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放弃高薪聘请,听从心的指令

庄恩岳:白院士,当年您作出从美国回到国内来做科研的选择后,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阻力呢?譬如,美国的一些科研机构高薪聘请您,希望您留在美国继续工作?在您返回中国的时候,您带得最多的东西又是什么?
白春礼:我喜欢泰戈尔的作品,其中这几句“我只觉得我是献身给我的国家了。这种全心全意的贡献里面,竟有着如此巨大的愉快。我已经切切实实地懂得了,为什么人们能在彻底的自我牺牲中,获得无上的喜悦”,我记得尤为清晰。其实,在我准备回国前,有一件事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1987年的国际扫描隧道显微镜学术会议上,我与美国同事合作的研究论文被列为大会报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代表都参加了此次会议,但我细心观察后却发现,在送给大会的一大堆论文资料中,没有一篇是来自中国的论文。当时,我就在心里想,我们一定要为我们的祖国争口气。
这时候,我到美国已经两年,研究工作也告一段落了,是去是留,这一问题已经严峻地摆在了我的面前。当时,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表态,同意延长我在美国的工作期限,而且美国有一家公司也愿意聘请我去长期工作,并且会为我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和丰厚的薪水报酬。
说实话,那几天我的确彻夜难眠,思来想去,内心斗争比较激烈。留下来固然好,但是不符合我出国留学的初衷,所以最后我还是决定回国。曾经有人说过:“在我看来,科学家热爱祖国之心,虽九死其犹未悔,震天动地,展示着自古传承的力量与豪迈。作为一名承载国家创新重任的科研人员,必定是坚守信仰,充满理想,兼备君子、才子、夫子品格学问之人,古今皆同此。”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因此也在努力学习、践行着这句话。
其实,面对国外的种种物质诱惑,如果要说我一点都没动心,那是假话,正常的思绪起伏还是有的。毕竟,当时的我作为一个青年科技人员,心里很清楚回来工作的艰难,因为当时中国和美国的科技发展差距比较大,回国后要面对的实际问题有许多。一个留学生朋友在我临回国之前还劝我:“何必这么着急回去呢?很多人都千方百计想出来还出不来呢,再说单位又没有催你回去。在这里多干几年,多挣些钱再回去,省得回国后为了涨一级工资、为了几元钱而费尽心机,或遭人嫉妒。”确实,许多人都认为留在美国,工作条件是一流的,生活条件也不会差,不仅如此,我还可以因此得到优厚的年薪和在美国永久居住的绿卡。但是,这些都没有动摇我的决心。在美国,虽然各方面物质条件比较优裕,但是说到底,我们不过是高级“打工仔”而已,永远进入不了主流社会。作为一个外国人,我也不可能进入美国的核心科研领域。所以,我又想起上山下乡的时候,戈壁滩上那漫漫的黄沙,想起了自己在孤灯下苦读的情形。除了爱国之心,乐观地看,回国搞科研工作,对我同样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在国内,我可以开创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作为一名年轻人,还有什么能比开拓一番事业更让人心醉的事情呢?
在回国的时候,我带得最多的东西是设备和资料。我在国内做过科研工作,知道回国后将会遇到哪些困难,譬如外汇申请难、审批周期长等。有时候,我们为了购买一个急需的实验器材部件,往往要等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了回国后能够尽快投入科研工作,我在回国前就做了一些准备,例如,提前购买好回国工作急需的一些小型仪器和关键零配件。而为了买这些东西和一些资料,我前后花费了几千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大数目。为了筹集这些钱,我卖掉了可爱的小轿车,平时也省吃俭用,为了省钱,我甚至变得非常抠门。我家附近的超级市场,鸡蛋一美元一打,而我打听到更远的超级市场只要八十美分就能买一打,所以我宁愿多跑几里路也要去那个超级市场挑更便宜的鸡蛋来买。尤其令我难忘的是:在取道香港回京时,我和爱人的随身行李大部分都被资料和实验用的仪器占据了,而飞机规定每人只能免费带二十公斤的行李,没有办法,为了多带一些科研资料和元器件回国,我们毅然决然地把那些已经跟随我们跨越了太平洋的衣物、鞋子扔掉了,其中还有我爱人非常喜欢的衣物。尽管对那些曾经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衣物依依不舍,但是我却舍不得扔掉一页科研资料、一个科研用的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