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武汉保卫战要有清晰思路
——打出解决关键而紧迫问题的“组合拳”
案例正文
【 引言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全面部署, 全面加强工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 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 摘要 】 湖北和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 阻击战的决胜之地。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面对突如 其来且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 年 1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 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对湖北省、武汉市人员流动和对外通道 实行严格封闭的交通管控。1 月 23 日凌晨,武汉市发布通告,决定 从当日 10 时起对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 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封城”之后的武汉,面临医院 床位严重不足、医护人员紧缺、医护物资供应紧缺等一系列突出矛 盾。经过连日实地密集调研和深入思考,中央指导组提出,打好武 汉保卫战要发起总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 指示精神,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 总要求,迅速打出一套解决关键而紧迫问题的“组合拳”——坚 持“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策略,抓住防控和救治两个关键,实行 “三量管控”,力求“四应四尽”。4 月 8 日,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封 城”76 天的武汉,准时开启离汉离鄂通道。4 月 29 日,习近平总 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指出,湖北保卫战、武汉保 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 关键词 】 武汉保卫战 “组合拳” 危机决策
突发疫情,危机时刻
2019 年 12 月底,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等陆续接诊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随着流行病学调查等渐次展开,不明原因肺炎悄然肆虐的元凶——新冠病毒浮出水面。
2019 年 12 月 31 日凌晨,国家卫生健康委作出安排部署,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赶赴武汉。隔天,华南海鲜市场休市整治。
2020 年 1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1 月 20 日,专门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强调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深化国际合作。同一天,一系列防控举措出台——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召开首次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0 年 1 号公告,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新冠肺炎病例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
此时,春运大潮分秒迫近,如何避免病毒随人员流动而导致疫情在全国大范围暴发?
1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对湖北省、武汉市人员流动和对外通道实行严格封闭的交通管控。武汉市 1 月 23 日凌晨发布通告,决定从当日 10 时起对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此后,紧邻武汉的鄂州市、黄冈市等地也陆续发布公告,明确全市铁路车站通道暂时关闭,市区公交、长途客运等交通暂停运营。
此时,武汉市内的疫情防控形势已非常严峻。如何在短时间内让患者住进医院、迅速补齐医护人员与医疗物资短板等问题,成为当时最关键最紧要的问题。
1 月 25 日,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会上讲话字字千钧:“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同一天,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1 月 27 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赴武汉市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慰问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同日,以孙春兰副总理为组长的中央指导组进驻武汉市,全面加强对一线疫情防控的指导督导;随后,党中央任命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为中央指导组副组长。
打响武汉保卫战
