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三道关 织密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网
——北京“全口径、全范围、全闭环”防控体系的实践与启示
案例正文
【 引言 】 2020 年 2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北京作为首都,做好疫情防 控工作责任重大,决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 防控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坚决抓好外防输 入、内防扩散这两大环节,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尽最大可能控 制疫情波及范围。
【 摘要 】 2020 年 2 月底,随着境外疫情的加速扩散蔓延,世 界多国疫情呈现暴发态势。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入境口岸之一,首都 北京的境外输入风险陡增。面对不断加大的境外输入风险和防控压 力,北京出台一系列防控举措,形成“全口径、全范围、全闭环” 的防控体系。当前,全球疫情仍不断蔓延,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的大 考仍在持续,对科学施策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 本案例可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处置重大涉外突发事件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境外疫情防控 境外输入风险 闭环防控体系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打响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迅速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就在国内疫情形势好转的时候,自 2020 年 2 月开始,境外疫情呈现加速扩散蔓延态势。2 月 26 日,中国境外报告的新增病例首次超过境内。2 月 28 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传播风险和影响风险级别从“高”上调为“很高”。北京时间 3 月 12 日零时 35 分,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大流行”。全球疫情的加速扩散蔓延,为刚刚取得国内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的中国摆上了一道新的抗疫“附加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北京作为首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责任重大,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境外疫情防控工作,强化首都责任意识,把坚决打赢防控境外疫情输入阻击战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任务来抓。
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北京要解好这道境外疫情防控的“附加题”,压力不言而喻。数据显示,首都国际机场每周有 2600 余班国际客运航班分别通航欧洲、美洲、亚洲等 33 个国家和地区,高峰时期日均入境人员达 34500 余人。面对不断加大的境外输入风险和防控压力,如何精准应对、相机施策,在最短时间里“织”起一张上下贯通、内外联动、公开透明的境外疫情防控网,考验着北京的决心和智慧。
基本过程:从紧急应对到有序处置,动态调整把“网”织好
2 月 26 日,宁夏出现首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 月 29 日,北京市新增 2 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他们搭乘境外航班入境抵京,后被证实均为上述宁夏首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北京的境外疫情防控阻击战,从这天开始正式打响。
2 月 29 日至 3 月 10 日:紧急应对、建立机制
2 月 29 日,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办公室接到一通紧急电话:一架搭乘两名宁夏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飞机即将抵达首都国际机场。
这是一架载有 390 多人的飞机。已知机上有两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机上其他人的密接范围如何界定?如何快速协调可以承载大规模人员、符合隔离条件的隔离酒店?疑似患者如何转运?转运过程中如何建立闭环管理?……面对未知,问题接踵而来。
