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罢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高度重视开展工人运动,因此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指导全国工人运动,王尽美担任山东分部的主任。1922年7月,在王尽美的努力下,山东分部的机关刊物《山东劳动周刊》面世。为唤醒民众,王尽美在“创刊号”上发表了他的诗作:“无情最是东流水,日夜滔滔去不停。半是劳工血与泪,几人从此看分明。”这首诗由于直接指出了劳工的悲惨际遇乃因剥削压迫所造成,因此在群众中间引发了强烈反响。1922年9月,党的“二大”以后,王尽美前往山海关,发动、领导山海关铁路工人开展反抗剥削压迫的运动。
山海关是近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产业工人比较集中的地区。因为唐胥铁路和胥山铁路的缘故,1922年时这一地区有铁路工人2800余人,大部分集中在一家铁工厂。铁工厂隶属于京奉铁路管理局工务处总工程司,工务处长和厂长都是英国人。工厂豢养了一批大大小小的封建把头,他们与英国人勾结起来盘剥工人。工人们虽每日辛苦劳作,但所得微薄,常常是挣扎于生死存亡线上。当时,一个中国工人根据岗位不同每月通常只有三到四元不等的工资,但一个英国总管每月工资通常多达一千余元,是中国工人的数百倍之多。此外,中国工人的劳动时间通常在每天十小时以上,而且工作权利没有保障,厂方动辄无故开除工人,工人则求告无门,只能任人宰割。在厂方及英国人的高压下,山海关铁工厂的工人为了生存忍辱负重辛苦工作;在表面上看来,铁工厂的工人们遵规守纪秩序井然,实则在工人们中间暗藏着巨大的反抗情绪,而且这种情绪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渐膨胀。这期间,工人们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也曾进行过几次自发的斗争。但由于缺乏组织领导,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些斗争的失败,使工人们感到必须真正地组织起来,才有可能在与厂方及英国人的斗争中获胜。但是,如何组织、组织起来如何斗争、采取何种策略,这些现实存在的困难在党组织的力量渗透进山海关以前,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1922年9月,王尽美来到山海关。为切实了解工人群体的生活及斗争现状,他应募到铁工厂成为一名冶铁徒工。白天,他与工人们一起劳动;晚上,他组织大家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国内外形势,尤其是介绍俄国工人经过革命翻身做主人的斗争经验。经过王尽美的辛苦努力,工人们的思想觉悟与斗争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很多人愿意在他的带领下去斗争、去反抗。王尽美感觉到,要想把大家真正团结在一起,必须建立健全的工人组织。当时,山海关工人已经组建有工人俱乐部,但内部机构不健全,组织松散,很难发挥真正的作用。王尽美首先从整顿工人俱乐部做起,他根据长辛店工人俱乐部的成功经验,在山海关工人俱乐部内部设立庶务、交际、娱乐等办事机构,做到事权分明、责任清晰,有效提升了俱乐部的执行力。但俱乐部能否得到工人真正的拥护,关键在于是否有公信力;为此,在王尽美主导下,全体工人参与,民主选举出了俱乐部的委员。如此一来,工人俱乐部就成了能够真正代表工人利益、反映工人诉求的战斗集体。
山海关铁工厂工人俱乐部成立后,首先开展了反对封建把头、工厂总管赵壁的斗争。赵壁是当时英国人最器重的爪牙,他仗着英国人的庇护肆意欺压工人,工人们普遍对其深恶痛绝。但因为有英国人撑腰,大家一时也拿他没有办法。王尽美听说赵壁常年克扣工人工资、吃空饷,便决定在这个上面打开缺口。他安排工人中的积极分子崔玉书暗中留心查访,终于发现赵壁呈报给厂方的工资发放名单有猫腻,多个被赵壁无故开除的工人名字赫然在列。于是,工人们联名上书京奉铁路管理局,要求严惩赵壁。为保护工人骨干,避免不必要的牺牲,王尽美“让工人用圆圈形式来签名,使人无法找出谁是带头人”。迫于工人们的压力,加之罪证确凿,在京奉铁路管理局的干预下,厂方宣布将赵壁开除。
这件事虽然工人们取得了胜利,但却惹恼了赵壁的后台、英国人包孟和工程师陈宏经。赵壁虽然被迫离任,但他们很快安排另一个地痞高六接任工厂总管的位置。随即,他们又联合起来对工人展开打击报复,以“如厕超时”为由将工人俱乐部委员长佟惠亭开除。这种明目张胆、嚣张霸道的报复行为让工人们群情激愤,在王尽美的领导下,大家很快协商拟定出“革除陈宏经”“工人一律加薪”“工人员司待遇平等”等六条意见,并实行罢工,要求厂方接受。可是厂方非但对此不屑一顾,并暗地里“联系军警准备应付罢工条件”。这时候,形势陡然加剧,工人罢工斗争进入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时刻。为鼓舞工人们的斗争,王尽美亲自撰写了罢工宣言,坚定表示:“不罢工也要冻死、饿死、被压迫死,与其受辱死,不如奋斗死。”号召大家“坚持到底,继续罢工”,“一丝一毫也不让步!”10月3日,京奉铁路局警务处处长吴达挺带着持枪警察来到铁工厂,挥枪喝令工人们复工。王尽美代表工人们义正词严地与其交涉:“厂方袒护高六,无故开除工人,实在不公。一日不严惩高六、革除陈宏经,我们全体工人就一日不复工。”吴达挺没有想到工人们面对他的枪,依然有如此魄力,气急败坏地吼道:“随便你们罢工多久,不做工,厂里发不下薪水,我看你们这帮穷瓜蛋子喝西北风去。我就不信了,你们这帮臭工人还能翻得了天不成。”尽管工人们众志成城,但罢工日久,大家的生活也成了问题。王尽美认为,工人的斗争要想取得胜利,必须要普遍地联合,互相扶助,才有可能在旷日持久的对峙中赢得胜利。他写成山海关工人罢工宣言,在《民国日报》发表。长辛店、江汉、唐山等地工人组织纷纷来人来电声援,开滦煤矿工人俱乐部更是以实际行动表示支援,每人捐献一天工资,支援山海关工人罢工。但京奉铁路管理局与厂方继续采取拖延战术,妄图让工人们在身心疲惫、经济不支的情况下自行取消罢工。王尽美觉得必须采取最坚决的手段逼迫路局和厂方迅速解决问题。10月9日,王尽美带领一千余名罢工工人来到山海关火车站,集体横卧于铁轨之上,截断铁路交通达4个小时之久,给京奉铁路局以致命一击。10月12日,铁路局迫于交通中断的压力,终于答应了工人提出的六点要求,罢工取得圆满胜利。
这次罢工斗争在王尽美的领导下,自始至终有理、有利、有节,前后历时两个多月,但没有一个工人伤亡,在当时乃至世界工人运动史上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山海关地区的工人群体至今仍在传颂着王尽美领导罢工时英勇机智的斗争事迹。在其短暂的革命生涯中,王尽美先后领导过五次工人罢工斗争,足以证明他是一位杰出的工人运动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