在疫情肆虐、防控告急之时,中央指导组于 2 月 12 日召开全体成员会议,提出打好武汉保卫战要发起总攻!发起总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有科学的战略谋划、战术实施和战法运用。
战略上,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策略,抓住防控和救治两个关键,实行“三量管控”,力求“四应四尽”。
“三量管控”,就是做到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控增量,就是坚持应收尽收不动摇,加快推进确诊者、疑似者、发热者、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收治隔离“清零”,力争日清日结,坚决切断传播链,提高收治率,降低感染率,最大限度减少新增病例。减存量,就是前移治疗端口,重视轻症治疗,降低重症发生率,减少患者存量。防变量,就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严控疫情风险向社会政治风险传导。
“四应四尽”,就是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隔尽隔、应检尽检。对武汉“四类人员”强调尽早推进救治和阻隔工作,确保确诊患者入院治疗、疑似患者集中隔离检测、发热患者核酸检测、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观察、社区村居严格封闭管理。
战术上,从建立工作机制入手,建立每天碰头例会制度,切实提高指挥部的谋划力、协调力、执行力。同时,创设“四阶段”分析法,科学研判新冠肺炎疫情阶段性形势,把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连续处在 4位数的期间,定为高位运行期;连续处在 3 位数的期间,定为中位运行期;连续处在 2 位数的期间,定为低位运行期;处在个位数期间,定为扫尾期。这样划分,既直观简明又务实管用,对疫情形势研判和工作谋划部署具有重要作用。处在高位运行期时,明确提出打好武汉保卫战要发起全面总攻,重点是打好应收尽收攻坚战。进入中位运行期,提出要完善思路、调整策略,突出“五个重点”、攻克“五大难点”。进入低位运行期,提出抓住“四对主要矛盾”,解决“六个苗头性问题”,推动“十件实事”尽快落地见效。进入扫尾期,强调打赢疫情斗争第一战之时,要尽早谋划推动“经济发展第二战”;之后,提出联动开启“三战”(抗疫总体战、经济发展战、风险化解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这些阶段性思路举措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增强了抗疫每个阶段工作的前瞻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战法上,碰头例会规定,每天上午安排一个半小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通报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进展情况,专题研究一两个关键而紧迫的问题。碰头例会分别研究了床位筹集、医疗物资保障、小区封控管理、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服务、动员社会力量抗疫、“两代表一委员”下基层、“无疫情社区”创建、加强特殊场所疫情防控、处置疫情医疗废物、舆情引导和管控、防范化解社会风险隐患等 16 个重大紧迫问题,形成了务实管用的“组合拳”。
战略、战术、战法相互配合,稳扎稳打、拳拳有力、落地有声,提士气、暖人心、合民意,做到蹄疾步稳、步步为营,为早日夺取武汉保卫战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何解决“病床等人、不能病人等床”:建方舱医院、改扩建定点医院
从当时武汉实际情况来看,疫情形势十万火急,医院病床告急,求助声不断。据统计,武汉抗疫进入 2 月份后,每天要统筹 3500 张左右的床位,才能基本满足病人床位需求。面对此种情况,中央指导组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增加床位作为打好武汉保卫战的当务之急和首要攻坚任务来抓。
一方面,建设方舱医院是破解床位严重不足的关键之举,中央指导组坚决落实中央作出的这一决策部署。全国调集 22 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援汉,从 2 月 3 日启动建设到 2 月 5 日,仅仅 29 个小时,首批3 家方舱医院建成。之后,武汉又陆续新建 13 家方舱医院,开放床位1.4 万张。方舱医院及时提供大容量、低成本的简易医疗床位,使大量确诊轻症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减轻定点医院床位压力,从“长统筹、短安排”入手,做到筹集好 1 个月的床位,滚动安排每 3 天 1 万张床位。方舱医院的统筹建设,按照“完善优化一批、抓紧启用一批、加紧建设一批、谋划布局一批”的要求,以平面场馆为主体,除利用会展场所、体育场馆外,尽量利用对城市居民生活影响小的大型标准厂房进行改造建设。同时,注意优化方舱医院医护人员的征集与调配,优化患者入院、治疗、转院、出院的流程与标准,优化后勤保障和功能配套,还要做好方舱医院的软管理,比如淋浴间是不是够用、手机网络通不通畅、用电是不是安全……这些都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前考虑周到,使方舱医院为入院病患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
方舱医院提供了大容量、低成本的简易医疗床位,使大量轻症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图为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另一方面,抓紧建设、改扩建一批定点医院、隔离点。加快推进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约 10 个昼夜,“两山医院”相继建成。改造同济、协和、省人民医院等综合医院,使定点医院从 35 家增加到86 家。征用调用一批隔离点。把 530 多个宾馆、培训中心和疗养机构改造为隔离点,安置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由此,建立了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点梯次布局的应急防治网络。
