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企业复工复产
——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复工复产实践与思考
案例正文
【 引言 】 2020 年 2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提出,要在做好防控工 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保持产 业链总体稳定。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保障企业合理资金需求,防 止出现资金链断裂。特别是对重要物资生产企业、短期受疫情冲击 较大企业,要在贷款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要加大 企业复产用工保障力度,组织重点行业农民工及时返岗复工,用好 用足援企稳岗政策,解决好相关企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最大限 度稳定企业用工。
【 摘要 】 生命重于泰山,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 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全国各地各 部门迅速集结,31 个省份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中国打 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与此同时,人流物流也被迫按下“暂停键”。 疫情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被打乱,为了保障防疫物资的有效 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必须当 机立断,抓紧复工复产。2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政治局 常委会会议,明确要求“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 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关键时刻,重要关头,党中央运 筹帷幄,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建立复工复产协调机 制,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加快弥补防疫物资缺口,帮助企业员工 返岗、打通物流堵点、缓解资金压力,实现产业链协同复工,使得 企业复工快速回升,促进经济重新有序运转。
【 关键词 】 疫情防控 复工复产 援企稳岗 产业链协同
2020 年 1 月 23 日至 29 日,全国 31 个省份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一级响应下,各地采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活动的措施;停工、停业、停课;组织铁路、交通、民航、质检等部门在交通站点和出入境口岸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对出入境、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疫查验。
关键时刻,中央当机立断,按下经济“重启键”,要求各地分类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然而,从“暂停”到“重启”,复工复产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分类?何谓有序?突如其来的疫情暴发在春节期间,除少数连续生产或不可停产的行业外,中国制造业多数行业处于停产中。现在分类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哪些地区、哪些行业先复工?这个标准谁来制定?需要办哪些手续复工?如果复工后暴发疫情,谁来承担责任?
防控物资从哪里来?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复工复产,首先要弥补防疫物资缺口。以口罩为例,2 月 3 日,全国 22 个重点省份口罩日产量仅 1480 万只,产能利用率为 67%,如何满足复工复产后14 亿人口大国的基本需求?
回乡员工如何返岗?在各地仍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时,如何完成 30 亿人次(疫情暴发前预测的 2020 年春运规模)的返岗?劳务输出地如何保障派出人员全部健康?在途中如何防范疫情?复工过程中如何阻断疫情?
物流堵点如何打通?疫情防控高峰期,为了防止疫情蔓延,全国各地设有 2 万个卫生检疫站,不少地方还自行设卡拦截、阻断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面对重重关卡,如何让运输司机“敢运输”“愿运输”“能运输”?
资金链如何稳定?受疫情影响,大量企业无法正常运营,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不仅影响就业,还威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如何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如何给暂时困难的企业“补血”,又避免给“僵尸企业”“输血”?
产业链如何协同复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是分工合作、协同发展和相互制约的共生关系——上游未能复产,下游就会“断粮”,复产难为无米之炊;下游未能复产,上游复产只会造成库存积压,甚至有再次停工停产的风险。如何保障产业链稳定?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二大经济体的复工复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防疫物资缺口如何迅速弥补
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防疫物资备受关注。加快医疗防控物资生产、增加供应保障能力,是降低疫情感染患者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和做好防控工作的必要条件。增加供应不仅能增强抗击疫情的战斗力,更为节后复工复产提供了防护墙。然而,春节期间的防疫物资产能与 14 亿人口的庞大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缺口。
以口罩为例,1 月 23 日,我国全国口罩最大日产能约 2000 万只,当时有 30 多家企业复产,一天的产量只有 800 多万只。依靠全球采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产量约占全球的一半。即便把全球其他国家的口罩都买来,也不够全部中国人用一周。盘活既有生产线?我国年产 2000 万吨聚丙烯,其中仅有不足 2‰用于生产口罩所需的熔喷料。要满足全国每天 1 亿只口罩的需求,熔喷布的产能缺口在 50%以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加强有关药品和物资供给保障工作”,“加强市场供给保障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对全力保障重点医疗防控物资生产供应进行周密部署,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必要条件。
——复工复产,先要让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动起来。
与时间赛跑,中央果断决策。1 月 29 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做出明确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会同各地迅速组织医用防护服、口罩、医用护目镜、负压救护车、相关药品等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研究实施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2 月 1 日,进一步要求充分挖掘医用防护服、口罩等重点防控物资潜在产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争分夺秒增加生产,创造条件扩大产能。
以疫情为令,“国家队”冲锋在前。中国化工沈阳橡胶院从 1 月 31日起开始生产应急医疗物资隔离服;通用技术集团中纺院一次性医用防护服面料翻倍扩能;中国石油吉林石化第一时间调整生产方案,加班生产 84 消毒液的主要原料次氯酸钠,月产能从 30 吨增产至 100 吨;中国石化也在全国 17 家炼化工厂临时改变排产计划,加紧生产医用口罩的重要原料聚烯烃。在国资委的组织推动和中央企业的努力下,中央企业医疗物资重点产品日产量实现快速增长,2 月 11 日,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护目镜等重点医疗物资日产量分别为 2 月 5 日的 2.6 倍、2.8 倍、2.5 倍。