为了应对这一突发情况,北京市相关部门和海关、边检、首都机场等单位临时组成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制定处置预案,最终采取全机隔离的方式,并及时协调转运通道、医疗单位、隔离酒店等资源,顺利完成了此次应急处置。
伴随着这一紧急行动,中央针对境外疫情防控的新形势迅速出台相关应对举措。外交、海关、移民、民航等部门出台了防范输入、风险管理、航线运行等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政策“组合拳”。
3 月 2 日,北京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六次会议召开。会议首次明确,疫情防控从此前的“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两线作战转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防境外疫情”三线作战。在具体举措上,首都机场同日成立空港口岸前方应对处置组,严格入境管理。对来自或去过疫情严重国家的入境人员实施 14 天隔离医学观察。
北京市负责同志高度重视境外疫情防控工作。3 月 5 日,北京市主要领导到空港口岸前方应对处置组和机场地区检查指导北京口岸疫情防控工作。北京市有关领导每天到首都机场一线值班,研究解决现场问题。
尽管相关工作机制得以初步搭建,但伴随全球疫情加速蔓延,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侨华人选择回国“避疫”,入境量大幅增加。加之入境检疫、筛查、分流等环节需要较长时间,大批人员在机场、定点筛查医院滞留等现象增多,北京防控境外疫情能力亟待增强。
3 月 11 日至 18 日:闭环管控、日益主动
为完善处理与日俱增的境外输入客流,织好织密境外疫情防控网,北京市在健全突发事件快速处置机制方面开始了新的探索。
3 月 11 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按照“全口径、全范围、全闭环”要求对疫情严重国家入境人员的防控工作进行了规范,通过严格进京管理协调机制与外省区市沟通,点对点、手递手,形成了闭环防控体系。3 月 12 日,北京口岸入境管理联防联控前方指挥部正式成立。
在入境检疫环节,在首都国际机场T3 航站楼D区开辟专门区域,作为来自疫情严重国家的航班停靠专区,对所有乘客完成卫生检疫、体温筛查、信息核录、进港中转等流程后,分类进行转送。
在转运环节,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位于顺义区,邻近首都机场)设立专门集散点,用于经机场检疫后未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低风险人群临时集散点,由各省区市和北京市 16 区及开发区分别派驻工作组,负责 24 小时的分流转送工作。
此后,根据全球疫情发展情况,针对入境进京人员的管理工作,北京市不断调整优化相关政策:3 月 11 日起,要求非疫情严重国家进京人员也要居家或集中观察 14 天;3 月 14 日,明确境外回国的人员在入境过程中确诊,如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自付;3 月 16 日,明确所有境外进京人员,均转送至集中观察点进行 14 天隔离观察。同时启用小汤山医院,用于境外来(返)京人员中需筛查人员、疑似病例及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治疗。
2020 年 3 月 16 日起,北京小汤山医院启用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与此同时,全球疫情进一步快速蔓延。当地时间 3 月 13 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目前 123 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向世卫组织报告超过 13.2 万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死亡病例已超过 5000 例,“这是一个悲剧性的节点”。
汹涌而来的全球疫情让初步构建起来的北京境外疫情防控网再次遭遇压力。
数据显示,3 月 18 日,北京累计报告 64 例境外输入病例,居全国之首,78%是入境中转旅客。相关工作人员反映,彼时大部分压力由北京承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外地人员转运工作多由驻京办工作人员承担,存在风险,防控工作模式仍需继续优化。
3 月 19 日起:航班加降、防控到位
3 月 19 日,针对疫情发展形势的变化和具体工作中凸显的问题,北京市境外疫情防控工作再次进行重大调整。民航局、外交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移民局联合发布《关于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有关事宜的公告》,决定调整目的地为北京的部分国际航班从几个指定第一入境点入境。3 月 23 日起,所有到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均须从天津等 12 个指定的第一入境点入境。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一措施有利于严控境外疫情向首都北京持续输入,提升对国际航班进京旅客的安全健康保障能力和入境旅客的通关效率。调整后的各赴京国际航班第一入境点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树牢“全国一盘棋”思想,严格闭环管控,通过多项具体措施全力做好国际航班经停入境防控工作,为北京、全国打好境外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支撑。
