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重视自主创新,敢于质疑权威;不要盲目把孩子送出去

庄恩岳:白院士,您的留学经历非常丰富,对于现在的科技工作者、学生家长和学生很有帮助,结合您的经验,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供他们参考?
白春礼:在国外求学的经历,给我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当年国内外的研究生教育还是有很多的不同。国外特别重视素质教育,比如说科研工作,就很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主创新,鼓励他们选择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科研工作。
譬如说,我在化学化工系学习,感觉到国外的博士生学习和做论文别具一格。有的博士生整个学习阶段的目标就是做一台别人没有做过的新的仪器,花了不少时间和资金去做这台仪器,需要自己发挥聪明才智去做,不怕任何失败和挫折。做完以后,他就能够用别人没有的实验设备获得新颖的实验数据,获得一些新的结果,这是别人无法得到的结果,这一定是一种创新。博士生在这个基础上写的博士论文,就有很强的创新性。
第二点就是国外的学生特别重视互相交流。学生上课时都喜欢提很多问题,哪怕是稀奇古怪的、乱七八糟的问题。他们不迷信老师的权威。国内呢,应该说是特别重视老师的权威,“听老师的话”,基本上不太质疑老师。但是,做科研工作,我觉得只有善于提出问题,质疑权威,才能有所创新。只有打破常规,用创新思维去思考问题,才能推陈出新。
敢于向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这并不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也不是挑战老师的权威。当然,有些学生受到我们一些传统文化的影响,比如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等,束缚了创新的思想。其实,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创新是必由之路。只有大胆提出跟别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思路,才能作出好的科研成果。跟在别人后面,只是守旧,不去创新,怎么会有新成就?盲目地照搬、崇拜,是不利于创新的。我们尊重师长,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科研人员,还是要特别鼓励创新精神,培养敢于提问题的习惯。尊重老师与质疑精神并不矛盾。
关于留学,我给家长的建议是,不要盲目把孩子送出去,要先全面评估孩子的留学潜能后再作决定。中学时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阶段,这个成长时期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形成、良好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所以,我个人不太赞成家长在孩子的中学时代就盲目把他们送出国。其实我们国内中学和大学本科的教育质量还是不错的,基础教育阶段更重要的是帮孩子打好人生基础,塑造孩子的人格,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尊老爱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与高尚的品德。
如果是做自然科学研究的孩子,在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出去读研究生,这样的选择还是可以的。对于现在许多家长不问青红皂白,不管孩子的品行教育,盲目地把十几岁的孩子一送了之的行为,我是不赞成的。因为有些未成年的孩子没有自控能力,更没有自律意识,到了国外没有人看管,无法做到自己管理自己,所以容易把握不住自己,不但不好好学习,反而作出令人遗憾的事情,让家长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