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在短时间内逆转了困局。到 2 月 25 日,定点医院床位增加到 3 万张、方舱医院床位 3 万张,疑似轻症隔离治疗点床位 1 万张,隔离点床位 6 万张,实现富余供给。
如何解决医护人员紧缺困境:4 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
在医院床位不足的同时,还面临着医护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如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召集更多的医护工作者以填补人员紧缺?这时,“全国一盘棋”的战略部署显得尤为关键。在党中央号召下,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全国 30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 346 支医疗队、4.2 万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省,各医疗队从接收指令到组建仅用 2 小时完成,24 小时内抵达。人民解放军尽锐出战,全面接管火神山医院,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医护人员严重不足的困难。
2020 年 3 月 9 日,由江汉方舱医院院方认定的最后一名出院患者走出医院。武汉累计收治人数最多的方舱医院正式休舱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摄)
中央指导组有效配置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的医护力量,探索省外专家团队远程会诊。保障好驰援医护人员的生活物资供给,积极为本地医护人员家属提供生活服务保障。创造条件实行轮休制,落实补助、奖励等关爱举措,在落实国家规定补助待遇基础上,对一线医务人员(含援鄂医疗队员)发放一次性慰问补助,对援鄂医疗队员增发工作补助。在人事人才、子女上学、评选表彰等方面明确了倾斜政策。一系列捐赠捐助工作火速、顺利落地,极大鼓舞了战“疫”一线医护人员的精神与士气。
如何解决医护物资供应紧缺难题:争取支持、加大生产
由于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不仅需要大量的病床和医护人员,同时还需要大量医疗物资。疫情暴发初期,武汉医疗物资紧缺,特别是N95 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护目镜、呼吸机等缺口较大。
1 月底 2 月初,武汉第一医院、第四医院、第五医院、金银潭医院、中心医院、儿童医院等数十家医院都因为防护物资库存告急,多次在网络平台发布医用防护物资紧急求援公告,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援助。
对此,中央指导组超前预测实际需求,通过各种方式千方百计筹集医疗物资。争取国家和兄弟省市继续给予支持,加大对国内外医疗物资的政府采购。支持企业筹措原辅材料,扩大紧缺医疗物资生产。进一步改革和规范红十字会运行,有序引导募捐救助活动。动员司法系统以计划外扩大产能的相关医疗物资全力支持武汉。
1 月 29 日,中央指导组赶赴有关企业部署迅速复工扩产,并要求通过省内挖潜、国家调拨等多种渠道,保障一线抗疫需要。经过努力,医用防护服调度供应量从 1 月 27 日前的日均 2.1 万件,增加到峰值 2月 29 日的 27 万件;N95 口罩调度供应量从 1 月 27 日前的日均 7.2 万只,增加到峰值 3 月 1 日的 56.2 万只;做到了医疗物资动态保 3 天、救治药品标配 10 天、医疗设备按标准应配尽配。
如何控制疫情的社区传播:推动“四严”落地,探索创建“无疫情小区”
1 月底,武汉市疫情出现社区传播,形势非常严峻。对此,中央指导组抵达武汉当晚就研究源头治理,推动加强社区防控。2 月 3 日,部署社区“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持续打了三场“攻坚战”。第一场是“拉网排查”,2 月 6 日推动武汉市召开社区排查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第二场是“集中收治”,从全国调集 167辆负压救护车,抽调医务人员、社区干部和公安干警等组成转运队,边排查、边收治、边清零,24 小时昼夜奋战,2 月 16 日新增病例收治实现日清日结。第三场是“清底排查”,做到了存量清零。
中央指导组把严格社区封控管理作为源头上切断传染源的最关键举措来督导,促进“四严”举措落地见效:严格隔离标准、严肃封控纪律、严封开放小区、严管人员出入。把集中隔离作为切断疫情传播链的重点来推动,扣紧防控工作链,建立集中隔离制度,坚决防止“人传人”。
探索创建“无疫情小区”,有序拓展无疫情小区居民活动空间,无疫情小区居民可在小区内进行非聚集性自由活动、一户一人进超市购物。同时,积极推动“无疫情社区”创建向两头延伸,一头推动“无疫情小区”创建,一头推动向创建“无疫情街道”“无疫情城区”发展,最终实现“无疫情城市”。以“疫情零发生、防控全到位”为标准,创建“无疫情社区”,作为分区分级防控的精准举措。推动武汉市研究相关配套政策,让居民在创建“无疫情社区”中得到实惠、看到希望。
中央指导组把集中隔离作为切断疫情传播链的重点来抓,全面排查隔离对象,建立集中隔离制度。对因高龄、瘫痪、怀孕等原因而居家隔离的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加强隔离措施指导,坚决防止人员流动。建立集中隔离点和方舱医院、定点医院精准对接机制,及时将发病患者转入医院,防止因救助不及时导致轻症变重症。
如何解决群众生活保障问题:“软服务”要念好“三字经”