——扩大产能,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迅速转产。
多项惠企政策出台,为转产扩能铺路搭桥。2 月 3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态,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生产口罩,只要符合标准,政府会收储。为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对生产防疫用品的企业登记注册实行特事特办,2 月 15 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提出“复工复产十条”措施:登记网上办理、实行告知承诺、建立行政许可应急绿色通道、延长行政许可期限、加快标准转换应用、严查乱收费乱涨价等。
政策引领效果十分明显。比亚迪、广汽、上汽通用五菱、格力电器、雅戈尔等众多企业纷纷跨界转产,成为我国口罩生产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1 月 25 日,我国口罩产量只有 800 万只;但是 2 月 29 日就达到了 1.16 亿只,仅 35 天,我国口罩日产量就增长约 13.5 倍。仅仅三月和四月,我国验放出口口罩就高达 278 亿只,约为 2019 年全球口罩总产量的 3 倍。惊人的产能爆发,体现了中国社会制度、产业体系和制造能力的强大优势,同时也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复工复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何时按下“重启键”,如何建立复工复产协调机制
防疫物资充足为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强后盾。然而,2 月 8 日,我国共有确诊病例 33738 例。在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仍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之时,要恢复生产秩序吗?恢复后,疫情防控会不会失守?如果不恢复,巨大的经济损失难以弥补,群众就业、全面小康都可能受到影响。
关键时刻,重要关头,党中央运筹帷幄。
2 月 3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企业复产用工保障力度,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积极推进在建项目。
2 月 8 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春节后返程和复工复产后的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分级分类核酸检测快速筛查人群,及时协调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尽早恢复正常生产。
2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要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要抓好在建项目复工和新项目开工,要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要在金融、用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帮助渡过难关。总书记特别强调,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
2 月 13 日,全国除湖北以外新增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保持十连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疫情阻击战从“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转入“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然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启并不容易。我国经济运行具有要素大规模流动、生产精细化分工、市场面向国内外的特点。仅以工业为例,我国拥有 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工业中类、666 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如此庞大而完备的工业体系既如齿轮般环环相扣,又分布在不同区域,且监管部门既有交叉又不尽相同,这都给协同推进复工复产带来了巨大挑战。
握指成拳,推动复工复产首先要有一套工作机制,形成部门合力。2 月 11 日,明确建立国务院复工复产推进工作机制,每周召开例会,专题分析研判复工复产进展情况和困难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重大政策措施。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复工复产推进工作机制各项任务,2 月 16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关于推动复工复产工作机制和实施方案》,组建制造业、农业、交通物流、能源、粮油、外资外贸、重大项目、就业等 10 个专项工作组,每日会商、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一项一项抓落实。
科学决策,推动复工复产还要有一套监测体系,掌握堵点才能打通堵点。2 月 9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涵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工业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医疗物资生产企业、能源生产和供应企业、粮食生产加工和储备企业、交通物流企业和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等方面的复工复产日监测制度,充分运用电力、税务、物流、中小企业、工程机械作业时间等方面的大数据形成了监测体系,每日向中央报送全国复工复产动态情况,使得全国每日复工复产“底子清、情况明”。
重在落实,推动复工复产更要真抓实干,将各项政策细化实化,并针对复工复产中的新问题做动态调整。2 月 20 日,根据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形势的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起草《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提出 8 个方面 20 项政策措施;起草《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要求分区分级恢复生产秩序、推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推动服务业复工复市、做好客运恢复和返岗服务;强调要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防控措施“一刀切”、防控要求层层加码等行为,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
统筹兼顾,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科学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努力实现“双赢”。2 月 21 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指导各类企事业单位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稳步有序复工复产;随着疫情转好,4 月 7 日,再次印发《全国不同风险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进一步细化差异化疫情防控要求,推进低风险地区全面复工复产,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同时推动中、高风险地区按照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分区分级等要求,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返乡员工如何到岗
2 月 18 日中午,海尔合肥工业园内的大食堂里,戴着口罩、间隔1.2 米打饭的队伍井然有序。等到园区负责人吃饭时,已近下午 1 点半。
“这辈子最难的一次复工。”1 月 23 日,武汉“封城”的消息传出,园区负责人心头一紧:园区 8000 多名员工来自四面八方,如果疫情持续,十几家企业怎么复工?复工后怎么消毒?12 个食堂怎么开餐?
