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赤心终向党

1920年5月,陈望道担任《新青年》编辑。随之,他与陈独秀、李汉俊等酝酿成立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研究会成立后,陈望道利用自身掌握多种语言以及长于写作的特长,积极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撰写理论文章。为启发和教育工人,他翻译了《劳动运动通论》《劳农俄国的劳动联合》等文章,引起很大反响。此外,陈望道也积极走上街头,宣传革命理论。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陈望道是成员之一。1921年农历新年,陈望道和同志们准备了很多贺年片,去向群众派发。他曾回忆说:“贺年片上一面写上‘恭贺新禧’,另一面写上共产主义口号。我们一共七八个人,全都去,分两路,我这一路去‘大世界’和南市,两路都是沿途每家送一张贺年片。人们一看到贺年片,就惊呼:‘不得了,共产主义到上海来了!’”事后统计,共送出贺年片一万余张,陈望道与大家对此兴奋不已。
中共“一大”召开后,陈望道出任上海地方委员会书记,但不久就因不满陈独秀的家长作风而辞职,并在这段时期曾提出退党。为此,党组织派沈雁冰前去劝说挽留,陈望道说:“你和我多年交情,你知道我的为人。我既反对陈独秀的家长作风而要退党,现在陈独秀的家长作风依然如故,我如何又取消退党呢?我信仰共产主义终身不变,愿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我的力量。我在党外为党效劳也许比党内更方便。”虽然陈望道就此暂时脱离党的组织,但他始终忠诚于党。在那个社会形势风云变幻危险无处不在的特殊时期,他始终坚持理想、坚守原则,“虽然离开了组织,但只要是党的工作,一定尽力去做”。
1923年秋,受陈独秀委派,陈望道前往上海大学任中文系主任,后任教务长、代理校务主任。上海大学由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办,很多教职员工都是共产党员,学生普遍具有进步思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反动派直指“上大是赤色的大本营,是煽动工潮、破坏上海秩序的指挥机关”,将学校查封关闭。1929年冬至1930年,受上海地下党委派,陈望道担任中华艺术大学校长。但中华艺术大学最终也因传播进步文艺而被查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次镇压,陈望道悲愤万分,他大声疾呼:“我要恸哭死者,凭吊生人!愿千千万万的生命不要这样就算了的!”为了坚持战斗,他继续在复旦大学等学校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工作。1931年的一天,复旦大学的进步学生聚会,有位中文系的学生敲响了校钟。但校规不许学生随意敲钟,校长决计开除这位学生,要时任中文系主任的陈望道副署。陈望道为了保护这位学生拒绝签字,由此得罪校长,被迫离开复旦。
1932年夏,应安徽大学之聘,陈望道前往安大任教。但他还没有启程,敌人就将载有“《共产党宣言》译者陈望道最近拟定赤化安徽大学计划”消息的反动刊物《社会新闻》,分寄安徽大学校长、文学院院长、中文系系主任等人,意图迫使他们解除对陈望道的聘任。陈望道到达安徽大学后,闻听自己人未至而胁迫信件已先期到达,就笑着对迎接他的安大同人说:“诸君,想必各位已看过‘新闻’,我可是赤化分子哟,你们怕不怕?怕,我现在就走。”大家忙说:“不怕!不怕!”获知陈望道留在安徽大学,敌人千方百计给他制造麻烦。陈望道上课时,敌人就派“军人”前来监听,他外出时,又派特务跟踪盯梢。严重的干扰,使陈望道无法在安徽大学正常教书、生活,被迫辞去教职回到上海。
全面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陈望道利用租界的掩护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引起了敌伪的注意,特务机关将他列入黑名单。1940年秋,陈望道为避免汪伪特务的迫害,从上海经香港转赴重庆,任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42年开始担任新闻系主任。他利用新闻系主任的身份,创建了一座新闻馆,经常组织进步师生在馆内收听延安广播,收录下的新闻在校内广泛传播,师生称新闻馆为“夏坝的延安”。蒋介石获知后,亲令中统特务对陈望道严加注意和查办。特务的监视与干扰一度让陈望道萌生去延安的念头,但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而未能成行。于是,他就竭尽全力开展学生民主运动。党组织派人与他秘密联系,他坚定地说:“请把党的意图告诉我,把反动学生的名单告诉我,我会知道怎样行事的。”这时,党曾欢迎他回到组织中来,但他考虑到自己在党外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诚恳地表示:“现在还不是时候,但是总有一天我会回到党组织的怀抱中来的。”
抗战胜利后,陈望道随复旦大学迁回上海。此后,随着内战的爆发,特务对学校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陈望道不惧威胁,始终奋战在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前线,因此不断受到敌人的恐吓。1948年下半年,反动刊物《新新闻社》在复旦大学校门口张贴致陈望道的“公开信”,对他公然进行恐吓,声称“新闻系的赤化,系主任陈望道应对此负总的责任”。1949年四五月间,上海的形势更加严峻。反动派开始覆灭前的最后挣扎,大肆屠杀进步人士,陈望道再次被列入特务的黑名单。在上海地下党的安排下,陈望道转移隐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陈望道长期担任复旦大学校长。1957年6月,根据陈望道本人的请求,经中共上海市委报请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央直接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至此,他又重新回到党组织的怀抱。
陈望道的一生,是为党奋斗的一生。在他的斗争生涯中,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在党外,他始终以党与人民的利益为重。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毛泽东曾说:“有三本书在我的思想上影响特别大,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最正确的解释之后,我便从没有动摇过。一本书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第一本用中文印行的马克思主义的书。”周恩来也曾当面对陈望道说:“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鲁迅先生也称赞陈望道说:“埋头苦干,把这本书译出来,对中国做了一件好事。”虽然时光流逝,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千秋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