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感受祖国召唤,毅然选择回国

庄恩岳:白院士,20世纪80年代正逢出国热潮,不少人找各种理由到国外去留学,之后千方百计留在那里工作,而您当时在美国已经发展得比较顺利了,为什么您会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选择归来报效祖国?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白春礼:虽然留学时光匆匆,时间一晃飞逝而过,但是对莘莘学子来说,留学的影响和冲击力是巨大的。在国外学到的新技术,大家总想让其在国内开花结果。当然,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的科研条件差别大,当时国内的生活条件和科研工作环境都比较差,尤其是与美国相比,差距更大,不像现在,国内科研条件已经好多了。
就我而言,我是属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这一代人。在兵团,能够有机会去北京上大学的人很少,能够攻读中科院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就更少了,因此,我们有那个时代的人特有的责任感。这么多年寒窗苦读下来,我也在国外学习过、工作过,学到一些知识,回来必然要找一个用武之地,找一个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科技报国的愿望。因为我在国内做过科研工作,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都有一些思想准备,所以,我在回国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我们这代人特别感谢小平同志,也牢记他的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许多老一辈科学家也都是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毅然选择回国的,他们不计名利得失,默默无闻地为祖国服务。譬如,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造出了原子弹,能获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好多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老一辈科学家作出的杰出贡献。凯洛夫说:“爱国主义也和其他道德情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人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我们这些留学海外的学子,更能真切地体会到祖国强大的重要性。
菲尔德说:“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情感之中。爱国之情则是放大了的孝心。”从知恩图报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国家花了这么多钱来培养我,我就没有理由在明知祖国最需要科技人才的时候却不回来,我们必须要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尽一份力,这是我们的责任。中国要想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要靠中国人的艰苦奋斗来改变中国农村的落后面貌。因此,就在国内许多人还在忙着出国时,我没有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譬如房子、职称等,在还不知道归国以后会面对什么样的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情况下,就偕同还没能在美国完成学业的妻子,简单打点好行装,带着宝贵的科研设备和资料及时回到了北京。
通过国外系统的科研训练,我们这些留学海外的学子不仅拥有了独立从事研究的科研能力,也更加坚定了科技报国的信心。在美国留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努力学习着、冷静思考着。所以到了学成回国的时刻,我觉得自己应该承担更多责任,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吴玉章先生曾说:“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小时候,当我父亲与我说起历史上著名的爱国故事时,譬如屈原的千古绝唱,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经常热泪盈眶。后来,我读老一辈留学人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克服困难、排除万难回国的故事时,常常会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爱国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