使用过的防御方式来应对。
如果一个人特别恐惧领导,那么基本可以断定他是把父亲这个角色移情到领导身上了。因为对幼年的自己来说,父亲就是权威。即便长大了,但每当面对有权威的人,他就无意识地把他当成了自己早年的父亲。
于是你会看到,有的人对领导毕恭毕敬,唯唯诺诺,而有的人对领导无理顶撞,充满仇视。
(3)分裂
之前公司里一名工程师找我吐槽一个同事。听完他说的,简直颠覆了我对那个同事的认知。
在这个工程师心里,那个同事简直是恶魔般的存在,恶魔到他每次到饮水机接水的时候,都要选择最远的距离以绕过那个同事。
可是,在其他人心里,那个同事许多时候都是蛮可爱的。
这个工程师朋友的心理机制就是“分裂”。
分裂的定义,最早是由克恩伯格提出的,它是指:你把某些人完全看成是敌对的,而把另外的人看成完全是可爱的。
熟悉不?是不是想起了小时候对着电视机的我们:“妈妈,这个人是坏人!那个人是好人!”小孩子是不能整合的,不会综合去看一个人。他要么就好的,要么就是坏的。
所有的非此即彼,非好即坏,非对即错……的想法,从本质上讲都是分裂。
(4)反向形成
平心而论,你对待某个同事有没有特别虚伪的时候?
就是那种明明恨得他牙根痒痒,但每次沟通的时候,又乐得和菊花一样的那种虚伪。
反向形成就是指,你将某件事转到了它的反面。
比如,你明明很多事都很想反叛,但却成了一个完美主义者。
再比如,你明明性情暴躁,却总是表现得彬彬有礼,守时冷静。
当然,那种明明很喜欢一个女生,却经常欺负、攻击她,也是同理可证的。
(5)变被动为主动
第一种含义:在自己被抛弃之前,先抛弃对方。
我的前同事因为在工作上搞砸了一件事,给公司带来了损失,于是在公司给出处理意见前,选择了引咎辞职。
客户的公司即将大规模地裁员,结果各部门还在评定的过程中,就开始陆续收到辞职报告。
所有行为的背后,都是一场“你不能开除我,我自己走!”的内心大戏。
第二种含义:无法忍受等待,因为随之而来的对牺牲产生的脆弱感让你无法招架。
两个部门互相推诿一项灰色地带的工作,讨论,争吵,再讨论……
如果他们当中有一个人采取了变被动为主动的防御机制,问题就不会这么复杂了。原因是这个人会因为无法忍受这个过程,而主动提出由他承担这项工作。
(6)内省
上周我的工作超多,感觉自己简直已经超负荷得狂飞了起来。
周五上午,眼看我notebook上的待办事项全部被划掉,心里高兴得不要不要的。
结果,市场部经理找到我,要我配合完善网站上的招聘信息。
我当时真是郁忿填胸啊!不过我马上开始思考:做这件事我需要多少时间,怎样用最快的时间完成,我如果表达我的不情愿会发生什么……
内省,即全神贯注于一些内在沉思,以缓解紧张或回避外在现实。
(7)假性独立
因为对于让别人来照顾自己,或者仰赖他人的建议感到尴尬,于是就变成独行侠,从而不必依赖任何人。
美钻小姐是公司里每个人心目中的女神。美,是因为她真的很美;钻,是因为她实在太刚强了。
公司一个难缠的客户没有人愿意接,她接了。然后,她一个礼拜没回家,在公司吭哧吭哧地做方案,改方案,改方案,改方案……签合同的那天,她急性肺栓塞住院了。出院那天她没有回家,直接跑去公司上班了。
用她的话说,她要强大到不依赖任何人,不期待除了自己以外的温暖。
这真让人心疼。
04
我们的潜意识是最懂得趋利避害的,它会选择当下最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我们,使我们的痛苦最小化。
所以,心理防御机制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之分。
只是许多时候,曾保护过我们的防御机制可能现在已经不适用了。就如同冬天你穿上羽绒服,可以抵御寒冷,但如果到了夏天你还穿着,那就很神经了。
最后,你有没有发现上面讲到的几种防御,你好像命中多条?
好吧,恭喜你!只有精神病人才会只使用一种。
The end。
影片放映结束,离场前请帮忙叫醒你身边睡着的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