此外,随着境外疫情快速蔓延带来的输入性风险持续增加,北京市决定从 3 月 25 日零时起,所有从北京口岸入境人员不分目的地,全部就地集中隔离观察、做核酸检测。
主要做法:从源头把控到兜底防控,环环相扣把“网”织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北京境外疫情防控网织好之后,要真正发挥效用,必须环环相扣把“网”织密。
面对不断加大的境外输入风险和防控压力,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与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相互衔接配合,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涉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力量统筹。北京市会同民航、海关、公安、卫健、边检、机场等部门打出“组合拳”,紧紧抓住源头管控、近端筛查、科学处置、社区防控、风险预警五个环节。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对疫情以来各阶段、各领域、各环节应对境外输入政策全面总结提炼和固化深化,制定印发《关于应对境外“带疫解封”和境内疫情输入风险筑牢首都安全屏障的意见》《关于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入境进京防疫管理工作的意见》等 10 余个文件,进一步明确、规范、细化防控措施,做到所有链条不存疏漏,形成“全口径、全范围、全闭环”的防控体系。
多部门联动,严守入境关
织密从“国门”到“家门”的全闭环防控网,源头管控至关重要,航空口岸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沿阵地。为守好第一道防线,首都国际机场全面加强与海关、边检等单位的联动,千方百计把防输入措施抓得更严、更实、更细、更紧。
一是有效防止机场内交叉感染。3 月 10 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按照“最短路径、最小影响”的原则,重新调整国际进港航班流程,将T3 航站楼D区划设为专区,原有商业餐饮店面等移除,供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的航班集中停靠。该专区整体相对独立,从空间上实现了与其他地区航班旅客隔离,能有效防止机场内交叉传染。3 月 13 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国际进港航班,也全部转至首都国际机场专区内运行。从 3 月 15 日开始,北京将所有国际及港澳台航班全部调整至专区,实施远端管控、近端筛查、科学处置、责任交接、闭环管理,包括严格国际航班登机前体温检测,发热旅客不允许登机;谎报瞒报者给予法律制裁,并纳入信用体系;严格公务机进京管理等。同时,北京市严格落实民航局新版“五个一”管控政策,实施航班“熔断”措施,对航空公司同一航线航班,入境后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旅客人数达到 5 个的,暂停该公司该航线运行 1 周;达到 10 个的,暂停该公司该航线运行 4 周,以结果为导向倒逼来京航班远端健康筛查措施落实。
二是严格查验旅客信息。在首都机场T3-D处置专区,北京边检总站设置了国际中转、国内中转、抵京检查三个区域,根据旅客行程引导进入不同区域办理边检手续,过检后将分别进入不同通路分流处置,全力避免混流交叉。在具体查验中,北京边检总站通过成立临时党委、加强大数据研判、提高执勤防护级别、重点涉疫人员采用无线验放设备等一系列措施加强查验效率。
三是把好口岸第一道检疫防线。北京海关在T3-D专区设置了健康申报、体温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样机转运等功能区,依据各级联防联控机制提供的多方面信息,全面开展疫情研判和风险分析,对高风险航班和人群准确画像,精准预测,最大限度关口前移。对照世界“疫情地图”,及时锁定重点疫区国家,实施精准布控,针对重点航班实施一机一策。在精准预测和精准布控基础上,严格实施“三查三排一转运”,在检疫筛查环节严格实施 100%健康申报核验、100%两道体温筛查、100%医学巡查;在检疫排查环节严格实施 100%流行病学排查、有症状人员医学排查和实验室检测排查;在检疫处置环节对疑似病例一律按照联防联控机制,转运地方卫生健康部门妥善处置,确保所有出入境人员一个不遗漏、健康申明卡一份不缺少、有症状人员一个不放行。在严密检疫排查的同时,北京海关还不断提升科技支撑水平,积极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及血清抗体实验室检测,遴选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技术人员组建博士团队,最大限度确保检得出、检得快、检得准。为强化出入境人员卫生检疫,海关开发“智慧旅检”卫生检疫模块信息化系统。用二维码“一码通关”和无接触式检疫手段,多数旅客完成海关检疫等全程工作仅需 5 —10 分钟,通关速度提升 50%以上。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自 2020 年 3 月 10 日启用 3 号航站楼D区为入境航班的处置专区
