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民营企业的使命担当:在“红色”的引领下,让“底色”更亮丽
百年风雨奋进,红色薪火相传。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由一颗火种燃烧成为光耀中华的红日。回顾百年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到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以红色信仰带领人民一路开拓,走上了富强道路;从改革开放到新发展格局,中国共产党以红色精神引领民营经济乘风破浪,形成了澎湃伟力。从南湖起航的中国共产党,驶过百年时光,将红色以信仰之力融入共产党人的血脉,成为引领中国人民奋斗拼搏的力量源泉,印刻成民营企业振兴发展的底色。
“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进一步强调了民营经济与国家、社会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切关联。
在深入学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宁波市工商联主席、富邦集团董事长宋汉平深有感触地说,回看民营经济 40 余年的发展之路,做优做强撑起经济发展的脊梁,固然是第一要义,但不忘党的教诲,跟紧党的步伐,把企业经营与社会发展、民族兴盛和国家繁荣时刻贴合,勠力同心为共同富裕作贡献,更是民营经济持续向上的根本所在。
是的。这是使命,也是本色。在党和政府阳光雨露中生长起来的民营经济,早已把家国责任和社会担当植入骨髓。先一步发展起来的宁波的民营企业始终以“先行者”的觉悟和行动,自觉贯彻党的思想路线,自觉践行党的方针政策,将“红色”作为精神引领,镌刻成使命和担当的亮丽“底色”。
在 2020 年的抗疫大“战”中,宁波民营企业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带头捐资捐物,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累计捐资近 5 亿元。在决战脱贫攻坚的时代使命中,宁波民营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参与协作,在“万企帮万村”和“山海协作”的号召下,帮助延边州、黔西南地区和浙西南山区、舟山海岛实现了脱贫和帮扶。不忘热心公益的宁波民营企业,更是将“华茂· 彩虹计划”“天港橙计划”等做成了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品牌,为社会慈善事业作出了有力贡献。隐名捐助 22 年的“顺其自然”更是带动了甬城“隐善”成风。
从抗疫救援、脱贫攻坚到社会慈善,有需要则必然有他们的身影。宁波民营企业以“战斗员”“排头兵”“践行者”的姿态走在前列、冲在一线,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民营企业的精神和风貌。
抗疫救援:以“战斗员”的姿态迎难而上勇担当
作为中国发展史上非常关键的 2020 年,如果要用几个词语来为它定调,那“抗疫”二字就注定在列。回顾这场不见硝烟的全民阻击战,中国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遭受沉重一击之时,却仍以“战斗员”的姿态站在了前列,一面转换思路,开拓国内市场,寻求生存之道,一面奋力担当,带头捐资捐物,冲在了供应和补给的第一线。
而作为“重要窗口”模范生的宁波民企,也在这场战“疫”中,展现了甬商的担当作为。据不完全统计,仅在 2020 年 2 月,宁波全市 828 家工商联会员企业,74 家工商联所属商会、协会、联谊会、基金等,就已累计捐资50248.7628 万元,捐物价值 3798.5046 万元,合计 54047.2674 万元。其中富邦、奥克斯、雅戈尔、太平鸟等大企业慷慨解囊,捐资、捐物价值皆逾千万元。产业涉及医疗行业的奥克斯集团,更在疫情伊始就无偿提供 300 张床位给武汉政府调配并派出旗下各地明州医院 23 位医护人员驰援疫情最前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美康生物集全体人员之力持续奋战,只为尽快研发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以供全国防疫检测之需;永新光学市场部经理庄孟洪情急之下砸门取货,提出荧光显微镜发往武汉。东大空调、公牛集团、埃美柯阀门、一舟股份直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建设,为武汉疫情防控竭己所能。
中小企业也争分夺秒,为全国防疫贡献力量。三鑫双氧水在春节期间紧急召回员工,抢在大年初一当天产出 100 吨消毒液并进行无偿提供;康家乐医疗器械取消春节假期,安排几十位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生产口罩,供应宁波各大医院;浙江蓝装职业服饰有限公司在宁波市工商联的统筹协调下,会同宁波市民营企业家协会、宁波市“创二代”联谊会一起,每日为中小微企业免费发放口罩 1 万只,共计发放 6 万只,累计为 600 多家企业的复工复产提供物资援助。
“什么是企业家?就是在社会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看来,疫情不仅是一场大考,更是一场检验。“我们是红色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要担得起企业家这个‘家’字,常怀报国之志,永存反哺之情。”郑坚江认为,在国家面临挑战、全球经济处于巨大不确定之际,更要牢记“红色”之本,坚守责任担当。
脱贫攻坚:以“排头兵”的姿态积极作为肯担当
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是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也是每一个在改革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的时代担当。自 2017 年宁波全市集中力量开展东西部扶贫工作以来,宁波民营企业就一直以“排头兵”的姿态践行“红色精神”,为打赢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担当作为。
