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苦难是最好的营养

庄恩岳:白院士,您经常说,从基层来,到基层去。基层是产生科研智慧和出科研成果的好地方。在第八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科技组交流会议上,我记得您提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基层经历特别让您难忘,而且成了您“忘我工作、克服困难”的精神营养。您十七岁中学毕业就踏入社会,进入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回顾这段经历,您有什么收获和启示?您能否具体说一两件令您印象深刻的事例?
白春礼:苦难是最好的营养。知道苦中苦,才能懂得甜中甜。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工作中从不灰心丧气。我在艰苦困难的生活中成长,因此更懂得世情的甘苦,于是更珍惜时间、热爱生命。那时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要求“三个人排队,五个人唱歌”(这是军队管理的要求,三个人以上行走必须要排队走,五个人以上的队列行进要唱歌)。因为我们是供给制,第一年每月5元钱生活费,第二年每月6元钱,第三年每月7元钱,第四年每月8元钱,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虽然由炊事班解决吃饭问题,但是细粮很少,我们吃的大部分是粗粮。我刚开始去的时候,一个月只有十几斤的米、面,其他都是红薯面等粗粮。我们当时正是长身体的年纪,饭量大,所以吃饱饭是个大问题。我最开心的时候大概是在周末,可以买一小包全面粉的饼干来改善一下生活。
百善孝为先。尽管每个月只有五六元钱的生活费,我一年还是能节省出来10元钱,在过节的时候寄给父母亲,表达孝敬的心意。我们的衣服是兵团发的,但是就发一套外衣,棉衣和大衣,没有秋衣秋裤,其他衣服也要自己去买。而且理发、洗澡、写信和买书,这些费用均需自理。所以,省出来这10元钱不容易,我必须精打细算,更要克制改善生活的欲望。
对别人之善,就是对自己之善。有时候一点善心、一点善行,对人生的影响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那时候我在连队当卡车司机,我们这个连队离火车站比较近,其他各个连队都分散在黄河边上,离火车站也比较远,交通不是很方便。连队的战友有的时候到团里,或者去包头市办事,因为没有车,往往来回要走十几里地,一般的司机看到他们大多不会停车,因为怕麻烦。有时候我开车,看到他们就会主动停下车,问他们去哪儿,要不要捎他们一段。有时候遇到下雨天,碰到被雨淋湿衣服的战友,我会把他们请到我的住处,让他们烤烤火,把鞋、衣服烤干,有时我还会把自己的鞋和衣服借给他们穿。一来二去,我与战友们逐渐熟悉起来,并且感情也不错。我有时候出车拉东西,遇到诸如路况不好、汽车故障等问题,他们都自告奋勇来帮助我。特别让我感动的是,1974年推荐上大学,我得到的票数最高。临走之前,战友们要欢送我,便拿一些衣服与当地老乡换来一点他们用地瓜干做的白酒,然后买点蔬菜,用脸盆和电炉子做饭。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喝醉了酒,为了这些难忘的战友,为了我们深深的友谊,也为了感谢他们无私地推荐我上大学。想起那些兵团战友后来的境遇,想想他们把上大学的机会给了我,我心里总是觉得不能有负他们的期望,这也是我后来决定从美国按期回国工作的一个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