(新华社发 陈钟昊/摄)
精细化管理,把好转运关
入境之后,第二道关卡在于转运。为了防止入境人员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交叉传染,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研究制发《北京口岸疫情严重国家入境人员闭环转送工作方案》,并专门在首都国际机场设立了入境进京人员交通服务保障现场调度组,落实闭环转运工作。针对外航机组人员入境的特殊情况,机场前方指挥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外航机组人员入境疫情防控管理的措施》,指定隔离酒店,全程闭环管理。
北京为入境乘客提供 24 小时不间断转运服务,入境旅客转运实行一站直达,转运流程形成完整闭环;在转运工作中,实施乘客隔座乘坐,严格控制车辆满载率不高于 50%;提前对接航班、旅客、行李数据信息,提前备班做好转运准备;司机和转运车辆专车专用,做到“出车一趟、消毒一次”,司机全程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提高了乘客和司机双方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入境筛查后,初步研判为“健康”的人群会被交通服务保障组转送至新国展集散点进行登记分流。北京市第一时间在新国展成立现场指挥部,坚持“办公与转运分离、京内与京外分离、人流与车流分离”的原则,实现一、二层独立运行,确保一线转运人员与后台保障人员“零接触”。
北京市顺义区首都机场入境人员接转专班现场负责人介绍了入境抵顺人员接转工作的具体做法:“进入新国展,首先由信息登记组工作人员为其测量体温,体温异常者引导其至隔离点进行体温观察,同时上报疾控中心,联系 120 救护车将其送往指定医院进行后续管理。体温正常者将依次填写一表(入境人员信息登记表)、一卷(健康调查问卷)、一书(集中观察告知书)和一单(交接单)。确定旅客归属地后将其移交对外联络工作组,由其继续依据旅客基本信息与相关乡镇、街道、居委会、酒店集中观察点进行对接,经确定交接人员信息后,将联系人、联系方式移交到对外转运组,转运工作组再次对转运旅客进行核实无误后依次引导其至乘车点上车进行转运,到属地、居委会或酒店集中观察点与交接人员‘手递手’‘点对点’对接,清点人数并进行签字、拍照,将资料及时反馈给信息登记组进行闭环管理。”
入境筛查后,初步研判为“异常”的人群,会被卫生健康部门通过 120 救护车转送至定点医院进行进一步筛查。为规范相关工作,卫生健康部门制定《机场口岸特殊旅客医疗卫生管理工作方案》《定点医院初步排除新冠肺炎旅客管理方案》,明确相关单位职责任务,规范旅客转运、医院筛查和移交管理等各项工作。经定点医院医学筛查后,确诊病例收治入院,疑似病例收治入院并进一步排查,初步排除新冠肺炎入境旅客转运至集中隔离酒店继续实施 14 天隔离观察(机组人员由其所属航空公司管理);治愈确诊人员出院后继续实施 14 天集中隔离观察,核酸检测阴性并无其他症状后方解除隔离。
在这一过程中,120 救护车执行旅客转运任务,专门安排负压救护车负责转运,救护车数量从最初的 6 辆增加到最高峰时的 29 辆。“随着疫情的进展,3 月 10 日,北京急救中心在首都机场搭建 120 急救调度‘移动指挥平台’,实现了与 120 调度指挥中心调度系统信息的实时联动和转运工作数据的动态统计发布,形成‘汇集—分析—研判—通报—核查—反馈’的数据应用闭环,为各个环节工作的落实和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调度系统增加了‘批量转运登记’和‘一车多人’功能,优化了突发事件录音关联,实现了调度员操作步骤简化,所有任务车组刷卡上班,调度统一调派,提升了调派工作效率。”北京市急救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从 2 月 29 日到 7 月底,120 全网已经成功转运入境健康异常人员 4600 余人,全部安全送达定点医院。统计数据显示,转运人员中共计发现 126 名确诊病例。北京市疾控中心调查染疫航班90 余个班次,调查包括航班、公共交通等密切接触者共计 5453 人,其中北京密接 1394 人(航班密接 1154 人),向全国各省区市横转密接信息 3872 人次。
严格中有温情,筑牢隔离关、社区关
经历了入境检疫、转运等关卡后,集中观察点、社区成为境外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北京市一系列硬核举措中也透露着浓浓温情。
对于集中观察点来说,首要考验在于如何与转运环节实现“点对点”“手递手”。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集中观察点均由政府指定、属地管理,层层压实落细责任措施。新华联丽景温泉酒店是入境进京人员集中观察酒店之一,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李遂镇,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区医疗部门、属地、酒店共同组建驻场工作专班,建立健全例会等工作机制,梳理完善接待客人、解除观察人员、转居家人员等多本动态台账,保障了观察工作顺利高效完成。