3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湖北和武汉等疫情严重地方的群众自我隔离了这么长时间,有些情绪宣泄,要理解、宽容、包容,继续加大各方面工作力度。要充分考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密切监测市场供需和价格动态,保障米面粮油、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畅通“最后一公里”。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多组织供应。
全面实行小区封闭管理后,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市民生活保障问题凸显。对此,中央指导组要求省市领导深入了解情况,不要掩饰矛盾,要实事求是,明确问题出在哪里,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绝不能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央指导组召集省、市有关负责同志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进一步做好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强调要打通生活物资供应和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做好社区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让他们居家生活更加安心。
小区封控管理要坚持下去,居民生活保障服务必须跟上来。“软服务”要念好“三字经”:增品类、稳物价、优配送、帮特困、保就医、真关爱。特别是对孤寡老人、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落实包保联系人,及时提供必要帮助。中央指导组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接好产供销链条,力求生活供应品更丰富、更多样;组织机关下沉干部、社区干部、志愿者、物业开展小区生活物资配送,对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实行送货上门;对医务人员家属、疫情导致的无供养困难人群,在临时生活补贴、物资配送等方面给予帮扶;及时抚恤疫情防控中因公殉职的医务人员、干部职工、社区工作者,妥善照顾他们的家属;改善居家市民文化生活,开通聊天热线、心理求助热线,加强心理疏导,理顺情绪、稳定人心;统筹医疗资源配置,努力满足一般患者提供门诊急诊需求,保障非新冠肺炎病人医疗救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基层干部、普通市民、在校学生组成志愿大军,齐心助力城 市基本运转。图为志愿者在武汉中百仓储百步亭花园路店工作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摄)
据统计,截至 3 月 26 日,武汉累计投入物价补贴 6.4 亿元,推出“10 元特价蔬菜包”322 万份、“冻猪肉特价包”9208 吨,主要生活物资价格水平不高于 2019 年同期水平。打通配送“最后一百米”,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细节,团购配送实现小区全覆盖、家庭全覆盖。加大鲜鱼供应专项调度配送,让更多活鱼“游”上封闭市民的餐桌。3 月11 日至 26 日,武汉市累计活鱼消费量 8145 吨,日均活鱼消费量为 3月 10 日之前的 2.4 倍。对因疫情防控隔离的孤寡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进行包保服务。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作用,进一步提升接听率、办处率、回复率、满意率。
如何加强舆情引导和管控:统筹网上网下“两个战场”
在此次疫情初期,由于医疗资源紧缺、医护人员不足、居民生活保障难解决等一连串问题,致使舆情应对较为被动,网络舆情引导不到位,影响了社会舆论环境。疫情防控不是单纯的医疗卫生问题,疫情、舆情、社情相关相连,引导、疏导、倡导相辅相成,处理不好,就会使防控工作更加复杂。对此,中央指导组提出,统筹网上网下“两个战场”,加强舆情引导管控措施,既要在网下打赢疫情阻击战,又要在网上打赢舆论战。
加强正面宣传报道,正向引导舆论。通过组织宣传报道活动,召开现场新闻发布会,组织中央和地方媒体 445 名记者驰援湖北武汉,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对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的关心重视,积极宣传抗疫前线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下沉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感人事迹,采编稿件 4 万多条,报道 1000 多个典型,突出宣传凡人善举、家国情怀,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信心、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此外,中央指导组还对媒体记者反映的 2 万多条问题线索,及时批转武汉市和湖北省其他地市,要求迅速核实解决,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
及时收集和办理网上群众诉求,通报每天战“疫”工作进展情况,回应社会关切。帮助武汉在全国各大网络平台开设专题,在首页位置上线武汉战“疫”专题,效果良好。建立 24 小时值守制度,快速澄清谣言,及时依法处置。提升辟谣的精准性:仅在本地有影响的,第一时间安排武汉本地新媒体平台发布辟谣信息;在全国范围有影响的,则安排全国性平台进行辟谣。