一连串问题不仅让园区负责人心焦,也让园区内给海尔配套的供应商无助。春节期间,园区负责人的电话天天烫手。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未雨绸缪,先干起来!”园区负责人和管理层迅速进入“战备”状态。
仅用 3 天,口罩、消毒剂等防疫物资采购到位;再用 3 天,总结出员工可能聚集的 70 个场景,细化到员工打饭、洗手,同时包车在安徽全省接员工返岗,隔离观察;2 月 7 日,管理层到岗,从乘车到入园,从就餐到会议,从物资筹备到公共消毒,像拍电影一样把 70 个场景全部彩排一遍;2 月 10 日,园区 8 家企业拿到了第一批复工批文,仅海尔就有 5000 多人复工。
复工复产,员工要先返岗,可返岗之路,困难重重。在复工初期,各地基本仍在采取隔离措施,铁路、民航、公路等客运处于停摆。这种情况下,务工人员如何返岗?谁来组织?返岗途中如何防疫?进厂是否还需隔离?厂区的运维管理流程如何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来重新设计实施?谁来监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加大企业复产用工保障力度,组织重点行业农民工及时返岗复工,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解决好相关企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最大限度稳定企业用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快推动落实低风险地区之间人员流动不设障碍,可不实施上岗前隔离等要求,协调解决一大批外地车辆“一刀切”劝返、人员流动受阻等问题。
——“专车”去接人,后顾之忧先去除。
“电话沟通效率太低,走,咱们去广西包车接人!”2 月初,广东中山市人社局直接包车到广西接员工返岗。中山市小榄镇,全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广西籍员工占比近 70%。可春节后,仍滞留广西的员工近 3 万人。
务工人员难以返岗让东部制造业企业犯愁。“受交通不畅等因素影响,员工返岗率不高,开工率仅在 50%左右;每年例行的新招 30%左右工人也难以实现。”江苏一家家电生产企业负责人说。
为了解决返岗难题,2 月 18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通过跨区域点对点劳务协作等有序组织农民工返岗,除疫情严重和扩散风险高的地区外,对限制劳动者返岗的不合理规定要坚决纠正。各地也群策群力,包飞机、租大巴、包高铁等“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的一站式服务纷纷亮相。为了提高返岗效率,浙江、广东、福建等用工大省主动与河南、安徽、甘肃等省份建立劳务协作对接机制;四川与江苏、上海、山东等 10 个省市推进健康证明互认。截至 4 月 16日,全国共组织专车、专列、包机等累计“点对点”运送农民工约 590万人。
——返岗有补贴,牵线搭桥少设障。
“你来上班,我来买单”,浙江义乌包下高铁,只要扫二维码报名,就能免费从安徽阜阳返岗上班;湖州企业新招员工一次性补助生活费1000 元。
“稳岗”奖励送上真金白银。一季度投产奖励 100 万元,实现两位数增长最高奖励 500 万元……广州黄埔区发布的 8 条措施让企业直呼“实惠”。截至 2 月 16 日 15 时,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80.7%;九成以上工业百强企业、世界 500 强工业企业均已复工。
——管理有预案,疫情防控不放松。
在广东顺德,格兰仕工厂内,员工统一佩戴口罩,专人每 4 小时对在岗者进行一次测温。职工用餐统一派送到车间和办公区域,保持间隔用餐。
在上海陆家嘴,上海中心大厦保洁员每隔 40 分钟就给门把手、电梯按钮、扶梯扶手带等重点区域消毒,新风系统则不间断保障楼内空气清洁。
——运用新技术,开展防控靠智能。
3 月 10 日 11 时 30 分,广汽丰田南沙厂区一工厂总装车间的员工陆续到第二食堂二楼吃饭,每个人就餐前都会打开微信扫描餐桌上的二维码。“员工在窗口一刷餐卡,个人信息和就餐时间就被系统记录下来,扫描桌上的二维码,系统再次记录下人员、时间和位置信息,万一出现确诊病例,马上就能找到附近的密切接触者。”广汽丰田总务保卫科餐饮服务系系长说。
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数据库,对不同风险人群进行精准识别,预判不同地区疫情风险,为促进人员有序流动和复工复产提供服务。经公民个人授权,“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等作为出行、复工复产的凭证,根据查询结果进行管控通行和分类处置,实现分区分级的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和精准防控。
截至 4 月 14 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员工复岗率分别达到 99%和 94%。
物流堵点如何打通
员工到位只是复工复产第一步,没有生产资料的企业依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疫情防控高峰期,一些地方为防止疫情蔓延,自行设卡拦截;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出入口、普通国省干线、客运站等不影响正常交通的地方,也按要求设置了约 2 万个卫生检疫站。这些关卡阻断人员物资运输,成为复工复产的堵点。
复工复产,交通运输是“先行官”。如何才能真正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维护统一大市场,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切实提高复工复产的整体效益和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严格落实中央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物流协调机制,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通堵点,让经济血脉流动起来。