“在防护上,我们采取了‘双闭环’防护机制。一是严格旅客管理闭环,规定转运车辆和旅客通道、停靠和登记区域,实行分区标识化、餐车专属化、垃圾处理专业化;二是强化服务保障人员管理闭环,加强二级防护、消毒程序及专用通道使用等培训,严格上岗前规范培训、实操训练。”顺义区李遂镇工作人员介绍。
第二重考验在于集中观察期间的“全封闭”管理。新华联丽景温泉酒店副总经理介绍,酒店严格按照防疫要求服务保障:“入境客人由专车送到酒店后,在卫健委指导人员协助下完成相关手续后即进专用电梯进入房间。其间酒店员工每日送餐到房间外,及时收取垃圾,离店后按防疫要求进行房间清洁,其间不与客人进行任何接触。”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入境进京旅客需要经过落客区分流、信息登记、健康检测、乘车转运、集中观察五个环节完成集散,社区是负责接受转运和集中观察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与上一个环节衔接中,北京市要求社区详细建立境外人员疫情防控档案,坚持一人一档、每日微信联系、每日分析研判,及时掌握境外返京人员动态,做到对于即将返京人员的所有关键信息知晓于心,对于无返京条件的进行耐心解释劝阻。在接收转运过程中,要求严格执行按时驻守对接工作,严格执行全过程消杀,严格执行防护隔离措施,确保“点对点”“手递手”。
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香蜜湾社区是一个高密度混合型社区,常住人口 2607 人,包含来自 34 个国家的 216 名外籍人员。“我们主要做了三个工作,一是沟通摸排,拉网式摸排外籍人员情况后建立专门的外籍人员微信群,双语宣传疫情防控的最新政策,确保提前掌握境外将返京人员动态关键信息,促使其在回京途中全程配合做好防控措施。二是护送接收,设专人对接隔离点,24 小时待命,做到工作人员安全防护到位、提前等位无缝对接、全路程消杀,确保全过程零传染。三是隔离保障,为隔离人员安装门磁监控、基本生活物资保障、垃圾清运消杀、进行居家隔离心理疏导等。”空港街道香蜜湾社区负责人认为,在疫情常态防控工作中,可以加强多部门联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科技产品增强“技防”。
从应急处置到常态防控,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有待构建
两个多月精心“织网”,“全口径、全范围、全闭环”严密防控,从 4 月份开始,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相继传来——
4 月 28 日,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患者清零。
5 月 17 日,北京市宣布,此次疫情防控中,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总体上经受住了考验。365 万返京人员进行了居家和集中观察,160 万人参与社区防控。
9 月 2 日,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对外宣布,将从 9月 3 日起逐步启动 8 个国家 9 个航班恢复直航试运行,并对直航航班实现科学、有序、动态调控,北京防范境外输入工作进入新阶段。
除了数据之外,北京此次境外疫情防控的成效也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
新国展集散点专门设置了外语翻译咨询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 23 名志愿者提供语言翻译服务,不少入境旅客点赞“贴心”。
空港街道香蜜湾社区贴心暖心的服务吸引了十余名外籍志愿者主动担任社区疫情防控的信息员、消毒员、值守员和后勤保障员,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
北京用精细化管理织密了一张境外疫情防控网,也用实际行动进一步凝聚了社会共识,增强了全社会共同抗疫的决心。
如何从应急处置到常态防控,构建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成为北京市更深的思考。5 月 8 日,北京市研究把小汤山医院作为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基地等方案,做到平战结合、有备无患。
参与这场境外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也有着深切的体认和想法。
有工作人员建议,应在防疫标准上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更好地弥合不同部门执行标准不一的问题。还有工作人员从过年期间就奋战在防疫一线,随着复工复产逐渐正常化,原有工作和防疫工作双重叠加,工作压力过大,亟须构建常态化的人员配备机制。
这些都将成为北京市下一步境外疫情防控政策完善的着力点,也将为其他地区的境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镜鉴。
外籍志愿者陆尚屹(左)帮助社区居民将快递件放入拉杆车
(新华社记者 任超/摄)
【研讨题】
1. 北京是如何织密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网的?