加强调查和处理力度。中央指导组直奔网民反映问题突出的地方暗访,督导实际问题的解决。对少数干部因工作不当引发的舆情,中央指导组及时将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对作风漂浮、服务群众不尽心不尽责的党员干部,严肃追责问责。整合职能部门、公益组织、科研机构、志愿团体等心理服务体系力量,科学规范对隔离人员、新冠肺炎患者、病亡者家属、一线医务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针对疫情初期新冠肺炎疫情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中央指导组专题研究、全面督导整改。按照“全面、准确、及时、规范、简明”的要求,改进疫情防控统计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底数清、进度明。加快建设疫情大数据平台,深化疫情研判,及时反映苗头性问题,不能让苗头性问题变成倾向性问题,坚决纠正“多头要报表”现象,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依纪严肃问责。
取得胜利
“封城”之初,武汉长江两岸霜风凄紧、灯火稀疏,武汉街巷空寂、灯火寥落。
4 月 8 日凌晨,滚滚长江穿过解封的武汉,东流入海。此时,沿江灯火终于一片灿烂。
4 月 24 日,距离武汉“解封”已过去十余天,随着最后一位重症患者核酸检测结果转阴,湖北省及武汉市所有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实现清零。
4 月 29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指出,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大江东流,生活永不停歇。
回头看,新冠肺炎是新发传染病,没有现成的、普遍适用的防控经验和办法,这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共同挑战。在应对疫情过程中,中央指导组注重从我国国情和一线实际出发,遵循传染病防控规律,针对新冠肺炎流行特点,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等方面探索出有效办法。为了解决短时间内大规模收治患者的难题,创办方舱医院,赋予和拓展了现代医院功能,迅速扩充医疗资源,在源头防控和医疗救治两个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了方舱抗疫新模式,已被多个国家借鉴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这种抗击疫情的效率,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积累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医疗实力,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柳叶刀》评价,除了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用这样的速度动员各种资源,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
这是一场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以令国际社会惊叹的效率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
【研讨题】
1. 为在短时间内迅速将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住,中央指导组打出了怎样的“组合拳”?
2. 面对武汉“封城”后高度不确定的形势,中央指导组如何进行危机决策、扭转武汉抗疫局面?
3. 武汉保卫战为今后的危机应对工作积累了哪些经验或教训?
案例分析
一、采取多项措施,在短时间内迅速控制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
根据危机的生命周期理论,危机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决策者应该基于危机演变的不同时段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面临武汉“封城”后的严峻形势,中央指导组根据新增确诊病例走势将疫情形势分为高位运行期、中位运行期、低位运行期和扫尾期,关注主要矛盾的变化和转移,打出了一套疫情防控“组合拳”。
“封城”之初,武汉市新发病例处于高位,如何遏制疫情扩散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中央指导组抓住主要矛盾,严格实行“三量管控”,集中力量打好“四应四尽”攻坚战,切断疫情传播链。同时,针对武汉市医疗救治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央指导组统筹兼顾医院床位不足、医护力量薄弱、医疗物资紧缺三大短板,建立了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点梯次布局的应急防治网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调集全国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省和武汉市,并通过国家调拨、政府采购、扩大产能、引导社会募捐等多种方式调动物资,逐步使医疗力量和物资短缺的局面得以缓解。
2 月下旬,武汉市疫情形势从高位运行期转向中位运行期。随着疫情形势发生转变,中央指导组强调认识“五大转变”、抓住“五个重点”、攻克“五大难点”,关注市民生活保障、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的新矛盾。疫情形势逐渐步入低位运行期和扫尾期后,中央指导组逐步推动创建“无疫情社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恢复武汉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二、面对武汉“封城”后高度不确定性的形势,进行危机决策