万企帮万村,共走振兴路。在中央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之后,宁波 257 家企业、35 个社会组织在市工商联的组织下,通过村企结对、消费扶贫、产业扶贫等方式与 278 个延边州、黔西南地区贫困村顺利达成结对帮扶。其中,广博集团帮助贵州黔西南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近 5000 人,太平鸟集团定向帮扶贵州贞丰县累计金额达 2258 万元。康喜乐嘉以产业扶贫援助延边州安图县,投资2000 万元建造了现代农业科技扶贫基地。宁波市工商联持续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开展消费扶贫,在 2019 年组织了近 20 家企业签约,并有效促进了“黔货出山”落地宁波。2020 年年中,华联超市、“贵客山水”、“永商惠民”、“宁海圣猴”等商贸服务平台累计销售黔西南农产品金额达到了 4000 万元。其中,作为宁波头部企业之一的雅戈尔集团,多年来在社会对口帮扶方面累计捐赠更是超过了 6 亿元。
“帮扶是一定要做的,并且要帮好了,帮对了,帮上了,因为这不仅仅是我们企业在决胜脱贫攻坚这个道路上,要做的、应该做的、必须做的事,也是我们整个民营经济、整个市场永续发展的未来。”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认为,“甬”立潮头,不应该只是在经济发展上善立潮头,更应该紧紧跟随党的脚步,在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敢立潮头。
山呼海应,携手共赢。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率先探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发出山海协作、对口帮扶的号召后,宁波各商会组织和企业在市工商联的组织领导下,通过“造血”培育、要素联通等方式,围绕绿色产业、生态旅游等方面进行了山海协作产业园、“飞地”园区等一系列平台合作建设,实现了对浙西南山区、舟山海岛等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长期帮扶。比如,欣捷集团与丽水龙泉市泗源村签署协议,计划承包开发 50 亩、累计投资10 余万元的毛竹林项目;爱柯迪与上垟镇双源村签署协议,购置双源村价值117.3 万元木耳、笋干等农特产品;宁波牛奶集团在看到古市镇八都村的茶叶特色优势后,捐赠 30 万元对当地茶叶市场进行帮扶,支持八都村茶叶形成自有文化产业链。同时,鄞州区工商联通过协调和组织,确立了区内企业以资金入股资助当地校园建设和高山蔬菜基地发展项目,期望以因地制宜方式开展协作,为村集体带去长期效益。
一只翅膀的鸟是飞不起来的,只管自己发展的企业也是无法长久的。太平鸟集团董事长张江平始终觉得,无论是“村企结对”还是“山海协作”,越往后,要攻克的难度越大,帮扶也要越发跟紧发力。“宁波民营企业作为改革风潮下先富起来的一批,有责任去‘带动后富’,这是民营企业作为‘排头兵’应该有的样子,也是民营企业‘红色’传承该有的精神品质。”
公益慈善:以“践行者”的姿态不忘初心善担当
宁波是一座充满爱的城市,从第十一次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到文明城市六连冠,在爱和幸福为名的背后,少不了宁波民营企业那一批“践行者”不忘初心、回馈社会的坚持和担当。
作为宁波教育龙头企业的华茂集团,“华茂· 彩虹计划”在教育扶贫这条路上已经走了 5 年。从 2016 年发起“彩虹之家”项目至今,华茂集团累计捐助教育资金逾 1.3 亿元,筹建完成贵州贞丰纳窝学校、兴仁杨柳小学、兴仁三中、贵州黔东南加榜小学、黔东南小平小学等 11 所“彩虹之家”,用多年来自身的资源和经验为贵州山区的孩子“挖断穷根”,走上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是我们所有做教育的人都不能忘记的初心和使命。做‘彩虹计划’是必需的,教育公益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尽管如今的华茂已是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集团公司,但对董事长徐立勋来说,教育是“根”,而做教育公益永远是“魂”。
这同时也是天港集团董事长龚浩强一直坚持的观念。“作为企业家,我们其实都是‘一切依靠群众’,当然我们也要‘一切为了群众’。一直说做企业最终是做未来,那我们就更有责任去承担起‘孩子’这个社会的未来。”从 2011年关注“留守儿童”至今,龚浩强带领天港将“橙计划”从一个小团队成长为一个涉及“助学”“成长辅导”“快乐体验营”三大领域,拥有各类志愿者 200余人,累计服务留守儿童 1505 人次,服务时间超过 3 万小时,帮扶范围辐射大半个中国的公益品牌。“对‘橙计划’来说,只给资助从来都是不够的,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和亲情的交流。”从 2017 年开始,“橙计划”就组建了专业团队,跨越千里开展贵州线、四川线等系列年度走访工作,探望留守家庭和他们的孩子,希望通过面对面的关怀和沟通,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门,点亮他们的成长之路。
行善贵在持之以恒。其实,在“华贸·彩虹计划”“橙计划”之外,宁波还有很多企业家都在默默关心和支持着公益事业,比如,太平鸟集团一直坚持在做的“爱心鸟窝”。从做企业开始,公益就成了宁波民营企业家们毕生追求事业的一部分。
坏事不做,好事不说。这是连续 22 年隐名捐助 1258 万元“顺其自然”的心愿,但同时,这其实也代表了宁波民营企业家们的“性格”。从 1999 年一个“顺其自然”的出现,到如今一群捐赠总额超 5000 万元的“隐捐”爱心群体,宁波民营企业已将公益做成了一种常态。
初心不忘,方得始终;使命在肩,才为国之重器。要做好一个企业,发展好一个时代的民营经济,只懂得壮大和发展是走不远的。想要走得长、走得实,就必须知道自己是从哪里出发、为何出发。民营企业是从红色土壤里生长起来的,天生就带着红色的基因。
宁波民营企业家们深知,他们的现在、未来也唯有以党建引航,以“红色”挂帆,才能顺势而上逆流而上;也唯有以“红色”为底色,才能更加折射出责任担当的企业家本色。