“一些地区、矿山封路,造成原材料供应量不足。”2 月初刚复工时,原材料供应不上一度让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陷入窘境。了解到企业困难后,南宁铁路局立即从广西防城港组织约 300 车的货源,保证柳钢集团煤炭、矿石等原材料供应。再根据柳钢生产、销售变化情况,最大限度实现多装快卸,24 小时不间断运行把螺纹钢等成品运输到南宁国际铁路港。上下游物流畅通,柳钢集团在 2 月 15 日顺利实现炼铁生产开工率 100%。
钢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2020 年 2 月 24 日,工人在唐山市丰润区一家钢铁企业炼钢炉前工作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推动“公转铁”的同时,交通、公安等部门也密切协作,推动公路撤站撤卡、保通保畅。截至 3 月 15 日,各类堵点和卡点实现应撤尽撤、应通尽通。4 月 8 日零时,武汉市解除离汉通道管控,全国交通大动脉彻底畅通。
打通堵点不仅靠交通行业,各地各部门都行动起来。针对进口冻肉在天津港、上海港滞港问题,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推动疏港,使箱位占用率在短时间内降至 50%以下。协调解决京东集团在 18 个省份的77 个仓库运转受限、45 个城市运输寄递不畅问题,帮助企业打通全国物流网络。
打通堵点不仅靠协调,更要靠技术。在浙江丽水,当地交通运输局与物流科技公司合作,搭建货运信息服务平台,29 家货主、150 家货运企业、234 辆货车火速入驻,在解决货主燃眉之急的同时,也助力物流企业服务更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
——降成本,让生产要素快速转动起来。
嘉川三捷公司主要从事商品车整车运输。公司负责人回忆复工初期艰难困境时说:“整整停工 31 天,年初接的货在库房出不去,年后上游企业有些刚复工,产能没恢复。水电气笔笔都是支出,900 多个员工,要发工资缴五险,资金难以周转。”
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嘉川三捷公司享受到社会保险单位缴纳部分减免征收、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用水用气成本等优惠政策。“光水电气和医保费用减免等方面就减少开支超过 80 万元。截至 5 月底,公司已实现产值 2.45 亿元,累计运输里程 2382 万公里。”公司负责人说。
疫情发生以来,一系列政策“及时雨”为物流企业降本纾困。全国收费公路 2 月 17 日起免收通行费,每天减免约 15 亿元;3 月 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阶段性免收进出口货物港口建设费,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等政府定价收费标准降低 20%,铁路保价、集装箱延期使用、货车滞留等费用减半收取,收费公路持续免费;针对交通物流企业的经营困难,阶段性减免各种行业收费,对企业运输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等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多项有力举措及时出台,为企业纾困,为行业助力。
“我们公司 240 辆货车,一个月能省 10 万元的通行费,运输效率也提高了。”云南德胜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说。“企业已享受到减免今年 2 月至 6 月社会保险费用约 60 万元,减轻了资金压力,截至 3 月下旬集装箱运输量已达 3 万多标箱,同比增长 10.6%。”安吉上港国际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说。
据统计,从 2 月 17 日到 5 月 5 日免费政策实施期间,共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 1590 多亿元。
——提效率,让物流运输真正活起来。
5 月初,一艘满载集装箱的货船驶入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集装箱里的进口玻璃材料将从果园港出发,运往各地。“根据不同厂家对原材料的时效要求,组合江海、铁海、陆海联运等多种方式运输。不仅降低成本,也提升了效率。”康宁显示科技相关负责人说,“预计今年全年,公司相关线路物流成本会降低 5%—10%”。
多式联运考验的是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但背后却需要港口在装卸操作、物流短驳、无纸化提单、智能闸口、联运信息平台等方面打通脉络。疫情发生以来,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提升城市配送发展水平,以及推动货车“三检合一”等各种方式,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助力企业加速复工复产。
例如,为保障N95 口罩快速顺畅到达武汉,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顺丰集团研究建立N95 口罩全程联运优先机制,通过与N95 口罩生产厂商建立互信关系、对N95 口罩运单做优先级标注、优化两端运输方案、协调民航局解决飞行员因执行疫区任务被隔离等措施,顺丰N95口罩承运量和运输时效均得到大幅提高。自 2 月 8 日机制建立以来,顺丰N95 口罩运输时间平均节约 20%左右,其中南京至武汉最快可从2 天时间压缩为 1 天。
打通堵点、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奏响物流运输的“三部曲”,使全国物流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3 月末,全国公路、水路运输企业复工率 89.1%,进入二季度,公路水路运输企业复工率已达 98.8%。
