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总想改变是一种病,得治
01
回想整个世纪,没有什么比考下心理咨询师二级更让我开心的事了。
于是,作为奖励我上周末花了4000元,参加了一个心理沙龙。
你们能想象到一群神经病欢聚一堂是怎样的一场盛典吗?在场的每一个人可谓各有所病,各领风骚。
其中的一个姑娘很有意思,在我用了近一个小时的观察、统计和研究后估算,她的语速应该可以达到每分钟260字,简直就是把活体CS 51(机关枪)。
51小姐这一路走来,工作事业还算顺利,但自打她如愿入职一家500强外企后,突然发现自己简直弱爆了。
她原本以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不错,到了这里才发现,身边人的英语speak得简直比母语还要好。
她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却发现每次和同事一起吃饭,她们讲的40%的东西她都听不懂。
她发现,不管自己多么努力,身边总会有人比她做得好,比她更优秀,她觉得自己简直真的糟糕极了。
因为太想要追求牛牪犇的状态,迫切地想要改变,51小姐病了。
她不能看表,包括挂钟、闹钟、手表……后来连手环也不行了,一看到就心慌。
再之后就是不能看见笔,哪怕是用余光看到也不行!只要看到有人在写字,记笔记,她就会焦虑,会想哭,会用手把眼睛挡住。甚至,她说自己好几次都很想去死。
听她说到这的时候,吓得我赶紧把手里的笔甩了出去。
你们看,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嫌弃而引发的焦虑。
当一个人开启了自我嫌弃模式,他看到的就只有自己的糟糕。
02
我要是再瘦点就好了。
我怎么这么懦弱,为什么就不能胆子大点?
我为什么老是拖延?
如果我不是总纠结犹豫就好了。
……
所有想要改变的东西,都来自我们对自己的嫌弃。
你有多嫌弃自己,就有多想要改变自己。
我们每天都活在这样的自我嫌弃中。我们一边追求成功,追求优秀,一边又对自己无限的嫌弃,想想这简直就是对自己的忘恩负义!
为什么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嫌弃自己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这是因为生物本能的驱动,因为每个人都在追求生命的完整。
我们通过自责来完成什么都可以做好的幻想,这样才在幻想中保持了自己都可以做好,一个都不可以失去。
客观上讲,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优秀,更不存在压力,压力来自我们一定要完成什么。比如,你很喜欢打麻将,嗨得不亦乐乎,彻夜难眠。这时突然有个人对你说:“定个KPI(关键绩效指标)吧,你的胜率一定要达到80%啊!”你一定就不喜欢打麻将这件事了。
你有多想把结果做好,你就有多讨厌这个东西。哪怕再简单的事情,当你认为一定要完成好它,它就会变得非常恐怖。
03
我们的所有痛苦都来自想要改变却无法改变,却从来没有意识到,我们发展出来的一切,都是我们对自己的保护。
每个人的潜意识都是趋利避害的,所有的决定都是你的潜意识瞬间衡量过利弊后做出的最优选择。
改变之所以很难很痛苦,不是因为我们改变不了,而是我们承受不了改变后的后果。
木头说和我讲过,有一年春节前,他在买长途车票的时候,看见前面有个人插队。在他那颗想要勇敢的心的驱使下,他喊出了平生最有力量的一句话:“后面排队去!”
然后,然后他就被对方各种侮辱各种骂。他说自己嘴笨,整场被唾骂的过程,他没能开口说一句话。
我曾经特别羡慕外向主动的人,他们特别容易结交新朋友,人脉特别广。于是,他们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寻求到帮助。
在我试图打入外向者内部之后,我才发现一切太难了。当我鼓起1000升的勇气找别人帮忙,结果被对方拒绝的一刻。我感觉特别羞愧,没面子,那种感觉简直比死还难受。
我也想像那个淡然的同事一样,每天优哉游哉地自得其乐。可是,当我把稿子拖延了半天才开始动笔的时候,那种内疚感简直可以让我瞬间土崩瓦解。
你们看,原来热情是会经常遭受冷漠的。原来外向总是会热脸去贴冷屁股的。原来勇敢是可能会挨揍的。
我们的每一次作为与不作为,都是我们的潜意识在认真评估过风险后的选择。 不改变自己,这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04
现代舞大师玛莎·格雷厄姆说:有股活力、生命力、能量由你而实现,从古至今只有一个你,这份表达独一无二。如果你卡住了,它便失去了,再也无法以其他方式存在。世界会失掉它。
真正的转变一定是基于自我接纳,否则就有了对抗。当我们在意识层面强迫自己改变的时候,潜意识就会反抗:
如果我改了,我就不是我了。
如果我改了,别人爱我就是正常的了,那我如何证明真正的我是值得被爱的呢?
于是,你的意识叫嚣:“改变!”你的潜意识高喊:“就不!”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
当一个人的全部精力和能量都用在了自我消耗上的时候,还改变个鬼啊?
所以,因为不满意现在的自己而想要改变,这样的起义注定是要失败的。
“改变”在某种程度上讲,本身就充满了负能量。 我们此生的意义不是改变,而是成长。
成长是什么?成长就是在我们想要拓宽人生的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去尝试新的可能。
至于如何成长,你们一定想试试的,因为它太简单了。
(1)接纳
接纳就是我看到我身上所有的一切,并且可以看到它们是如何保护我的。
当你接纳了自己,也就完成了与自我的和解。
(2)新增
如果你愿意,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一些新的东西,形成一种新的模式。
如果你总是把工作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那你就试试如果第一时间就开始,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面对冲突你每次都怒怼回去,那你就试试如果只是微笑不说话,会发生什么呢?
(3)看到
面对指责,我们可以不说话,可以转身离开,也可以拍桌子。
面对否定,我们可以解释,可以跺脚,也可以反躬自身。
我们要看到在面对一件事的时候,其实我们是有很多选择的。
当我们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们的选择就不再是及时自动化的条件反射了,我们就获得了力量。
(4)整合
我们发展出的新的模式会与旧有模式整合,形成一种全新的、适合我们自己的模式。
(5)庆祝
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们就成长了。
举杯!
柯维博士说:“对自己要有耐心,因为自我成长是神圣的,同时也是脆弱的,是人生中最大规模的投资。”
在自我成长的路上,每当你感到脆弱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多些耐心。因为改变是一定会发生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