2. 北京市在境外疫情防控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
3. 北京市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体系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空间?
案例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防控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以遵循,需要从实践中摸索总结,探索出一套符合北京实际的境外疫情防控体系。
一、风险治理主体:以协同治理搭建外防输入的治理框架
一般说来,协同治理是一种治理安排,指一个或多个公共机构直接与非政府利益攸关方进行正式的、共识导向的和协商的集体决策,旨在制定或执行公共政策,或是管理公共项目或资产。北京外防输入的协同治理体现为以下特点。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全面统一的指挥体系。北京市委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组建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中央授权,北京和中央单位、军队联合组建了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全面构建央地协同、军地协作、内外联动的“大防控”格局。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与北京防控领导小组实现工作全面衔接、一体指挥,及时决策部署重大事项。及时成立北京口岸入境管理联防联控前方指挥部;建立与湖北、粤港澳大湾区、22 个入境口岸地、涉疫情省份专项协调机制。顺义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入境进京人员接转工作组,统筹落实港澳台入境进京人员接转工作。各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分别由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坐镇靠前指挥,严明指挥长首要领导负责制。
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北京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了整体推进机制。一是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牵头督导,发挥组织高效调度能力。每个工作组都设有对外联络人员,确保各工作组相互协调配合,各组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推进工作,涉及职能交叉或空白需要协调或补位时由组织部门协调处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没有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二是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相关单位抽调政治过硬、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志愿者组建队伍,参与高强度、超负荷的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工作组成立临时党支部,以党员干部作先锋表率,以点带面,不断加强团队建设。
坚持团结协作,构建有效的协同防控机制。有关方面建立了整体推进机制,包括每日调度、专题会商、信息通报、动态台账等工作制度;公安、卫健、交通、边检、海关、民航、机场等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建强上下联动、运转有序的先头作战堡垒。在集中隔离点管理方面,市、区、乡镇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从严从实分级细化管控措施,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遴选了优质酒店作为集中观察管控地点。按照卫健部门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集中观察酒店制定分类管理手册。多措并举形成闭环式管理机制,织密筑牢安全防护网,统一安全防护标准,选配专班,创新“1+1”工作模式,公安、卫生、酒店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和领导小组。
二、风险治理手段:以依法治理和大数据治理支撑精准防控
现代风险治理需要综合运用法治、行政、经济、科技、教育等手段综合应对。北京境外疫情防控在发挥依法治理和大数据治理这两种现代社会治理手段方面,有成绩也有提升空间。
构建有效的防控规范制度体系。北京市的“点对点”“手递手”的闭环防控体系规定了落客区分流、信息登记、健康检测、乘车转运、集中观察五个环节,总体是有效的。但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缺乏前例可循,在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中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还要因时因势进行调整,这就容易引发公众尤其是境外人员对政策法律依据和规范性的质疑。例如,居家隔离缺乏精细化的标准规定,“点对点”“手递手”交接中造成社区及境外人员不理解与不配合;境外人员集中隔离期满后,酒店开具隔离期满证明不被社区认可。总体看,北京市迅速有效地开展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充分展示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依法依规精细化治理能力不足的短板。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境外疫情输入防控政策法律体系。同时,要进一步明确标准规范,进一步规范细化入境防控流程,统一防疫标准,优化检疫、筛查、分流环节,明确不同类别入境人员隔离要求和政策规定。