资金压力如何缓解
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减弱,不少企业销售渠道受阻,库存积压严重,资金压力成为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进程中的“拦路虎”。国家发展改革委始终把服务企业作为复工复产的重要内容,会同金融部门通过增加银行信贷、提供发行债券“绿色通道”等方式,全力协调解决企业资金问题。
“每年寒暑假是公司业务量最大的时候。按照计划,原定于 1 月29 日前后恢复开课,但受疫情影响,公司业务一直没能开展。”某品牌少儿英语培训机构负责人坦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现金流。一方面,年前接到的订单因疫情退掉了,年后又无法完全开课,缺少收入;另一方面,员工工资、教室房租等成本都很大。“公司共有 200 名员工,员工的‘五险一金’是公司目前主要支出之一,另外想要转战线上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资金活水汩汩而来,才能为企业复工复产“加满油”。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已经出台的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政策要尽快落实到企业”,“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
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财税金融等多部门积极行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减税费、增信贷,给企业送上资金支持。
减税降费深入推进。财税部门接连推出 4 批 21 项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为企业减轻社保费负担,重点帮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2020 年,全国累计减税降费超过 2.5 万亿元。
金融支持加大力度。2020 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 3 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4 次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释放 2.45 万亿元中长期流动性资金。通过设立专项再贷款、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加大财税金融帮扶力度。3 月 27 日,宜昌兴发化工有限公司厂房内的机器轰隆作响,正在三班倒生产磷肥。农行湖北三峡分行上门对接、投放贷款 1.05 亿元后,工厂资金难题得解,加速运转,疫情期间销售化肥 8 万多吨。为加快复工复产,湖北省陆续出台支持疫情防控财税“17 条”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18条”,预计企业少缴社保费 121 亿元。
——通堵点、解难点,畅通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中小微企业是复工复产过程中压力最大的企业群体。疫情发生以来,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的多项政策密集出台。对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体育、娱乐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采取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负担;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新增优惠利率贷款;支持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扩大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政策受益面,发力稳就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解决增信问题,财税金融部门出台不少新招。税务部门把申贷企业的涉税信息分类打包提供给银行,企业再不愁没抵押物、贷不到款。在广东,银税联手推出面向个体纳税人的“社保贷”;在山西,单户贷款额已调高至 300 万元;在厦门,小微企业可通过手机实现“秒批秒贷、随借随还”。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 6 月末,已对超过 1.8 万亿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实施延期,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超 13 万亿元,同比增长27.6%;平均利率也大幅降低,13 万亿元贷款平均利率 6.03%,较 2019年全年的平均利率降低 0.67 个百分点。
产业链如何协同复工
生产链条全速开动,靠的是每一个齿轮的有序转动。由于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进度不一, 一些已复工企业面临前端关键原材料和重要零部件缓供断供、后端市场需求不振的“两头挤压”,出现产能不足、库存积压,甚至面临重新停产。
2 月 10 日,总部位于苏州高新区的莱克电气复工第一天,只有20%的员工到岗。通过组织专车运送、点对点招工,到 3 月上旬,企业用工恢复到正常水平。可还没来得及喘口气,问题来了——公司供应链管理部在与供应商进一步联系时发现,“上游企业 40%复工了,但复产率只有 20%,物料供应只能保证 8%的产能”。
产业链环环相扣,如何更快更好推进产业链协同复工?