在危机情境下,决策者和决策机构、决策目标、决策程序、决策内容等都影响最终的决策效果。中央指导组在武汉决策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一个基调、两个前提和三个抓手。
时刻保持与党中央思想上的高度一致,从根本上把握住疫情防控工作的战略总基调。在危机来临时,决策者和决策机构面临高度不确定性,首先要进行危机形势研判,凝聚共识。2020 年 1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中央指导组赴武汉后,各项工作始终围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指示精神展开。
明确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这是中央指导组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两大前提。从目标取向而言,危机决策的首要目标是遏制危机蔓延,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生命安全。中央指导组严格遵循“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总要求,在兼顾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切决策都服务于这个首要目标。从决策程序而言,危机决策受到时间紧迫、信息不足、人力短缺、技术缺乏等条件制约,具有快速决策、临时决策和逆境决策的特点,一些决策也会带来全局性影响,这都对决策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中央指导组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建立了中央指导组与武汉市指挥部的碰头例会制度,提高指挥部的谋划力、协调力、执行力。
抓住根本要害和主要矛盾,尊重客观规律和科学建议,完善信息获取与反馈渠道,这是贯穿疫情防控各项决策的三个关键抓手。摸清当地情况、切准要害问题,是中央指导组抵鄂后的第一个关键抓手。赴汉初期,中央指导组立刻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及时召开例会专题研究了床位筹集、医疗物资保障、小区封控管理等十余个疫情防控的核心问题,抓住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要害问题,精准施策。把握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规律,吸纳专家建议,这是中央指导组确保决策科学性的第二个关键抓手。对疫情的理解和走势判断离不开专家的支持。中央指导组在决策过程中积极吸纳专家建议,在强化源头管控、阻断传播链条、提升医疗救治能力等方面作出了关键的决策。及时掌握一手信息,顺畅反馈回路,形成有效的公众沟通,这是贯穿中央指导组各项决策的第三个关键抓手。危机决策本质上是一个收集、分析、传递、研判和运用信息的管理过程。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如何短时间内获取真实、客观、准确的信息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央指导组的决策质量。抵达武汉后,中央指导组专题研究、全面督导整改疫情防控统计工作,加快建设疫情大数据平台,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并建立反馈机制,中央指导组主要负责同志更是直奔网民反映问题突出的地方暗访,督导问题解决。中央指导组对一手信息的及时掌握为疫情研判和决策奠定了基础。
三、武汉保卫战为今后的危机应对工作积累了经验
面对突发事件,尤其是与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公共卫生事件,决策者必须高度重视,深入调研,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和方法。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赴武汉考察,国务院及各部委的主要领导亲临武汉一线督导疫情防控,体现了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指导组对疫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和科学指导是武汉保卫战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新发传染病伴生的不确定性凸显疫情防控政策灵活调整的重要性。人们对于病毒的认识是一个科学的渐进的过程,决策者的应对也是一个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随着科学认识不断深化,防控政策的灵活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势,危机决策者必须明确根本目标和要求,把握决策的主要矛盾,贯彻危机处置的基本原则。危机管理主要原则包括时间性、效率性、协同性、安全性、合法性、科学性、程序性和适度性。中央指导组第一时间采取措施避免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体现了时间性原则;采取“四类人员”集中管理等方式,减少了疫情扩散,提高了效率;统筹各级各类政府机构和职能部门分工配合,统筹社会力量多个领域参与疫情防控,协同作战;遵循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演变的规律,在封闭社区后及时推进“无疫情小区”建设,体现了决策的科学性和适度性……中央指导组严格遵循危机管理的方法和原则,确保了各项决策措施科学合理有效。
优化社会参与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央指导组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同时及时公开疫情相关信息,降低社会恐慌。群防群控的社会参与机制和透明公开的社会监督机制为疫情防控工作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