构建大数据防控体系。为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和科技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北京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成立数据专班,依托大数据助力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促使防控措施更加精准。在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中,北京边检总站充分发挥大数据研判作用,对来自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有关人员进行分析研判,将排查出的结果和有关情况实时推送给海关等有关部门,为及时有效开展涉疫人员医学排查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提高排查处置的工作效率。同时,将相关国家和地区人员出入境信息及时通报境内前往地有关部门,为开展落地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实现口岸防控与属地管理的无缝衔接。北京急救中心在首都机场搭建120 急救调度“移动指挥平台”,实现了与 120 调度指挥中心调度系统信息的实时联动和转运工作数据的动态统计发布,形成“汇集—分析—研判—通报—核查—反馈”的数据应用闭环,为各个环节工作的落实和决策提供了依据。此外,北京市广泛推广“健康宝”英文版小程序,为防疫工作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织密了在京及进返京人员疫情防控网,筑牢安全防线。
然而,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体系纵向涉及市、区、乡镇(街道)、社区不同层级,横向涉及移民局、民航、海关、公安、卫健、边检、机场等众多部门,“数据孤岛”的问题依然存在。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管理服务的布局合理性需要数据支撑,而涉外大数据(国家移民局、居住地公安部门、商务局外商企业相关信息)并没有实现联通和共享。为此,要全面构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信息网,及时掌握境外来京人员信息,进一步完善“点对点”“手递手”的信息闭环。要进一步畅通信息联络沟通机制,打通公安、卫健、交通、边检、海关、民航、机场等部门之间的“数据烟囱”,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密切协作、优势互补的联防联控合力。同时,应做好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中的个人隐私保护工作,建立涉外疫情信息保护机制,采用严密的访问权限控制、审计、加密等安全措施,强化对侵犯涉外疫情数据隐私等犯罪行为打击力度,严禁非法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三、风险治理动力:各级干部和防控一线人员需要持续注入动力
风险防控的任务靠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来落实,尤其是“最后一公里”要落到基层一线,靠基层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来完成繁杂的防控工作。为此,需要给各级干部和防控一线人员持续注入动力。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常态化保障机制。在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攻坚期,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凭借坚韧意志和党性觉悟克服各种困难,夜以继日、义无反顾,24 小时坚守,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面向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应对未来风险事件,需要构建“多维激励”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应当包括工作激励、组织激励、政治激励以及精神激励等具体的措施。一是要建立督查机制,强化刚性约束。成立疫情防控专门督导组,加强对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杜绝党员干部不履职、不尽责行为。二是要完善考核机制,强化柔性激励。建立和完善工作组成员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价值引导、队伍建设、物资保障、社会动员、心理疏导。三是要树立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引领。挖掘此次北京市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中的先进事迹、典型人物和经验做法,加大对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的宣传报道力度,强化典型引领示范作用。
四、风险治理能力: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是有效防控风险的基础
风险治理成效不仅要靠外部动力机制来激励约束人,也需要靠人的素质能力作为内在的保障。北京疫情防控表明,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是过硬的,但依然存在着短板和不足。
此次参与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的工作团队大多是临时抽调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工作组成员难免对外事政策、工作技巧、专业用语、外事纪律和外事礼仪等掌握不全面,尤其是乡镇(街道)、社区和集中观察酒店等基层工作团队和志愿者外事工作经验较为欠缺,国际化视野需要进一步提升。
伴随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原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组中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相关单位抽调的临时工作人员逐步回归本职,下一步很容易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这就需要将具体负责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工作团队保持相对固定,并着力提升其专业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对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主要针对外语水平、心理疏导、人际沟通、外事政策、外事纪律和外事礼仪、公共卫生防疫等内容进行培训。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留学生、国际志愿者队伍和专业社会组织的人才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整合社会资源。长远看,北京还要注重在全市及各区加强大国际化战略下的人才储备与培养,培养更多的具有全球化视野、思维和意识,外语水平高,熟悉国际准则和惯例,掌握相关知识和规则,跨文化沟通能力强的国际化风险治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