——重点领域先行,关键产业带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
莱克电气的供应链管理部迅速变身为一个应急救援部门: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和供需短板,围绕企业解决用工、原材料供应、物流、融资等需求,全面梳理,摸清堵点、难点,有针对性地精准施策,帮助供应商共同解决复工复产难题。
上下游企业出现用工缺口,怎么办?
3 月初,一辆载着莱克电气 10 余名员工的汽车开往浙江温州。这是莱克电气派往当地一家开关供应商佳奔电子公司支援生产的。“这时候送员工,就是雪中送炭啊!”佳奔公司负责人难掩激动,“公司老员工回不来,新员工不熟练,而且还是花高价招来的劳务工。”
上下游企业出现资金困难,如何解?
湖北黄石三环离合器公司是东风汽车一级供应商,“东风不仅按时支付货款,还给我们追加订单,助力企业产能直线上升。”公司销售总经理说。
企业勠力同心,减负政策不断。“为确保资金精准滴灌到产业链上下游,银保监会鼓励商业银行给产业链上的关键企业授信、贷款,推动它们以实时付款、降低预付款等方式支持上下游中小微企业。”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介绍,仅银行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就超过了 2.5 万亿元。
不仅是莱克电气,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工作专班,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地区的问题。通过持续梳理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及其核心配套企业名单,将企业反映的重点问题纳入工作专班来推动解决,带动上下游企业抱团复工复产。
针对口罩机生产企业关键配件供货不足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江苏、浙江、厦门等地有关上游企业紧急生产供应。帮助杜邦公司武汉工厂复工复产,保障汽车生产用关键辅料胶黏剂的供应,避免一汽、上汽、东风等整车厂商停产。积极协调中粮肉食、双汇集团、统一食品等重点生活物资保供企业上游环节复工复产问题 30 余起,特别是仅用一天时间就解决了双汇集团上游 25 家供应商企业复工复产难问题。
——发挥科技支撑,线上线下协同,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供应链管理。
2 月 10 日,宇星螺帽 76 条生产线全面复工,但完成订单还缺一个关键部件——螺母上面的垫圈。“我们找了将近 30 家配套企业,都达不到精度要求,唯一符合要求的是江苏泰州的一家企业,但是一直没复工。”公司负责人很着急,如果这批产品不能及时交付,每小时要赔偿买方 6 万元。
“及时雨”很快降临。驻企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企业面临的难题,迅速和江苏泰州经信部门联系,在他的协助下,3 天之内这家垫圈生产企业便复工生产。
除政府帮扶外,更多企业也借力工业互联网加速复工复产,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目前已链接 2 万多家企业,发布及承接企业需求 8700 多万件,赋能全国 2100 多家企业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具有全球视野,稳定国际供应链,以超常规举措力促企业复工复产。
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世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的世界葡萄酒贸易中心内,摆满来自法国、阿根廷等 10 多个国家的500 多种优质原装进口葡萄酒。
“我对外贸前景是有信心的。地方政府组织了银企对接会,协调银行对中小企业‘输血’。”创办世界葡萄酒贸易中心的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也主动作为,尽管线下餐厅、商场的订单明显回落,但抖音、快手等网上直播带货的订单激增。
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保订单、保履约、保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 11 项稳外资举措,商务部出台了应对疫情“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20 条政策,印发了推动商务领域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通知,财税、金融、海关等部门也出台了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外贸外资企业的支持。
着力打通产业链堵点、断点,推动固链、强链、补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复产。截至 4 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 99%,中小微企业复工率达到 88.4%,重大项目复工率超过 95%;湖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员工到岗率分别达到 98.2%、92.1%,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研讨题】
1. 为什么在疫情暴发初期就强调复工复产问题?
