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宁波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红色密码”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 100 周年华诞。百年苦难辉煌,百年峥嵘岁月。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一个世纪的奋斗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在新中国崛起的时代进程中,是党的领导让宁波从通商小埠巨变为改革开放的前哨阵地,继而向“重要窗口”稳步迈进。“风聚东南,潮涌三江”,沐浴在党委政府的春风细雨下,民营经济在宁波这块创业热土上生根发芽,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据截至目前的不完全统计,宁波共计 100 余万家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贡献了全市 75%的税收、约 70%的地区生产总值和 85%的就业岗位。
改革开放 40 多年,是一部宁波民营企业的奋进史。让我们在建党 100 周年的特殊节点,翻开历史去寻找它背后的发展“密码”——这是红色的密码。
“红色”是航标,指引着宁波民营企业阔浪向前
宁波的民营企业常以“草根经济”自比,很形象也很贴切。
小草的成长离不开春风、阳光和雨露,对民营经济的成长发展来说,改革开放就是春风拂面,南方谈话是春满大地,40 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无数扶持政策,就是滋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阳光雨露。
铺开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宁波民营经济的发展画卷,绵延的民营经济“草原”下面,是一片鲜明的“红色”沃土。1979 年,党委政府正式批准宁波港对外开放:外籍轮船可以出入宁波港,世界各地货物可以通过宁波港往来运输,宁波对外开放由此扬帆起航。1984 年 5 月,宁波被列为全国 14 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这年 8 月 1 日,邓小平同志在北戴河发出号召:要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宁波民营经济也由此掀开了翻天覆地的发展篇章。
这股“红色”力量传延到企业,体现得更为生动具体。这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雅戈尔前身青春服装厂成立初期,要资金无资金,要设备没设备,靠的就是改革开放政策感召下的全员创业激情,连生产工具都是你家搬一些我家拿一点;这是“放飞梦想”的岁月,得力集团从党和政府最大限度地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中,敏锐捕捉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此牢牢盯住文具;这是“放眼看世界”的岁月,从电视天线起步的奥克斯瞄准空调产业,主动寻求与国外先进技术力量合作,发展成为如今全球第三的空调生产企业。
如果说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阳光雨露”,宁波市各级党委政府则为宁波民营经济的发展营建了很好的“水利”,“水利”兴“民营”就兴。历年来,宁波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姓资姓社”的争论中,宁波各级党委政府就冲破重重阻力,在全市乡镇企业中由点及面地开展产权制度改革;置之死地而后生,大举“摘红帽”改革;适时引入股份制、公司制,有效避免了宁波民营企业发展初期滑入小作坊小而散的境地。值得一提的是,彼时的宁波因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民营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外资经济相互并成、竞争与融合。这也为宁波企业抢得诸多“先发”优势,在此期间,国有的南苑饭店在亏损中开始转制,成就了浙江首家五星级酒店;宁波电池总厂与香港中银电池合资,催生了宁波中银电池和它的双鹿品牌。这些现象在后来被称为“宁波活力”、“宁波模式”和“宁波现象”,这也是宁波兴业于企、藏富于民的发展“命脉”。
新时代背景下,宁波各级党委政府更是通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政府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等一系列动作,实实在在地为宁波民营企业排忧解难、撑腰鼓劲、引路指导。截至 2020 年,宁波市场主体突破 110.3 万户,市内A股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城市第 8 位。
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坚江感叹说:“受惠于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改革开放成就了宁波民营经济的发展。历史一次次证明,党的路线政策,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制胜法宝。”
“红色”是信心,激励着宁波民营企业奋勇向前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当前的宁波民营企业正处于最好的发展阶段。
曾几何时,社会上出现过一些“民营经济离场论”等荒谬论调,面对这些言论,党和国家多次表明了“两个毫不动摇”,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地位,并一如既往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时针拨回 2018 年 11 月 1 日,在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对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的 50 多位企业家真诚地说:“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作为宁波企业家代表,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励行根参加了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励行根回忆道:“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数次肯定了民营经济的贡献和地位,道出了民营企业家们的心声,在座与会代表无不动容。会议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给我们民营企业家吃了一颗很大的‘定心丸’。”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调研时又强调指出,我们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党和国家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就是希望民营企业放心大胆发展。
党和国家的肯定就是对民营企业最大的鼓励,鼓励就是信心,信心也是生产力。宁波民营企业将这种力量发挥得很充分。
2020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宁波民营企业在党委政府税收优惠、社保公积金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扶持、用工补助、科技补助等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坚定信心打“疫”战、稳发展,转换思维,在危机中抓住了不少机遇:雅戈尔按下了新零售的“快捷键”、乐歌集团加速布局海外仓、中意液压则加快了工厂智能化进程、多家传统企业“上网”成功,拿到了通往“线上”发展的钥匙……
疫情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宁波作为外贸大市感受更为明显。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宁波民营企业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做足了“两条腿”走路的准备,主动拥抱“双循环”。一方面,继续加大企业创新力度,把握“扩大内需”的好机会;另一方面,抓住国外疫情影响与国内治理高效的反差,积极“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
新时期、新阶段,发展的核心是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要义更是创新。宁波民营企业得以实现更大发展的背后,是宁波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创新的大力支持,仅在 2020 年,宁波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强度就近 3%,累计引进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 71 家,新增高新企业 1021 家,同时宁波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宁波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企业“上规、上市、上云、上榜”行动计划,使得创新第一动力充分释放,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于 2020 年春天来到宁波考察,这对处于转型升级关键节点上的宁波民营企业更是一种巨大的激励。舜宇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叶辽宁曾在宁波市工商联组织的深入学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座谈会上表示:“民营企业的发展正面临最好的机会,有党委政府的引导、关怀,相信宁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会走得更加踏实、有力。”
“红色”是动力,党建推动宁波民营企业“乘风破浪”
宁波民营企业有一个共识:企业发展好,党建不能少。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宁波许多民营企业的主动实践。
宁波民营企业之所以如此重视企业党建工作,其根本原因是认识到了党建在企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比如,公牛企业把党建作为企业发展的“牛鼻子”,坚持为人民造“用不坏的插座”,奠定了插座行业“一哥”的位置;永新光学把“党的要求、企业的需求和员工的追求”相统一,秉承“工匠精神”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东方电缆画出企业发展红色“路线”,有效保障了企业前进方向,在电缆行业“风生水起”。这样的例子在宁波不胜枚举,在这些宁波民营企业中,集团董事长就是党委书记,下辖企业的总经理就是党支部书记,企业的管理体系很好地与党组织体系融合,有效避免了企业党建有形覆盖易、有效覆盖难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让党建成为企业发展强而有力的“红色引擎”。
这样的效果也很显著,宁波民营企业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解决了很多“卡脖子”难题。仅以实体制造业为例,截至 2020 年,宁波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净增 12 家,总数达 51 家,在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上,宁波涌现出全国约 7.5%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广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利平在企业培育出第二家上市企业时就曾表示:“从传统文具行业递进到纳米新材料产业,广博之所以取得如今的成绩,得益于这个伟大的时代,离不开广博长期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在党建引领融合企业发展道路上的摸索。”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不会有宁波民营企业的今天。甬商永远跟党走,走出的是一条“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已被宁波民营企业 40 多年的发展充分证明。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个百年,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民营企业一定能从宁波这个东方大港,驶向高质量发展“航道”,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向东是大海。宁波民营企业家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指引宁波民营企业远航的,就是那红色的航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