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2020 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2019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
前 言
《习近平扶贫故事》与读者见面了。
这部图书,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思想的发展为线索,遴选了一系列既脍炙人口又发人深思的故事。从1969 年到 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从陕西的梁家河、河北的正定,到福建、浙江、上海,再到调任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故事几乎涵盖了他的全部从政履历;从十五岁插队初识农村艰苦生活,到走遍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故事记录了他与困难群众交往、带领困难群众脱贫攻坚的点点滴滴。
展书细品,掩卷深思,我们仿佛穿越时间的长廊,回到习近平总书记曾奋斗过的地方,面对他曾面对过的困难,思考他曾思考过的问题。从这些故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源于他磨砻砥砺的生活与工作实践。
知青岁月中,习近平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泥土中摸爬滚打出了深厚感情。七年插队生活,在习近平心中种下一粒种子,那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一路走来,他始终忘不了农民的艰辛和农村的一切,始终牵挂着远方贫困的沟壑与山岭。习近平曾经说过:“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
种子终会破土而出。青年习近平帮助群众摆脱贫困的朴素愿望,逐渐变成祖国大地上的诸多实践。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思想形成的脉络。
在梁家河,习近平带头打坝淤地解决群众吃饭困难,修沼气池解决做饭烧火困难,打井解决用水困难;在正定,习近平率先试行“大包干”,引进产业人才,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在福建,习近平系统走访闽东贫困地区,提出“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扶贫开发理念,倡导“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在浙江,习近平要求念好“山海经”、跨越“清大线”,把帮扶城乡困难群众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深厚的感情致力于脱贫攻坚,为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总结实践经验,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对中国脱贫攻坚事业进行全方位顶层设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再次庄严宣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扶贫故事》告诉我们:伟大的理论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是在不断面对新挑战、思考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的思考逐渐总结升华为系统的理论,这一理论又随着各地的脱贫实践而不断得到验证和完善,最终成为今天指导我们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遵循。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减贫奇迹,使中国成为全球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中国的伟大实践,为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
党的十九大聚焦新时期,顺应新变化,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2020 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可喜的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扶贫开发工作呈现新局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然而,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的困难挑战依然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挑的重担子、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天,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历史上将是首次整体清除绝对贫困现象。这是一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事业,更加需要我们找准方位、把握航向,主动作为、克难前行。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让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故事中找到实践榜样和思想力量,在脱贫道路上创造出更多奋斗圆梦的动人故事。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下,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丘陵起伏,沟壑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