2. 复工复产与防疫抗疫是否存在冲突?
3. 企业复工复产面临哪些突出性难题?
案例分析
一、在疫情暴发初期就强调复工复产问题的原因
其一,复工复产是取得抗击疫情胜利的物质基础。在疫情暴发初期,许多重要的防疫物资出现极度短缺。如果不能及时组织复工复产,防疫物资的短缺将加大防疫抗疫工作的难度,使得防疫抗疫过程中付出更大的生命和健康代价。
其二,复工复产也是保障基本民生物资的需要。粮食、蔬菜、肉类等基本民生物资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具有刚性需求特征,保持这类物资的充足供应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否则,防疫抗疫的社会动员能力将会受到损害。
其三,复工复产也是保障就业、稳定增长的需要。复工复产既涉及农业生产物资的保障供应,也涉及广大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这些部门对于保障就业、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很多农用物资生产与供应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如果不能有效复工复产,将对春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也将影响全年农业发展。再者,不能够组织好复工复产,各类企业上下游供应链将被打断,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在这种条件下,中小企业由于受流动资金紧张、招工难等因素的影响,极容易陷入破产境地,从而加大就业压力。
其四,复工复产也是稳定外贸的需要。很多外贸型企业的订单是疫情前签订的,如果不能有效组织复工复产,也将对这类企业直接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这类企业从所参与的产业链中退出。
二、复工复产与防疫抗疫之间的冲突
防疫抗疫要求保持社交距离,这无疑增加了复工复产的难度。一方面,复工复产单位生产经营将使得人员密集,加大传染风险;另一方面,复工复产人员返岗过程中也涉及乘坐交通工具问题,以及复工复产人员返回工作地居住场所后如何有效管理的问题。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需要进一步提高基层防疫能力,既要做到有效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又要对复工复产人员的工作、流动、居住进行有效管控,防止由于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
复工复产存在必要性,防疫抗疫存在紧迫性。在党中央要求对疫情做到严防死守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实践中是否能做到两者的协同推进也是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集中考验。
三、企业复工复产所面临的突出难题
由于疫情暴发正值春节期间,企业复工复产面临如下突出问题:
其一,用工难。正值春节,很多制造业企业员工选择回乡过节。疫情加剧了回乡员工的返工难度。此外,受疫情影响,很多人担心感染病毒,因而降低出来工作的意愿。总体上讲,相对于常态,疫情期间企业招聘员工或让员工复岗更加困难。
其二,流动资金短缺。由于正值春节,银行的信贷业务还没有正式开展。而且,受疫情影响,加剧了企业经营风险,也导致金融部门惜贷情绪加剧。
其三,原材料供应不充分。复工复产具有系统性特征。以制造业企业为例,只要上游投入品有一类投入品供应出现问题,企业的复工复产就受到制约。因此,复工复产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地方政府针对本地企业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也需要中央政府在宏观上加强统筹协调。
其四,交通不畅通。交通不畅通不仅直接制约人员流动,也影响物资流通,而且还存在人为阻断交通的行为,成为复工复产的堵点。
四、复工复产涉及的公共部门在推进复工复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复工复产几乎涉及所有具有经济职能的部门,例如发改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门、交通部门、工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等。从中央部委来讲,这些部门在防疫抗疫中主要负责政策制定。例如,组织铁路、交通、民航、质检等部门在交通站点和出入境口岸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为企业减轻社保费负担等。对地方政府而言,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统筹落实。更加详细的内容,可以研究各个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从而整体呈现复工复产相关部门的工作要点。
五、地方政府在帮助企业推进复工复产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由于存在种种困难,企业复工复产的成本相对常态肯定是大幅增加的。因此,推进复工复产要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而从疫情防控要求来看,推进企业复工复产,要求地方政府进一步细化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的疫情形势采取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分区分级等措施。既要在推进返工复工过程中保障落实疫情防控,同时也要避免“一刀切”政策而对返工复工施加不必要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